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分析
2020-11-19周冠文皖江工学院
■周冠文/皖江工学院
一、前言
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教育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创新现有的教育模式,将互动性更强的教学工具带入课堂,以此调动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那么,可以将碎片化的教学视频加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中,阿静思政教育扩散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有利于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二、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的必要性
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所谓翻转课堂是指需要区别和颠覆传统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信息化和自主性两点,所有的教学行为都需要围绕这两点来开展。那么,在当前的高校思政课中,展开翻转课堂的必要性,可以体现为以下三点。
其一,适应当前时代教育的需求。在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时代,我国教育部门提出需要高校创新教育信息化,将信息化工具融入高校课堂中,让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具有多样化特点。并且,根据当前高校学生的兴趣来看,许多高校学生对信息技术具有较高的了解兴趣,在日常的生活中离不开信息技术,如移动网络、移动设备等,这些可以说明高校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熟悉度较高。那么,从高校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来看,许多学生参与思政课程的原因,在于必修和学分两方面,如果没有这些约束,很难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思政学习中,这就会令人深思。不过,如果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堂中,势必会引起高校学生的注意力,这就可以帮助思政教学有效地展开课堂教学,说明翻转课堂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促进作用。还有,翻转课堂可以带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让以往枯燥乏味的思政课堂顿时变得活跃起来,这就为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创建有利条件。
其二,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率。在以往的思政课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一对多”形式的教学模式,认为自身学习经历、社会体验比学生更加丰富,以此可以主导学生的思政学习思路,该种教学观念较为片面。对于当代的高校学生而言,促使学可以依赖自己学习才是效率较高的学习方式,这就与传统教学观念产生矛盾。所以,如果可以展开翻转课堂背景下的思政课教学,既可以让学生感受以“组”为单位的教学体验,又可以让学生加强与学生和教师的联系,这样可以在课堂内形成积极的生生、师生互动,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可以从中找寻自己的知识薄弱点,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盲区,从而可以提升教学效率。
其三,更易让高校学生铭记思政观念。在翻转课堂内,由于大多数知识点和内容需要依靠学生自己发掘和记忆,促使学生在过程中“知其所以然”,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在当前的时代教育背景下,需要高校培养出具有全面素养的人才,翻转课堂可以促使学生跳脱出传统固化的思维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优势,深入实践地探究学习,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更为全面的思想道德观念。
三、翻转课堂视角下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碎片化的教学视频,展开高校思政课教学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以往教师通过教室多媒体结合教材展开教学,这种方式可以协助教师拓展更多的教学资料和展现形式,但是在这种教学情况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的教学时间不足,因为在有限课堂教学内,教师需要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中将整个小节的知识点讲述完毕,而阅读过教材的人都知道,思政教材每节的内容较多,如果想要讲述完毕几乎不可能实现,除非可以有选择地讲解,但是这样会为学生减少诸多学习内容,这就与教学要求产生矛盾。
那么,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可以考虑将碎片化的教学视频融入思政教学模式中,一方面由于这种碎片化的教学视频恰好符合高校学生的生活规律,通常高校学生在上课外拥有大量的课余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内观看这些碎片化教学视频,帮助学生补充课堂中未学习过的知识点,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学生对碎片化的教学视频兴趣较高,如常常观看的抖音短视频、微博视频和信息等,这些都属于碎片化信息的范畴之内,所以如果将思政教学内容融缩在各个5到8分钟的短视频内,有便于学生随时浏览学习。
而且,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常常接触的网络社交渠道传播思政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创建微博号,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微博号,可以在教学某节课本知识前,提前地制作预习或复习的短视频,或者可以将本章节内容分给若干短视频,然后将这些短视频上传发布在自己的微博号中,这样学生可以在刷微博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弹出相关视频消息,这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学习。
还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社交平台,因为在当前的高校学生的社交网络中,微信是高校社交网络的核心,无论学生购物还是聊天,都是需要通过微信实现,这就说明微信是学生的生活必需品。那么,一方面教师可以向校方建议创建微信公众号平台,在该平台上可以开设“我的网课”、“知识点归纳”、“青春色彩”、“每日签到”等模块,让学生可以在每日签到后自主地阅览短视频,如果在一定期限内没有达到足额的阅览数量,则会减少学生的学分或课程分,这样可以起到督促学习的作用。同时,校方可以随时通过公众号发布与思政相关的美文或咨询,让学生随时掌握新动态,提升学生的信息量。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创建微信群,将各个学生邀请加入微信群中,在群内可以时常以年轻化的姿态与学生沟通和交流,逐渐地融入学生集体,同时向学生不时地传播积极的思政教育理念,如“正青春,别荒废”、“要出彩,先出力”等,这就可以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由此可见,通过经碎片化的教学视频融入思政教育模式中,既可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又可以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这就有利于构建思政课的翻转课堂,提升教学效果。
(二)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展开高校思政教学
在翻转课堂背景下,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所以教师可以展开互动性较强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方面可以让每个小组的若干人展开组内探讨,得出相应的结论,另一方面可以每个小组作为两两相对的辩论方,让小组围绕某个问题展开辩论。可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搜索所有可以作为论点的内容,挖掘课本教材中所有可用的观点,这就可以达到自主学习的教学要求。比如,当教师在教学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小组数量在课堂内提出若干问题,将这些问题书写在黑板上,或者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出来,让每个小组选择想要论述的问题,这样最终可以形成两两相对的情况。然后,教师让双方各持相反的观点,在课本教材中自行查找可以支持自己论点的内容,规定每个辩论赛的时间为15分钟,这就会激发学生的竞争积极性。那么,在辩论的过程中,每个小组为了夺得最终的胜利,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和学识压倒对方的观点,这就意味着学生对思政教材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因此,通过小组辩论的方式,可以让整个思政课堂活跃起来,使其更具有互动性,有利于构建思政课的翻转课堂,从而可以提升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可以赋予高校思政课崭新的生命力,焕发思政教育的生机,在学生群体中可以拓展新的传播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思政教育文化的洗礼,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之间产生学识竞争,这就加深学生对思政课程的理解和学习,从而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