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和方法

2020-11-19延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红色

■刘 瑶/延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020年4月,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课程,我们应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如何传承思政育人的理念,运用红色故事是一种有效的尝试方法。

一、红色故事应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一)讲好红色故事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有效平台

红色故事的育人功能一般通过学思践悟行的红色游学培训或以学校为载体,通过人物讲事迹,事迹穿插讲历史,透过故事悟精神,学习精神教育人来发挥红色育人的作用。只有多在讲故事环节下功夫,才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到红色文化的特殊涵义和魅力,从而发挥故事育人的功能。

(二)讲好红色故事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现在使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材属于全国统编版本,教材的编写为了体现系统、普遍和科学性,高度概括而没有突出细节,解决这个突出矛盾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深入挖掘红色教学素材以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课程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启发式教学。实践证明,全国各地红色资源分布广泛,形态多样,这为我们讲好红色故事提供了有力条件;红色故事多数篇幅不长,通俗易懂,扣人心弦,对00后大学生有直观的吸引力。教师可以以小见大的方式挖掘加工。

(三)讲好红色故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革命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成果体现。高校肩负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也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大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主动自觉讲好红色故事,坚持用红色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红色故事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各高校在思想政治课中将红色故事融入其中的比例参差不齐,由于各种条件制约,思想政治课程组织管理不够严谨,教师政治站位意识有待提高。有以下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一是认识不到位,有的高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划分到“副课”行列里,重视程度不够,马马虎虎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严肃性和政治站位。二是准备不足,有的认为讲红色故事是中小学老师的老生常谈,在高校课堂不能彰显理论效果。还有人认为故事讲的再好也没有学生爱听,干脆直奔主题。三是制度保障不健全,校级层面对红色故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障不到位,加快制定运行保障机制。

三、红色故事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应用中的相关思考

(一)应用的课程

目前红色故事可以在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及形势政策课程、党团课等中开展。

(二)应用的方法

总的可以概括为:叙事性教学融入思政课堂,积极组织实地体验式教学、网络平台情景式教学和其他创新手段。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将叙事性实践教学纳入理论课堂。红色故事来源广泛,由众多的历史事件组成,不乏许多令人敬仰、认同、感动的史实,具有深厚的价值底蕴。按照小故事大主题,语言通俗易懂,贴近学生实际的原则,精心提炼,力求生动诠释红色精神的历史积淀和时代内涵,结合特定教学内容实际,开展以讲红色故事为主要形式的课堂叙事性教学。二是组织体验式教学。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教育价值,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参观考察,调研访谈,使学生主动参与,了解和感悟先进事迹,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通过走访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更直观、更生动地去感受历史的悲壮与现代化建设的自豪。在体验式教学和现场讲解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革命传统精神教育。三是平台情景式教学。利用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以红色故事为主要内容,情景教学,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把实践教学扩展到每一名学生。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特点,借助实践教学平台,以学生为主体,把相关资源设计成不同主题,采用“历史场景再现”“舞台模拟 模拟教学 虚拟实践”等,将学生的“学”转换在探究与体验的行动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创造力和探究性。

国家对于高校思政课的重视度和要求越来越高,各高校也做出了一些改革应对措施,创新了教学方法:如举办红色故事会、开设特色课程、组织红色文艺采风创作、运用互联网打造线上育人平台等吸引大学生。

(三)应用的过程

1、教学设计素材的搜集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讲好红色故事,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要求,将好的红色故事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呈现出来。讲好红色故事,首先要挖掘历史渊源,让大学生从心底产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其次要着重分析故事背后主人公身上所体现的品德和境界,从而教育引导大学生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努力在奋斗中实现中国梦;第三讲故事要把握好“度”,既要注意讲好历史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也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历史事件的效果,达到“讲故事说道理”的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的改变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讲红色故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合力完成。着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尝试由学生听变为学生先讲,分小组讨论汇报,教师总结。只有多沟通交流,才有思想的碰撞,心灵深处的交汇,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道德这一节内容时,可以“讲红色故事,学道德模范”为主题,让学生搜集资料,选择让人感动的英雄人物和模范在课堂上分享,老师借机升华拔高,对于学生而言参与就是锻炼提高,激发学生全身心进课堂,角色转变有很好的实效作用。

3、教学效果的评估与改进

高校的思政课承担着意识形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任务,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也在不同程度变化更新,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各学校囿于主客观条件差异表现出一些不平衡。而今我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很高,因而在思政课程教学评估中应力求以丰富的学科知识,生动的教学形式,创新的教学思维,科学的评价标准,多学科的融会贯通,灵活的师生互动等为指标,使思政课程能够紧扣时代主题,深化影响力度,增强教育效果。

我们也知道改革最需要高层次的设计与实施方案,同样需要改革的主体也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完美配合,改革要将把教师和学生潜在创新力激发出来,为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落实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教育服务。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红色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在哪里?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思政课“需求侧”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