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11-19康亚波西安外国语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政治内容传统

■康亚波/西安外国语大学

一、前言

依照目前情况观察,我国众多高校已经逐步意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也能够根据相关要求设置课程,不断完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并切实提升学生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必修课,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能够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是很多高校在探索的重要内容,高校普遍都会引导在校大学生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希望能够和高校的校风学风等结合起来,形成协同效应,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和爱国意识,最终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然而,从目前的教育效果来看,尽管很多高校安排专职教师传授相关内容,但是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日益严重,加上他们入校之前进行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多是为应付考试,而社会上的诸如拜金主义、崇媚洋外等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消极影响,这些因素导致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性理解不足,从而导致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简要分析。

二、现阶段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面临的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灿烂的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国家和高校的日益重视也使得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常态,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的相关教育界限含糊不清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社会大众的文化教育已经基本普及,与此同时,更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诸多负面文化也随之产生、弥漫并产生消极影响。具体到高校,不同的校风和学风,形成的价值观或是文化观也不同,这就导致大学生研究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和方向也大不相同,甚至某些学生会因此而否定某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或是怀疑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适用性,这种问题在大学生独立思维日益高涨的情况下会越发凸显。大学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所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要带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更是要推动振兴国家和民族伟大目标的早日实现,这就需要高校构建统一的价值观,但是这在高校教育界限尚未明确、大学生价值取向存在着诸多问题的情况下很难实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意识形态,并很难让学生培养适合当下发展的情操和理想[1]。

(二)高校的相关教育工作脱离实际情况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大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和理解,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依旧影响着高校的教学,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仍以应付为主,学生本身得过且过的心态和心浮气躁等,都决定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学习的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高校考核标准也不应仅以考试成绩作依据,而应更多地考核学生日常的表现情况。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资源

1、高校缺乏教育内容和文化氛围

首先,很多高校的课程体系存在问题,仅有部分课程涉及相关内容,内容往往简单且分散,很难让学生接触足够的文化内容,影响到他们的整体思想意识,难以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其次,诸如大学语文、古典诗词、文化概论等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在高校一般是作为选修课开设,在实际教授时由于课程内容和氛围等限制也不能受到学生广泛欢迎,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现场活动时,往往是随机式的,无法形成固定的模式和有效机制,这些都说明高校缺乏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2]。

2、现阶段的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危机四伏

学生对相关内容重视不足,难以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这在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思想蔓延的高校,学生往往无法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相关联,甚至产生抵触优秀传统文化心理。

3、高校教师认识存在严重偏差

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中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传授以辅导员或是相关理论课程教师为主,其思想觉悟往往并不高,无法接受的专门教育和培训,这些也是影响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3]。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调整教育理念,完善相应制度

高校亟需调整教育理念,充分意识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这就要求高校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发扬,并突出现实意义。同时,也需要高校进行相关制度建设,通过制定方案或是措施,来促使高校教师转变思想认识,扩大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率。

(二)加强课程改革,健全课程体系

课程学习是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高校必须落实课程改革,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育的课程建设,以建立健全课程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优秀传统文相关课程处于边缘地位的现状。可以通过增加相关内容必修课程、丰富课程内容,并增加适用性与可读性等方式逐步改善。同时,高校还可依据地缘优势,设置符合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4]。

(三)重视课堂改革,突出影响力

课堂是高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大学生接受文化教育的关键一环。因此,高校需要重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1)结合实际案例整合教材内容,增加课程的实用性。

(2)教师通过课堂向学生灌输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宣传与推广优秀传统文化。

(3)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推动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从而使得它们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保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四)增设校园文化活动

(1)校园是高校学生日常活动的主要场合,因此,建立一个健康、阳光的校园文化氛围至关重要。高校可以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在校园内组织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例如在某些重要节假日时,高校可以组织开展结合节日相关的主题活动,比如在以“展示我的家乡传统习俗”为主题的活动时,组织学生穿戴传统服饰或是演绎经典角色,并通过学生会等组织,鼓励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在校园内部网站进行综合评比等,不断增加校园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凸显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5]。

(2)高校需要保证举办的校园文化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再充分结合校内的一些主流媒体不定期输送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创设优质的校园环境。

(3)开辟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平台,可以将校园内的某些建筑、道路、教室、图书馆等场所转换成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例如引入名人塑像,校训、校风尽可能地选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从而真正意义上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让其充分融入并发挥最大价值,高校需要调整原有的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努力把优秀文化内容的传授应用到实际的教育工作,使这些文化内容的实际价值充分发挥,真正影响到这些大学生的思想,培养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继承与发扬,以保证这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政治内容传统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