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红色基因与大学生思政教育

2020-11-19夏明莉信阳农林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红色思政

■夏明莉/信阳农林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史的真实写照,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蕴含着我们党的信仰、宗旨和追求。高等院校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地,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红色基因,凝神铸魂,其蕴含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价值追求等,为思想指明了方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用红色基因铸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红色基因的内涵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它寓意信仰,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基因,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生物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也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当红色与基因相结合时,“红色基因”则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改革、发展历史中所形成的,能够长期影响党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党的历史人物,革命战争年代的遗迹,革命精神、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等,[1]这些都因“红色”而典藏了历史,凝聚成精神富矿,沉淀成“信念坚定、纪律严明;对党忠诚、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勇于牺牲;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为内涵的红色基因。

(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红色基因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这是无数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信仰。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面临诸多艰险,大革命的失败、长征的困苦、抗战的艰难……正是这一崇高的理想信念,不断引领和激励着我们党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崛起,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最终打倒了帝国主义,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秉承初心与使命,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淬火成钢,根源在于内心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艰苦奋斗是红色基因中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中国革命的传家宝。我们党经历了井冈山上的“红米饭、南瓜汤”,长征途中的“啃树皮,吃草根”,延安土窑洞和“小米加步枪”的物质匮乏时期,形成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支撑着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党是从艰难困苦中走出来的,也必将带着艰苦奋斗的品质走下去。在物质优渥的今天,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再是共产党员的被动选择,它早已成为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高尚的党性修养和本质特征。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忘革命先贤们艰苦卓绝的斗争,不受骄奢淫逸之风的侵蚀。

(三)绝不动摇的忠诚之心

对党忠诚是红色基因的根本要求。在党的历史上,有不惧危险、舍身取义、赤胆忠肝的革命英烈,如方志敏、刘胡兰、董存瑞等,也有不辞辛苦、呕心沥血、为国为民的优秀干部,如孔繁森、焦裕禄等。他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表明了自己对党绝对忠诚的信仰,也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对党绝对忠诚的品行。历史和现实证明,对党忠诚始终是共产党人的风向标,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就是靠着广大党员同志的忠诚担当和牺牲奉献实现的。

(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民服务是红色基因的鲜明立场。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执政根基在于人民,党的力量源泉来自人民,党的价值追求是服务于民。一心为民的意识,自当成立以来就深入每个党员的心中,也渗入到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环节中。革命时期,与根据地群众建立深厚的革命情谊,激发了群众的革命热情。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尊重群众、爱护群众、帮助群众,坚持和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实践中巩固了治国理政的根基,也凝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二、传承红色基因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都彰显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传承红色基因,是坚定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客观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红色基因的精髓所在,无数革命先贤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冲破艰难险阻使得“红旗不倒”。近年来,网络上诋毁、抹黑、侮辱英雄的事情的风潮,妄图破坏我们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动摇共产主义信仰和信念。[2]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政教育中,讲好红色故事,挖掘红色基因的育人因素,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与近代历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要求。传承红色基因,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厚植家国情怀。

(二)传承红色基因,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其道德人格皆处于塑造形成阶段,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红色基因所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传统作风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契合,红色基因中的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勇于创新的鲜明品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导向相一致。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牢牢植入大学生灵魂,培养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使之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实践之中。[3]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教育中,助力青年大学生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作为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加大宣传力度,开拓传承渠道

良好的氛围是红色基因得以在大学传承和发扬的必要环境,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进行红色基因教育,将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首先,应组建研究团队,结合学校所在地的红色资源,系统性地挖掘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色遗迹,[4]组织编撰红色读本,发放给广大学生阅读。同时,利用校园宣传区和新媒体平台进行红色基因宣传。其次,将红色基因传承融入到思政课程中,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过程中,在涉及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时,都可利用红色故事为例进行提升,鼓励学生自觉接收和学习红色基因。再次,要将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日常管理。在对学生进行日常价值引领和思想引导时,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红色基因的内容进行教育,使学生将传承红色基因生活化。最后,课程思政也应融入红色基因,在专业课程教学的价值导向部分,应有倾向地结合红色精神、红色故事、红色人物,使红色基因渗入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二)贴合学生实际,丰富传承方式

结合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实际情况,实施能够广泛调动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红色基因传承方式。第一,应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结合清明节、青年节、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或契机举办专题活动,如红歌大赛、红色故事大赛、祭英烈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第二,创设相关社团,在大学,形式多样的社团是大学生丰富课余生活和发挥自身才能的有效平台,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或团委可以选派专业教师指导社团工作的开展。通过定期的社团活动和大型的文化活动,使得红色基因传承扎根高校。第三,利用学校或各学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设置红色板块,通过推送红色基因专题,不定期举行在线征文、作品展等活动,丰富红色基因的传承形式。将传承红色基因融入校园文化,使大学生的红色基因随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入行。

(三)完善传承机制,增强融入实效

将红色基因传承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常态化,是一项长期性和复杂性的任务,需要建立健全长效宣传机制、激励机制和校地联动机制。[5]加大宣传力度,使得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红色基因并主动传承发扬。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学习、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的动力,营造浓厚的学习范围。认知、了解、传承红色基因需要学生深入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和素质拓展活动,这就需要建立健全校地联动机制,以当地的红色资源为依托,促进红色基因传承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红色思政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