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风止痉整脊推拿法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小儿抽动障碍35例*
2020-11-19
杭州市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笔者临床运用熄风止痉整脊推拿法结合热敏灸治疗小儿抽动障碍脾虚湿滞证,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70例脾虚湿滞型小儿抽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10.46±1.34岁;平均病程2.66±0.11年。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9.63±1.05岁;平均病程3.23±0.14年。两组在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1];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相关标准[2]拟定。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采用熄风止痉整脊推拿法结合热敏灸治疗。①熄风止痉整脊推拿法:第一步: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百会、揉四神聪各20次,清肝经、补脾经、揉板门、掐揉四横纹、揉小天心、揉总筋、分腹阴阳、摩腹共5分钟,捏脊7遍,点按脾俞、胃俞各20次。每次20分钟,每周治疗3次。第二步:给予患者头颈部肌肉手法放松5分钟。然后采用颈部扳法进行整脊复位,左右各做1次,每周治疗1次。②热敏灸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选穴中脘、天枢、足三里,在距离皮肤3厘米左右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到热敏灸感产生(即透热、扩热、传热等其它感觉)时即为热敏穴。再对热敏穴位先回旋灸5分钟,再予以雀啄灸5分钟加强敏化进而激发脏腑经气,促进经脉传导,每穴灸约20分钟,可据患者身体状况施灸时间进行相应调整,每周治疗3次。以上方法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2.2 对照组:口服氟哌啶醇片(北京太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647,规格:2mg)0.5mg,2次/天,每1~2周增加0.5mg,调整至症状控制,无明显不良反应为止。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采用“美国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即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愈:疗效指数≥95%;显效:60%≤疗效指数<95%;有效:30%≤疗效指数<60%;无效:疗效指数<30%。
3.2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4 体会
抽动障碍可归属于中医学中“肝风证”“风痰证”等范畴。熄风止痉整脊推拿法采用按揉百会、四神聪等巅顶诸穴,可以熄风止痉、镇惊开窍;太阳穴毗邻眼眶周围,运太阳减轻眼周局部肌肉抽动、瞬目等症状;揉小天心、总筋可疏通经络、安神定志;清肝经、补脾经,揉板门以及摩腹等可健脾益气,运脾和胃,达到扶土抑木、祛湿化痰的功效。整脊手法纠正错位的寰枢关节,使颈部筋肉受力均匀,促进局部气血运行通畅。中脘为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灸之有温通经脉、健脾利湿之效,天枢为大肠之募穴,大肠主津,可行气助运、理气消滞,两穴均位于腹部,热敏灸时通过“小刺激来达到大反应”,激发经气使灸感内传于脏腑,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运化水湿;《灵枢》曰“合治内腑”,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灸之可加强调补脾胃、燥湿健脾之效,张仲景《金匮要略》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小儿不喜服药,取中脘、天枢、足三里施以热敏灸可温补脾阳,助气化湿而代温药之效。诸法同用,内调脏腑,外松筋骨,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从而改善患儿的抽动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