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机制建设
——以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为例

2020-11-19樊华妍浙江树人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医德医学生医学

■樊华妍/浙江树人大学

医学生是未来国家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综合素质决定着未来医疗行业的长远发展。医学院不仅要培养医术精湛的医学人才,更要培育具有高尚思想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的医学事业合格接班人与建设者,推动中国医学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背景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树兰国际医学院以“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需求为导向,秉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追求卓越、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人文精神的高素质医学精英人才。

二、调研方法和结果

(一)调查问卷

本次问卷通过网络问卷形式,主要是了解学生对专业、对学业、对大学生活适应、对人生规划等方面情况,共有94人填写了问卷,其中男生43人,女生51人。

1、对医学的认识和态度

在学医原因方面,73.4%的学生认为学医是自己的理想,10.64%不知道选什么专业而选择学医。在对医学专业的了解程度上,53.19%的学生表示了解,42.55%表示一般,4.26%表示不太清楚。在对医学专业的态度上,42.55%的学生表示十分感兴趣,43.62%表示感兴趣,13.83%表示没有兴趣,但会努力学好。

2、对医学学习的态度

40.43%的学生认为医学学业负担与其他学科学业负担相比很重,55.32%表示较重,3.19%认为差不多,1.06%认为较轻松。在学习任务与时间安排上,7.45%的学生表示很合理,53.19%表示合理,38.3%认为有些累,学习量大,学习时间长,1.06%认为轻松,学习量和学习时间都少。

3、对大学生活的态度

大学最想做的事,选择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94.68%,努力学习90.43%,拓展兴趣爱好74.47%,多交朋友64.89%。在对待社团、学生会或学校各种活动态度上,积极性高,主动参与的36.17%,积极性一般,参不参加都行的55.32%,积极性低,没有兴趣的8.51%。在课余时间安排上,会自主学习的90.43%,参加社团活动的45.74%,打电子游戏42.55%,追剧的37.23%。25.5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大学生活非常充实,68.09%的认为比较充实,3.19%的认为很空虚,还有3.19%的没有感觉。在对大学学习模式适应度上,13.83%的学生表示已完全适应,82.98%的表示基本适应,3.19%表示不太适应。

4、对人生规划的态度

对于未来的规划,72.34%学生选择考研,4.26%的出国,22.34%选择到医院就业,1.06%的选择其他。对于成长规划,65.96%的学生表示非常重要,25.53%的认为重要,8.51%的认为比较重要。目前,20.21%的学生有清晰且长期规划,36.17%的有清晰且短期规划,38.3%的规划过但很模糊,4.26%的想但不知如何规划,1.06%的没有规划。

5、对情绪的排解方式

如果心情低落,在排解方式上,依次是自我调整91.49%,找朋友诉说71.28%,与家人通话聊天45.74%,发朋友圈或微博28.72%,其他14.89%。

(二)座谈会和个别访谈

通过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想法,他们希望小班化授课;教学安排更加合理化,增加医学类课程;完善学校硬件设施;延迟图书馆闭馆时间,增加医学类书籍;导师安排更加合理灵活;改善住宿环境和餐饮等。

(三)调研结果

通过调研,可以看到大部分医学生热爱本专业,并对专业有所了解,对学校建设关心,大学适应良好且充实,专注于学习且愿意参与学校活动,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情绪不好时会自我调整,总体状态不错,但也有个别学生出现大学生活不是非常适应,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对未来迷茫等现象。

三、医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机制建设途径

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外,还应该突出医学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人文素养,使之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一)落实课程思政,实现思政教育与其他医学课程教育双向贯通

一是在思政课程中注入医学元素。要坚持为人民服务是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涵,在思政课程中注入医学元素,挖掘医药文化中的思政资源,丰富医学生思政教育内容,构建具有医学特色的思政课程教育模式。同时,加大思政课程改革力度,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运用翻转课堂、PBL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新媒体新技术、慕课资源等,增强思政课程的吸引力。

二是在课程思政中挖掘医德元素。很多医学课程都体现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科学的追求等,遴选一批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探索,挖掘其中的医德元素。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将医德精神升华为学生的内在素质,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有机融合,塑造医者仁心的素养和德能兼修的能力。

(二)丰富校园文化和实践,实现思政实践与实践思政双向贯通

一是在“思政实践”中融入医学元素。借助校园载体要素,在校史馆、人体标本馆等场所进行体验式实践教学,培养医德情感和素质养成。开展一些具有医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医学论坛、医学摄影、医学知识竞赛、护理技能大赛、向名医学习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情感认同,发挥活动育德功能,优化医德育人校园软环境。

二在“实践思政”中凸显医德元素。遵循思政教育活动理论规律,推动医学生在临床实训、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中进行“实践思政”。开展医德专题教育和医德案例分析,在临床学习结束后进行医德考核与评价,形成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优势互补的医德培养模式。通过实习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医德感性认知,增强服务群众意识,树立高尚的医德情操。借助校外志愿活动,化被动为主动,深化学生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实践感受,培养学生扎根基层的高尚医德。

(三)实施一对一或一对二导师制

大一开始为每一位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配备导师,导师由树兰医院专家担任,导师指导学生学习实践,让学生早接触临床,培养专业兴趣,增加学习动力。制定导师管理和考核办法,明确导师职责。通过导师定期指导学生,并带领学生门诊,参与医院的一些活动等,言传身教,拓宽学生视野,强化学生医德教育,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四)提高教师思政素养,完善师德师风建设

医学院教师必须有强烈的政治信仰和爱国情怀,品格端正。教师要有融入思政教育的意识和态度,学习研究党的方针政策,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适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民族情怀和担当精神。同时,学院要强化对师德师风的评价,对在育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给与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

(五)加强与行业对接,强化对学生职业道德和学术教育

为了强化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充分利用附属医院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医院的义诊、门诊、学术讲座和交流等各项活动,并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做讲座,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搭建学习和实践平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科学精神。

医学院校担负着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卓越好医生”的历史使命。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探索医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医学生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医德医学生医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问题探讨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