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0-11-19刘术学长春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工作

■刘术学/长春师范大学

一、前言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是我国高校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有新的机遇,又有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视域背景下,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重大。

二、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就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抓住互联网+这一背景,分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解决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必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思想保证。互联网+的背景下,我们要增强互联网思维,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借助于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发挥得更好,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增强师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想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

(一)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利影响

1、互联网活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

互联网+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鲜、广阔的路径,改变了传统的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提供了有别于传统媒介的、全新的、开放的、多元的思想政治工作路径。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共享性特征,通过校园网站、个人微博、红色主题网站、微信公众号对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和学生交流思想,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引导学生提高自我意识并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互联网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限,枯燥、呆板,信息来源单一且交互性较差,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新媒体以开放性、多元性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广阔的资源共享平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创新和增加,教育理念更加开放。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定向捕获需求信息,有选择性地选择需要的指导或帮助,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丰富、高效和多元。

3、互联网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时效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形式、内容、路径的限制,时效性较差。互联网+背景下,使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以新颖广泛、速度快、范围广的优势得以传播,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而且内容也更为切中高校学生的兴趣点,兴趣持续时间短,呈现出灵活多变的特点。掌握新兴的媒体平台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兴趣所在,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广泛性和时效性。

(二)互联网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利影响

1、互联网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互联网时代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有的学生会被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对立的信息所利用或蒙蔽,价值取向歪曲,政治信念有所松动,造成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增加。互联网时代背景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应这一形势变化,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利用互联网来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互联网+平台切实解决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既保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打折,又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2、互联网下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受到威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虚拟世界的吸引让学生对网络愈加依赖,甚至不能自拔。比如对于手机等互联网终端的依赖,导致一些学生离开了互联网就无法专心学习或生活,而过分沉迷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也导致一部分学生对现实世界愈发冷漠,放弃现实中与人交流的机会,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下降,面对现实复杂问题束手无策,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3、互联网引发信任危机

互联网的隐秘性、民主性加上网络监管的有待完善,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便捷、参与网络活动广泛性的同时,也导致网络中欺骗行为和虚假信息的出现,引起社会信任危机及诚信问题。如有的学生沉浸在虚拟游戏中无法自拔,将自己幻化为游戏中的人物;有的学生参与网贷满足自己的不正当消费;有的轻信他人引发一系列危及人身财产的行为。一系列教训的背后,是互联网下的信任危机。

四、互联网+视域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

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大众媒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舆论导向,抓住热点,发挥好网络平台的作用,建立起覆盖校园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平台,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同步、协调发展。

(一)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二)利用互联网打造上下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改变目前学生利用网络来聊天、游戏、购物为主的状况,号召学生利用网络来学习、交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思想教育工作融入到虚拟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互联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统筹运用各类资源,打造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数据分析平台,加强信息管理系统共建与资源互享,推动网络思政工作创新发展。要以学生的需求和体验为主,找到适合学生群体需求的点,在新媒体带来的思维变革中对青年学生的舆情动态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把握,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

(三)搭建以红色教育为主的网络平台

高校红色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新平台。搭建高校红色网络平台业已经成为一项事关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性任务。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实现以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同时,更要将如何把校园网建成立德树人的新阵地当作重要任务来抓。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校园论坛、微博、微信等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在新闻互动、社会热点讨论、母校建设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灌输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此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为此要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学习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既要立场坚定,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又要熟悉和掌握新媒体技术并能把握好尺度,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获取新信息和新方法,进而有效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把大道理转化成贴合学生实际的小常识,要积极打造鲜活生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要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开展点对点的舆论引导,传播正能量,传递好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互联网+的背景下,更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思政工作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原则,发挥互联网优势,积极传播正能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空间,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工作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