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三部曲”
2020-11-19谢文娟
谢文娟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第三小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我国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方式和教育结构与之前相比也大有不同,同时新课程改革也加强了对小学生古诗词文化的教育,本文就针对小学语文古诗词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进行探讨。
一、课前预习,激发学生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由于当前小学生年龄较小,对语文古诗词文化理解不深,缺乏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个完整的语文课堂不仅需要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更需要教师们做好前期工作,备好教学课件。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课讲授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出现在课堂上仍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要在自己对古诗词理解的基础对学生进行教学,为学生制定课堂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1]
例如,在《登鹳雀楼》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向学生全面介绍对古诗作者及其生平经历,让学生对该古诗的作者有个大致了解,然后再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辅导,这样既有利于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该古诗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体会作者因何缘故创作的诗。在上课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而且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效率更高。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提前让学生预习课堂所学内容,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以保证课堂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二、课上讲解,加强学生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古诗词的学习不比现代白话文。在教学过程中,对古诗文的讲解以及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却不是很乐观。有不少小学语文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缺乏,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大多简单地给学生翻译古诗,而不加以解释,或者是将自己理解的内容原封不动地灌输给学生,而不对学生加以解释,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固定的思维模式,而没有形成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只是对古诗文进行机械地背诵,没有真正的理解原文意思,从而不利于学生独立个性的发展,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使学生深入古诗文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施,先让同学观看有关古人送别的场景,这就从开始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抓住了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同时让同学了解到这首诗的大致内容,加深学生对古诗的学习与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内容中,询问学生自己有关古诗的理解,让学生摆脱教师传授的固定思维,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独立个性的发展,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和教师讲课效率,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
三、课后延伸,提升学生古诗词的文化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古诗词课程讲授过程中,要学会并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课后延伸及拓展,必要时也可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加强对古诗词的理解,其后学生会根据教师的辅导,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学习体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例如: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当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课后延伸拓展,在学生们讲解古诗文的内涵,学习古诗文中古人拥有的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爱国爱民、为祖国奉献、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例如: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中,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古人那种思国思乡的情怀。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学生们可以体会到古代边疆地区的辽阔,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中学生们可以体会到教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天生我材必有用”中学习到古人李白的自信与豪放,也有利于学生们向古人学习,增强自身的雄心壮志,培养报效祖国的热情与激情。
古诗词的学习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有较大比重,小学语文教师们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加强自身对教材古诗文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教导学生,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并且能够加深小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