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视角,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020-11-19彭思思桂林理工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梁家挫折总书记

■彭思思/桂林理工大学

讲好中国故事,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当我合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的最后一页,我似乎明白了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带领我们党和全中国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背后所有的实践基础、经验积累和理论思考,都得益于在梁家河插队工作7 年的智慧结晶。这是一部广大青年值得学习的励志教材,也是供我们终身学习的鲜活教材。

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在大数据飞速发展的时代下,青年一代的我们更应当沉下心来细细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鲜活的教科书,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研读挖掘青年习近平总书记身上的宝贵精神品质,从青年习近平总书记身上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领新一代大学生向榜样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学习,打磨坚强意志,练就过硬本领,为将来接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力棒打下扎实基础。

一、能吃苦耐劳,挑战挫折,磨炼意志

1969 年1 月,被扣上“黑帮子弟”帽子的习近平总书记,当时刚好毛主席提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习近平总书记响应毛主席号召,当时年仅15 岁的习近平总书记去到环境条件最艰苦的梁家河插队。由于自身的家庭背景因素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一待就是整整7 年,他把自己最好的7 年青春岁月全部无条件奉献给了梁家河。刚开始,从繁华的首都北京来到黄土高原的山沟里,知青们都感到前途迷茫,在生活上也有极大的落差与不适应。习近平总书记不畏惧艰难处境、能吃苦耐劳,先后克服“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和“思想关”四大难关,逐渐与当地村民打成一片。从刚开始每日被跳蚤咬得浑身是包到最后身体已经对跳蚤产生免疫,从刚开始只能拿到5.2 个工分到后来适应高强度劳动后能挣满10 个工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习惯,慢慢适应陕北的艰苦生活。习近平总书记一致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农民”,自称“我们老陕”,与当地群众一起种地、放羊、铡 草、挑粪、拉煤、打坝,同吃、同住、同劳作。担任梁家河村支书,带领梁家河村民兴办沼气,修淤地坝,办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等,做了许多改善梁家河生活面貌的实事;在逆境中成长,战胜挫折,磨炼了坚强的意志,梁家河的乡亲们都称赞习近平总书记是“好后生!”

15-22 岁,正是习近平总书记青春的大好时光,《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正好还原了那段历史,带领我们一起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历程,让我再一次被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7 年中所经历的磨难所震撼,心中燃起敬佩之情。

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的一生中经历的磨难十有八九,而在年轻时候多经历些挫折磨难也有利于青年的成长,成长正是在不停地战胜挫折中寻找适合的方向,最终磨炼意志,成长成才。如今,在我所带的学生中,已经都是00 后的一代青年,这一代的孩子都是幸福的,在父母的呵护中顺利长大成人。没有经历过多的困难,在父母们的庇佑下成长,显然现在的青年已经没有从前老一辈人们那般能吃苦,内心经受不了重大挫折的打击,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心理问题也成为这一代人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因此,现代的青年大学生有必要接受挫折教育,在挫折中体验失败,让他们明白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道理,培养他们吃苦耐劳、敢于直面挫折,磨炼坚强的意志,只有这样将来走出社会才能经受社会的打磨,最终挑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

二、敢于改革创新,冲破困境,为民服务

书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担任村支书后第一件事就是带领社员打淤地坝,刚开始村民们大都不支持。一由于村民们祖祖辈辈都住在山沟里,思想较为保守,害怕改变,认为他们老祖宗没干成的事肯定就有做不成的道理,他们也一样无法打破原有局面做到。但习近平总书记内心坚决想要将淤地坝打起来,并且有信心能够做好。于是,在他家挨户做村民们的思想工作后村里绝大部分人同意了。全村男女老少齐心协力,集中全部力量,终于把淤地坝打了起来。如今,夏季遇到洪水侵袭也不会再蔓延,而是从泄洪沟流走,梁家河的庄稼收成自然也就更好了,村民们通过这件事也更加相信习近平总书记。

