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育

2020-11-19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子女院校家庭

王 云/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高职院校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习总书记非常注重优秀传统文化,曾在多次会议和报告中肯定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提升更高。国内一些大学也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上日程,高职院校可以依据自身特点,将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职业教育中,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了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认识不足

随着世界各国的文化交融,方便了国人对外来文化的了解,增加了知识储备,但也容易遭受到外来消极文化的影响。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很容易受到西方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侵蚀,盲目追求外来文化,从而忽视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片面,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是枯燥乏味的,甚至有些学生学习更多考虑的它是否“有用”“有价值”,对未来发展有没有帮助,存在着功利思想。他们在选课过程中,只重视这门课的社会价值,对专业领域帮助的多少,很少考虑这门课程是否能够给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带来更好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把握理解的,而是需要大学生耐心细致地钻研,付出漫长的学习时光,同样它带来的价值也不是立竿见影的,是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的言行举止。有些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耐心,把精力放在其他事情上,失去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高职院校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能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便利的渠道,但有些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够到位,缺少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氛围、教师队伍建设不到位等问题。许多学生的大学校园里只是偶尔举办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多以专题讲座、主题晚会、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活动以学生自发组织为主,在制定策划、组织执行中存在很多局限,这就会影响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效果,大大降低学生的参与度。随着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程度提升,我国各院校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优秀传统文化名师,但是人数有限,一些普通高校仍面临着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匮乏的问题。为了保证大学生能够有效地把握优秀传统文化,一些学校会安排中文、历史、政治教师兼任,而这些兼任教师的精力有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并不深入,反馈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的技术培养,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上下足了功夫,希望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技术本领,任何一个领域、一门课程,都有其悠久的发展历史,蕴含了人文色彩。如果专业教师能在课堂上融入历史发展脉络,增添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更充实,学生也不会枯燥。

(三)家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识淡薄

大多数家长依赖学校教育,认为子女的教育就是学校的责任,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每个人的成长发展都离不开家庭环境,每个家庭都有其特殊性,在对子女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上也存在差异。

父母的文化素养决定了家庭的文化氛围,而家庭的文化氛围又影响着子女文化素养的养成。因为一些现实原因,有些父母接受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较少,导致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不重视,在家庭教育上也忽视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家风作为家庭教育的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家庭的风气,对子女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家庭结构正发生改变,一些家长对家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改变。当今大学生的家庭多数是“4-2-1”家庭,祖父辈对孙辈的“隔辈亲”,使孩子得到更多的“偏爱”,众多家长围着一个孩子,纵容了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忽略培养家庭的优良家风。还有一些问题家庭,家长们或是急功近利逼迫孩子学习,或是放任自流不关心孩子,在这种缺少优良家风熏陶下成长的孩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提升高职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

针对高职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时代高等教育现状和大学生实际特点,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系统化、立体化教育模式,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持之以恒地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使之做到“四个自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提升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意识

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作用对高职学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高职学生要正确地认识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自身做起,形成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学生要增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性,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抵制错误观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主动担当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要认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真正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积极参加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努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价值传播给身边更多的人,争做优秀传统文化代言人。

(二)加大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力度

高职院校应积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教育氛围中,大力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从而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

一方面,营造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更宽阔的学习途径。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本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大学生更好的了解身边的历史,接受革命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邀请文化名人走进校园,为同学举办文化讲座,增强大学生与文化学者的交流,还可以举办优秀传统文化交流节,通过举办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主题晚会、优秀传统文化技艺展示等活动,提升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在实践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夯实高校教师队伍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培训课程,为教师提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方法;邀请文化学者召开优秀传统文化讲座,丰富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把握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方向;举办优秀传统文化学术活动,启发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思维。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过去的“纸上谈兵”,采取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真正散发出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和魅力。

(三)增强家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自觉

一方面,提升家长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加强子女道德教育责任感。鼓励家长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言传身教向子女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家长要积极陪伴孩子参加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共同读书、制作工艺品等等,将传统典故运用在家庭教育中,营造浓厚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维护家庭关系,增进子女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建立优良家风、家教。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尊老爱幼、团结友善、艰苦奋斗的内容都是家风家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要树立榜样带头作用,在生活工作中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家长要鼓励子女在生活上勤俭节约、乐观豁达;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积极奉献;对待父母要仁爱孝顺;对待朋友要友善和睦,不断提升道德素质,健全人格。家长也要重视传统节日的教育作用,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家长要引领子女一同为节日做准备,在实践中理解传统节日由来、节日习俗等,培养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的,因此高职院校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搭建更好的平台。

猜你喜欢

子女院校家庭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Tomb-sweeping Day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