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研学旅游服务创新思考
2020-11-19刀丽
刀丽
引言
旅游业与文化产业是完全独立的两个综合产业,不过二者又自然耦合,实现旅游中有文化、文化中有旅游。文化资源是二者融合的前提条件,创新就是核心要素,技术与科学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随着我国文化旅游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衍生出了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文化旅游。在当前文旅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开始全面实施旅游品牌建设,部署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文旅融合的背景
我国自古以来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实质上是体验文化、感知文化、分享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且认为文化应通过旅游的方式传播、创新和传承。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旅游业是否兴盛发展,是该地文化繁荣的主要标志之一。文旅融合顺应了“旅游是文化体,文化是旅游魂”。另外,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正式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当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为了加强我国文化自信,统筹开发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由《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正式決定,整合文化和旅游部的具体职责,成立文化和旅游部。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统筹促进旅游业、文化事业与产业共同发展的决策部署,各级文旅部门始终坚持“能融则融”的整体思想,让融合发展有了显著成效,正式揭开了文旅融合发展新时代的帷幕。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研学旅游服务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相关专业人才
受到文化因素与区域经济的影响,公共图书馆的从业人员出现了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业务骨干紧缺的问题,呈现出知识结构单一、高学历但低能力的现象;另外,尚未完全掌握网络知识和信息技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服务创业意识亟待加强,再加上大部分高精尖人才都认为图书馆的工作过于枯燥乏味,缺少挑战性,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不能向读者提供更专业、更科学的服务。
(二)馆藏资料相对匮乏
大部分的公共图书馆都出现经费不足的现象,因此他们只能少量订阅区域针对性比较强的科技、期刊、报纸、农业等,有些地区甚至还没有普及互联网,这加大了电子图书的订购难度,严重影响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形象。另外,许多公共图书馆的馆舍面积尚未达标,甚至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甚远。模糊服务意识,仍然延用传统管理模式且服务方式过于单一,没有明确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对图书馆的功能定位较低,还停留在“借书”“还书”等浅层面的服务意识上,表现出公共图书馆在服务意识上的局限性和封闭性。
(三)缺乏研学旅游品牌项目
在公共图书馆中,旅游服务是一项全新业务,当前我国还没有在各个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开展相关业务,存在规模小、影响力小、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且公共图书馆的研学旅游品牌项目缺乏优质性。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没有深入挖掘研学旅游服务项目,开发力度不强,导致公共图书馆的研学旅游服务品牌没有文化特色,不能带给读者更好的体验感,缺乏相关引导力量。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研学旅游项目建设对策
(一)从物质方面建设创新
公共图书馆在物质方面能够凸显图书馆文化,是独立于其他相关人员、图书馆馆员、读者以外的一种不常见的物质文化现象。第一,图书馆是我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物质财富的集合地,需要及时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合理建设新建筑等。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从图书馆的内部装饰和布局、选址、建筑风格等方面体现丰富的物质文化,可以依托文化平台,积极引入当地特色,充分展现当地特有的人文精神。公共图书馆还要突破从前死板、沉闷的环境和氛围,给读者营造更好的阅读环境。比如,在图书馆中安装内部专用互联网,方便读者查资料。第二,图书馆中的馆藏图书通常是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能充分体现图书馆的特色。因此,相关单位应增加图书馆的馆藏图书,不断购买新品种,在展现地方特色的同时满足不同职业和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
(二)从精神方面建设创新
1.注重思想认识
想要从精神方面创新公共图书馆研学旅游服务,必须先从思想上让管理人员与全体员工认识到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尤其是管理人员,因为他们决定了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整体市场定位,所以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帮助图书馆馆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效能打下坚实基础。
2.丰富精神内涵
公共图书馆不能因服务读者而失了“自我”,要依据图书馆自身的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出适合本图书馆的精神内涵与工作口号,并作为图书馆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同时按照该标准为读者服务。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建设自身文化旅游品牌时,必须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并综合当地特色与服务宗旨为自己量身打造研学旅游服务,只要公共图书馆能够形成自己独有的旅游品牌与服务文化,就能将其转变成独特的精神财富,拉近公共图书馆与游客、旅游市场的距离。
3.努力学习精神文化
形成图书馆独有的精神内涵后,就要给所有图书管理员灌输公共图书馆的精神文化,让所有人认可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并将其当作为读者服务的行为准则。馆长可以用培训教育的方式,激励员工从被动服务转向积极服务,改变员工思想上的认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依据图书馆当前的需求变化与各界人士、图书馆员提出建议及时调整经营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行动与思想统一。宣传推广与灌输精神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每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如果图书管理人员都能认真执行、贯彻图书馆文化精神,那么该精神势必成为促进公共图书馆健康成长与长期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从制度方面建设创新
