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脐灸结合推拿治疗小儿脾胃虚寒型腹痛40例疗效观察

2020-11-19李琳苹赵犇微金城钟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胃动素胃泌素腹痛

李琳苹 赵犇微 金城钟

1 台州市中医院 浙江 台州 318000

2 台州市立医院 浙江 台州 318000

腹痛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易长期反复发作,若救治不及时会严重降低患儿生活质量,影响发育。西医尚无治疗小儿腹痛的特效药,而中医外治法、内治法对小儿腹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探讨脐灸结合推拿治疗小儿脾胃虚寒型腹痛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脾胃虚寒型腹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3~12岁,平均7.03±1.61岁;病程1~5个月,平均3.22±1.01个月。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4~12岁,平均7.14±1.49岁;病程1~6个月,平均3.35±0.96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1]。②参考《中医儿科学》[2]中相关内容制定,且为脾胃虚寒型:主症:腹痛绵绵,时作时止;次症:痛处喜按,得温则舒,手足清冷,大便稀溏,精神倦怠,纳食减少,食后作胀;舌脉:舌淡、苔白,脉沉细。主症必备,次症3个及以上,结合舌脉,即可确诊。③年龄≤12岁。④患儿依从性良好。⑤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②局部皮肤破裂、感染,不宜接受脐灸及推拿者;③精神及认知功能障碍者;④合并心、肾、肝、脑等多器官严重损伤者;⑤有腹部手术史者;⑥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患儿口服山莨菪碱片(国药准字H32022361,规格:5mg/片),每次0.1~0.2mg/kg,3次/d;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国药准字S10970105,规格:1g/包),年龄≤5岁,1包/次,6岁<年龄,2包/次,3次/d。观察组给予脐灸结合推拿治疗。脐灸:①选穴:神阙穴。②制作药饼:按照1∶1∶1的比例将干姜、肉桂、吴茱萸研磨混合,并用黄酒和开,制成药饼。用面粉制作面圈,置于药饼外,确保整体直径为4cm,厚度2cm。③患儿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脐部,进行常规消毒后将药饼放置于神阙穴,再放置艾炷、点燃,连续灸10壮,1次/d。推拿:①选穴:脾经、内八卦、外劳宫、一窝风、腹、肚角、脾俞、胃俞、脊;②手法:揉法、拿法、推法、摩法、捏法等;③操作:手部操作:补脾经、运内八卦、揉外劳宫、点揉一窝风,时间约5min;腹部操作:摩腹、揉腹、分腹阴阳、拿肚角,时间约10min;背部操作:揉脾俞、揉胃俞,捏脊,总治疗时间约20min/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3]:痊愈:腹痛及伴随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腹痛及伴随症状显著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明显好转,70%≤证候积分减少<95%;有效:腹痛及伴随症状有所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所好转,30%≤证候积分减少<70%;无效:腹痛及伴随症状无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②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中医症状积分[4],腹痛、恶心呕吐、便溏不净、食欲下降等症状按照严重程度及发生频率分为4个等级,分别计分0、1、2、3分。③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缩胆囊素、胃泌素及胃动素水平。④治疗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1个月、3个月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7.5%(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腹痛、恶心呕吐、便溏不净、食欲下降等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腹痛、恶心呕吐、便溏不净、食欲下降等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缩胆囊素、胃泌素及胃动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缩胆囊素、胃泌素及胃动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复发率分别为2.63%、7.89%均低于对照组16.13%、25.81%(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0.91±0.26*#1.42±0.39*例数40 40腹痛治疗前2.51±0.38 2.47±0.42治疗后0.83±0.24*#1.55±0.49*恶心呕吐治疗前2.43±0.51 2.38±0.47治疗后0.95±0.31*#1.44±0.43*便溏不净治疗前2.53±0.40 2.46±0.52治疗后0.86±0.28*#1.37±0.41*食欲下降治疗前2.37±0.53 2.43±0.5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s,ng/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s,n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246.85±20.11*#279.18±23.25*例数40 40缩胆囊素治疗前286.25±56.85 283.98±61.76治疗后172.58±34.26*#225.84±46.89*胃泌素治疗前168.63±30.85 166.59±32.42治疗后82.16±15.21*#120.36±21.57*胃动素治疗前322.61±27.51 329.74±25.88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小儿腹痛以寒、虚为主,小儿经脉未盛、脾胃薄弱,形气未充,卫外不固,冷暖不知自调,易受内外因素影响,脏腑经脉受寒邪侵袭,导致气机阻滞、经脉失调,不通则痛,最终出现腹痛。此外,小儿喜食寒凉之物,易使脾阳受损,中焦虚寒,阴寒内盛,导致腹痛绵绵。故治疗常从温中补虚、散寒通络、行气止痛着手。脐灸依据脏腑经络学说,选择神阙穴作为施灸部位,利用艾灸的热力将药力由外至内,作用于经络,畅通气机。任督二脉和神阙穴相通,有调节脏腑阴阳的作用。古书记载“脐为后天之舍”,与脾相通,脐灸能调节后天之气,调理脾胃。小儿推拿是治疗儿科疾病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依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选穴,具有副作用小、操作简便、患儿易接受等特点。

本研究脐灸所用药物中,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吴茱萸助阳散寒、行气止痛。脐灸需将药力从外而入,“气味轻淡之品不易收效”,而干姜、肉桂、吴茱萸气味皆厚重,归脾、肝、肾三经,有温经止痛、散寒通脉之效。推拿治疗中补脾经、脾俞、胃俞、捏脊健脾助运;揉一窝风为小儿推拿镇痛要穴,与揉外劳宫能温中补虚,缓急止痛;运内八卦宽胸理气,调气助运;摩腹揉腹、拿肚角有温中健脾、行气止痛的功效。诸穴合用,能够调理脏腑气机、疏通经络、温中补虚,缓解腹痛。缩胆囊素、胃泌素及胃动素在胃肠动力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缩胆囊素、胃泌素及胃动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脐灸结合推拿治疗能够调节患儿的胃肠运动。这可能是因为脐灸结合推拿可以温通腹部经络,促进药力在体内循环,在治疗过程中,脐灸产生的艾热及推拿产生的局部温热效应可以舒缓腹部因疼痛而痉挛的肌肉,有利于腹腔脏器血液循环,改善胃肠收缩功能,调节胃肠激素水平。综上所述,在小儿脾胃虚寒型腹痛的治疗中,脐灸结合推拿治疗能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胃肠激素水平,减少复发,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胃动素胃泌素腹痛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对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诊断价值
孕吐方治疗妊娠剧吐的疗效及对血清胃动素的影响
胃泌素原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胃动素对消化间期胃动脉血流影响的在体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