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荀子王霸兼用思想及其对国际关系研究的意义

2020-11-19凌云志魏凯彤黄澍榕衡阳师范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荀子实力政治

■凌云志 魏凯彤 黄澍榕/衡阳师范学院

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荀子的王霸兼用思想对我们理解新时期的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有很好的现实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对荀子思想研究的学术追溯,总结梳理荀子王霸思想的基本内涵,并探讨其国际政治意义。

一、国际政治视角的荀子思想研究

近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荀子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史、哲学史等领域,包括对荀子原著渊源的追溯与考证研究、对荀子思想体系的重新梳理和整理、对荀子思想体系的地位及其内涵等的研究等,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就。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对荀子相关研究开始转向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管理学和文化学等领域,乃至延伸到了一些边缘和交叉学科,丰富和发展了荀子研究的内涵和边界,形成了更加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陈寒鸣、俞志慧、曹峰、高正、欧阳祯人和陈耀森等人进行的相关荀子思想研究。五十年来台湾地区的荀学研究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而从国际政治理论视角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在近年才得到学界的重视,清华大学教授等著的《王霸天下思想及启迪》可能是目前最全面地一个研究成果,它汇集了一些青年学者对于我国古老传统国家间政治思想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对管仲关于如何建立霸业的相关研究、老子“小国寡民”的相关研究、孔孟关于仁政德治主张的思想研究、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研究、荀子等级秩序的思想研究、韩非子实力决定一切的思想研究、左传的关于国家间干涉思想研究、《礼记》建立和谐世界的思想研究、《战国策》之霸权思想和战争杂学思想研究等等。其中,阎学通教授从荀子的分析方法、国家实力观、国际权力观、国际秩序观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可以说阎学通教授在该文中已经提出了研究荀子国际政治思想的大致纲领,为以后的研究者进行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目前还没有学者全面地来研究荀子的国际政治思想,这也说明在这个领域还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巨大的现代价值。

二、荀子王霸兼用思想研究的基本思路

全面梳理荀子的国家实力观思想,全面理解荀子的“王霸兼用”思想的深刻内涵、对中国外交的启示等等。剖析“王霸兼用”思想在古今与中西方面的异同点,结合国际政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关系国家实力观重新审视荀子国家实力观的当代价值,探讨中国如何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在软硬实力增长基础上的行王道,反霸权。

从国际政治理论的视角来对荀子王霸兼用思想开展研究,其基本思路如下:

(一)梳理荀子“王霸思想”思想的深刻内涵

全面梳理荀子“王霸兼用”思想,主要涉及到的篇目有王制、富国、王霸、议兵、疆国、大略等。荀子视王道政治为理想的政治形态和最高的政治境界,指出王道政治的优越性在于“致隆高”“綦文理”“服人心”,并提出了实现王道政治的具体措施:以礼治国、选贤任能和保障民生。[1]虽然荀子有关国际政治的思想还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理论,但他在两千多年前形成的思想中却有很多可以用来解释当今的国际政治现象。这意味着,他的某些思想具有内在合理性。

(二)从国际政治理论视角来探讨荀子“王霸兼用”的国家实力观的主要内容

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讲,国家是国际行为体之一,但从国内政治角度来讲,国家则是统治民众的工具。荀子根据实力的大小对国家进行了分类,即所谓的王、霸、强三种。在各类要素中,荀子重视政治道义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影响一个国家实力的最为重要的基础,这也成为了荀子国家实力观的主要内容。但荀子同时也重视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的重要性,认为各方面的综合实力是最为可靠的。

(三)荀子的国家实力观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启示

发掘荀子思想的当世意义,探讨它对中国崛起战略的启示。中国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国际社会中真正有所作为,实际上也需要中国怎样将自己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灵活运用,在国际社会行“王道”而反对某些“霸道”作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梳理荀子“王霸兼用”的国家实力观;在国际关系发展现状和国际政治理论视角来探讨荀子国家实力观的现代价值;荀子的国家实力观对中国外交的启示。

三、荀子王霸兼用思想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从国际政治理论视角研究荀子的国家实力观是对荀子思想研究的拓展

冯友兰先生曾说:“在孟子之后的所以儒生中,再也找不到杰出的人才了,一直到荀子这里,才使得儒家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荀子运用一个哲学家、思想家的概括力,从理论上对我国长期的封建制度和阶级专政的发展历程和经验进行了总结研究,建立了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思想体系。给予此前的材料更多解释,使思想体系范围更宽广,内容更深邃。他不仅完成儒学的理论形态的转型,为其发展增添动力,提供转机,而且通过对各派的批判吸收,成为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和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界碑。荀子认同霸道即是对儒学的发展,荀子所谓的“霸道”需深入剖析,解读原意,如学者闫鑫认为“信立为霸”[2],是说应该在讲究信用和守护信用的前提下建立霸业,即信用是治国的前提基础,从政应该讲求信用。