另一件事就是带领村民置办沼气,习近平总书记当上梁家河村支书后,一心想通过改革创新原有的生产现状,改变村里的生活面貌,改善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在报纸上看到四川办沼气成功后也想将这一技术引进梁家河,解决村民们烧柴做饭难的问题。当他把自己想法说出来时,又遭到村里绝大多数人的反对。村里人与外界联系少,思想一直比较封闭保守,对新提出的想法在无法保证能够成功的时候会认为自己的祖先都没做成的事情到自己这一代肯定也难以做成,不肯接受新的改变。一些老人还说:“挖那么个坑,填上粪,就能着火?不可能!”[2]面对重重质疑,习近平总书记没有放弃,以实际行动说明,跑到四川学习沼气建设技术大半个月,还将技术人员带领回来一同建造沼气池,当第一口沼气池搞起来后,产生了沼气,点着火了,大家看到了事实之后也就很快相信了近平带回来的技术是能够解决梁家河缺柴烧的问题。

在梁家河担任村支书时,遇到的困难远比书中写的更多,然而一心为当地村民着想的近平知难而进,敢于改革创新,突破原有的局面,学习先进技术,一心为改善梁家河人们生活不断探索和实践,让梁家河村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当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也一直强调创新精神,鼓励当下的青年要敢于创新。尤其强调青年更应拥有创新精神。而目前00 后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墨守成规,不愿意打破原有的规则去尝试新的东西。而大学有着重点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的责任与义务。改革创新精神既是国家振兴、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个人成长的关键。要把改革创新精神体现在学习中、生活中和工作中,敢于质疑,勇于突破,不断开辟新境界,取得新进展。

三、坚持不懈学习,沉淀自己,练就过硬本领

插队的7 年间几乎每天都在劳动,条件艰苦恶劣,但习近平总书记却从未放弃过读书和思考。在书中也曾反复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刚进梁家河时那两个特别沉的箱子,里面装着全是书,有哲学、政治、经济、外国文学名著等不同领域的书籍。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只要有空闲的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就会坐下看书,平时上山劳动回来晚上还经常读书到深夜,尽管条件恶劣艰苦,他却对读书有着浓厚的热情。村民们都说“社员有‘烟瘾’,近平读书有‘书瘾’”。[3]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发表讲话时,常常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的金典佳句,经常能够说出让人印象深刻的金句,这也是得益于他插队时坚持读书、勤于思考,沉下心来阅读所积累的知识。青年正是学习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目前教育的软硬件条件越来越好,国家对于教育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大,然而现实中许多青年学生却不懂得珍惜学习时光。现在的大学生,能够静下心来阅读的越来越少,阅读能力薄弱,读书领域局限,仅限于读本专业的书籍。更有大部分同学受手机影响颇深,一味关注碎片化信息,阅读一些营养价值不高的文章,对于国内的一些经典外名著更是一问三不知,心性浮躁。尽管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很多知识不用学习也能够通过强大的网络就可以查到,但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不断读书才能使提高自身整体素质,让我们不断进步,更好地融入社会中。我们青年应该向习近平总书记书记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读书,善于思考,在大好的青春时光中沉淀自己,不断积累,练就过硬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4]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代代相传的接力奋斗,而中国梦终究属于未来的青年一代。习近平总书记还告诫广大青年朋友:“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5]没错,青春是奋斗最好的黄金时期,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奋斗。我们青年一代应该学习青年好榜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身上那些努力奋斗的高贵品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传播者,更要勇于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将中国领袖的故事讲给每位青年朋友,将中国领袖的精神传承给一代代的青年们。作为辅导员,肩负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光荣使命,更应当认真揣摩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的所凝聚的精神品质,将这本实实在在的教育素材利用起来,把优秀青年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讲给大学生听,传递中国正能量,培养青年大学生敢于吃苦耐劳、挑战艰难困苦、磨炼坚强意志;敢于改革创新,为民服务;坚持不断学习、善于思考、练就过硬本领的砥砺品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一代代有力的接棒人。

猜你喜欢

梁家挫折总书记
Holism in Education
时局图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挫折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读《梁家河》有感
梁家河
从梁家河宝贵精神财富中不断汲取追赶超越的力量
从梁家河大学问汲取力量——全省《梁家河》热再升温
习总书记“下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