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分析
2020-11-19周玉萍
周玉萍
江西省鄱阳县鄱阳镇激扬小学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何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思维与学习能力,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其次,生活化元素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促进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生活化元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元素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形象、灵活,为学生构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生活化元素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的丰富、多样,实现了各种教学元素间的有效融合,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二、生活化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注重在课堂导入环节中的有效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能够在教学的一开始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而为后续的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应该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作用,将生活化元素融入课堂导入环节,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课堂导入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最终使教学的内容与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例如,在开始上课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向学生导入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和素材,将所要讲解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联系,通过联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最终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养,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又如,在进行日常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与课文有关的生活情境,将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景物等直观生动的展现给学生,进而通过这样的直观展示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使其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2.注重生活化元素情境的创建。语文教学中的很多知识和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将这些生活中的语文知识与课堂教学进行紧密联系,进而通过这样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学习感悟。其次,还可以将这些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归纳、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和素材,进而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使生活化元素与语文知识之间产生紧密联系,拉近与语文知识之间的距离,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再向小学生讲授“花木兰” 这篇文章时,由于这篇文章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其主要讲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并晋升为将军的故事,而这一个故事被已经被改编成了许多成熟的影视曲艺作品,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这些相关的作品素材展现给学生,进而通过对这些视频素材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和感知到花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进而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同时,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通过交流沟通教师就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给予纠正和解决,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了寓教于乐的语文学习。
3.注重多种教学法的运用,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同时还应该重视生活化元素的融入,充分发挥生活元素直观、生动的优势,为学生构建起丰富有效的语文课堂,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意义,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提供有效的条件。
例如,在讲述“小蝌蚪找妈妈”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应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相互交流展开合作,如为学生提供代表不同动物的卡片,并引导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戴在头上,然后根据自己的角色进行相应的表演,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参与表演的过程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和表达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提高,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游戏活动,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又如,在学习完“狐狸与葡萄”,“牧童和狼”这些寓言故事之后,可以向学生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输入关键词的方式来搜索相关的寓言故事,如“皇帝的新衣”,“愚公移山”等这些寓教于乐的寓言故事。不难看出,当教学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时,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同时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生活化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必要与有效。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认真改进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有将生活元素有效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才能够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