近年来,一批年轻优秀的研究者投入到研究中来,这些研究涵括了研究我国传统国际政治思想的三个方面: 概念现代化、思想系统化、假设理论化[3],希望从中国古老深厚的传统政治哲学中挖掘出有对当今世界仍有价值的思想精髓。他们认为绝大多数研究是从治国的内政角度出发,而非从国际政治角度去研读荀子的思想。有关荀子国际政治的论述记载较多的三篇是《王制》、《王霸》和《正论》。虽然还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理论,但他的思想中却有很多可以用来解释当今的国际政治现象,这证明他的某些思想的合理性。这些研究极大地开拓了研究者的视野,使学者们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研究国际政治理论的新的理论视角和方向。无论是从内容还是研究方法而言对于国际关系学界都具有重大的引领作用。我们要关注荀子对于国家实力的相关研究,梳理其“王霸兼用”的国家实力观(主要涉及到的篇目有王制、富国、王霸、议兵、疆国、大略等)[4],从荀学的发展来看,将在阎学通教授等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荀子思想研究的范畴。

(二)通过研究荀子的“王霸兼用”的国家实力观

从现有文献研究来看,对于国家实力,荀子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这与他坚持的“王霸兼用”的思想其实是完全统一的。有学者认为中国的许多传统思想是“在局部的(中国的)思想文化、历史传统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的产生的”[5]。对于荀子而言,“国”这个名词,有时候指的是政治的单位,有时候指的是执政的工具。由此可见,荀子的这个观点与当代政治学研究对于国家的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讲,国家是国际行为体之一,但从国内政治角度来讲,国家则是统治民众的工具。根据国家实力的不同,荀子提出了“天子之国”和“诸侯国”之分, “古者天子千官,诸侯百官。以是千官也,令行于诸夏之国,谓之王;以是百官也,令行于境内,国虽不安,不至于废易遂亡,谓之君。”这段话中的“国”值的就是所谓的政治单位,而“天子之国”的实质是王权国家,它的综合实力和国家规模要明显大于诸侯国,权力也是数倍于诸侯国。

从国家的功能的视角来看,荀子也将国家当做一个政治的工具,所谓“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不可不善为择所而后错之,错险则危。”荀子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了辨析和论述,其思想和观点与现代政治理论对于国家的认知有较大的出入。荀子重视政治实力,认为这是一个国家实力最为重要的基础,他提出 “文王载百里地而天下一,桀、纣舍之,厚于有天下之势而不得以匹夫老。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仇人役。”在这里,文王的圣王道义足以使效果保持独立,而如丧失了这圣王道义,则可能让大国解体乃至受到奴役。荀子对于道义的重视,强调政治实力在国家实力中的基础性意义,由此明确提出硬实力的增强以政治实力的提高为前提。他进而提出,一个国家是否强大或弱小,其核心在于它的国家政策是否正确,如果政策正确,这个国家的国力就会增强,反之,则呈衰败之势。对于荀子而言,王权是天下最高权力,其核心和基础是君主所持有的道义。他说:“以国齐义,一日而白,汤、武是也。汤以亳,武王以鄗,皆百里之地也,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从服,无它故焉,以济义矣。是所谓义立而王也。”

荀子也论述了霸权的价值和意义,他认为,霸权是低于王权的一种权力。王权是自然归属圣人的,但霸权则是君主努力争取才获得的。荀子认为强权比霸权低,强权的建立仅依赖于军事实力与物质财力,因此强权国的建立必然会树立众多敌国,这导致强权国容易遭到削弱。荀子说:“用强者,人之城守,人之出战,而我以力胜之也,则伤人之民必甚矣。伤人之民甚,则人之民恶我必甚矣;人之民恶我甚,则日欲与我斗。”荀子对于国家实力的结构和组成等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区分,对当代依然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三)探讨快速崛起的中国如何在国际社会中有所作为

中国作为当前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家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基于对荀子王霸兼用思想的借鉴,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发展,尤其是要重视国际道义的力量。另一方面,我们也有合理运用自己的综合国力在国家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整个国际社会的和平和发展做出自己贡献的权利和义务。

猜你喜欢

荀子实力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实力抢镜
Spiritual Humanism: Its Meaning and Expansion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经典语录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