图书馆制度方面的文化现象主要是图书馆制度文化,包括图书馆的技术性问题、各部门业务、各环节流程;读者和读者、图书馆和读者的关系准则;正确使用设备、保存与使用馆藏图书的关系;正确处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人际交往关系。在制度建设创新过程中,要始终依据传统的管理机构或行政机构的治理模式,同时在国家规章制度范围内,依据图书馆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规章制度。在实际的规章制度中明确体现出“以人为本”“人人平等”的理念,并建立健全奖罚制度,维护图书馆馆员自身的利益,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保证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另外,公共图书馆还要向有关部门提议制定相关政策,倡导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制度建设。
(四)从管理方面建设创新
公共图书馆在实际管理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融入现代管理理念,让公共图书馆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用。目前,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与转型升级推动图书馆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通过整理并充分利用相关信息,有利于提升图书馆管理的质量。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相比,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具有清晰的定位对象、完整的系统规划、广阔的管理范围等优点,能够充分展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为读者提供准确服务,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水平。
四、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研学旅游服务创新的措施
(一)打造专业人才队伍
公共图书馆可以采用自主培养、引进外来人才、健全激励机制的方式,打造公共图书馆研学旅游服务的专业人才队伍。首先,公共图书馆可以培养现有图书管理员,加强管理员研学旅游的服务意识,对于不同的研学旅游服务搭配不同学科的管理员;其次,积极引进外来人才,邀请专家学者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研学旅游服务创新中,聘请高水平的专家为导师,分出专门负责研学旅游服务的图书管理员,比如:国家图书馆利用力量雄厚的专家资源,聘请国际知名学者作导师,从整体上提升了国家图书馆的权威性。
(二)丰富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料
要想丰富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料,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让公共图书馆可以有经费购买区域针对性比较强的书籍,降低订购电子图书的难度。馆藏资源作为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标志,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并不会针对某一类图书收藏,而是将人类文明相关的载体与成果都纳入图书馆的收藏范围,进而扩大了图书馆馆藏资料的范围,具有丰富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料的作用,促使公共图书馆更好、更快发展。
(三)打造公共图书馆研学旅游服务品牌
研学旅游指根据人们自身的实际需要,采用旅行的方式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拉近和自然文化的距离,可以称为学习之旅。但是,研学旅行并不是简单的学习旅行,而是集旅游、学习、考察、交流于一身的教育模式,符合当代旅游发展与教育的新趋势。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研学旅游服务为实现文化旅游、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家,比较常见的研学旅游活动是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在周末或假期参加图书馆活动。学校还为学生准备了暑期夏令营和社会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在假期也能参加公共图书馆研学旅游。随着我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公共图书馆也掀起了研学旅游的热潮,各个地区的儿童图书馆变成创新研学旅游的主要地点。例如,山东济南图书馆和山西太原图书馆等一些大型公共图书馆依据自身的馆藏特点与服务宗旨,举办了环境保护和户外旅游等主题的研学旅游活动。如湖北省的环境保护中心和省公共图書馆共同开展“独生子女”的户外发展活动。另外,国家图书馆的“阅读旅游”计划可以作为许多公共图书馆在举办研学旅游之前的参考依据。
(四)满足新读者研学旅游服务的需求
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旅游服务的最大优点是受众面广,因此,为了满足新读者研学旅游服务的需求,图书馆可以采用分众服务的方式,确保新读者可以借助图书馆服务,在获取知识、增加审美、休闲娱乐等方面有更好的体验。同时,细化公共图书馆游客的读者数据和行为等,合理分析游客读者的构成变化,以此为基础,科学制定研学旅游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等。目前,最受推崇的就是亲子旅游和阅读,对此,国家图书馆推出了阅读经典系列的研学旅游活动,在典籍博物馆和国家图书馆等官方微博与公众号举办研学旅游活动,让家长带领孩子走进图书馆,充分利用专家资源和馆藏资源,在丰富孩子知识面的同时,拉近亲子距离,满足新读者的研学旅游服务。
(五)积极探寻旅游和文化合作新模式
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创新研学旅游服务时,还比较缺乏旅游服务资质,但是能够以弘扬和继承当地传统文化为目标,探寻文化与旅游合作的方式,进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倒逼公共图书馆适应新时代的转型升级,推动公共图书馆打破结界,用更加开放的姿态汇入时代大潮。公共图书馆可以推进当地地方文献的收藏工作,加大研学旅游的宣传力度,还可以在公共图书馆中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打造独立的文化品牌。比如:杭州市拱宸书院,在京杭大运河沿岸,拱宸书院用两层小木楼巧妙连接了现代商业文明和公共阅读服务,让人们不仅能感受当地的特色文化,还能满足人们阅读的需要。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与大型旅行社合作,双方分工明确,完善合作档案,详细记录参与者反馈的建议和意见、每次策划组织的细节、财务往来明细等,保证公共图书馆在研学旅游服务中的利益,在新型合作模式下探寻合作新模式的长效机制。
五、结语
文旅融合为公共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基于此,公共图书馆必须将弘扬民族文化作为首要任务,充分运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主动参与文旅融合的全过程,并始终保持对时代的敏感性。一旦音乐会、展览等其他方式替代图书馆成为主流服务,将会淡化图书馆的专业性。因此,公共图书馆应明确自身的具体职责,保持自身原有特质,理清各自关系,让图书馆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