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颜色词“红”的附加义在我国的历史流变

2020-11-19

散文百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颜色交际词汇

项 颖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对色彩的感知是人类社会生活重要方面,颜色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而也成为词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颜色词“红”的语义随时间发展而逐渐丰富。“红”不是一个只能从语言层面研究的颜色词,除了概念意义,其背后蕴含的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文化研究价值。对“红”的附加义研究有助于人们更深入了解“红”背后的社会文化属性,同时了解“红”的附加意义在当下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利奇将词义研究置于整个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并将意义划分为七类,概念意义是中心与基础,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和搭配意义一并用“联想意义”来概括。伍谦光的《语义学导论》是国内最早的语义学著作,他沿用利奇的语义七分法,认为概念意义是词语的基本意义,一般被收录在字典里,对概念意义的理解不会因人而异。[1]概念意义是可以独立存在的意义,而附加意义需要附加在概念意义上。词汇除了有概念意义外,还有文化附加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历史。

不同人会从不同角度来定义“语言”。洪堡特将语言与民族联系在一起,认为语言是一种世界观。[2]胡壮麟则视语言为表情达意的系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的交际工具。[3]语言与社会、民族和文化紧密相连,词汇研究是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于词汇意义的探究,不能局限于单纯语言层面,更要考虑人文因素。

一、“红”的产生及其附加义的丰富与发展

文化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实践,颜色词“红”的产生离不开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社会生产实践的发展。汉字是象形文字,从汉语的字形来看,“赤”像是土与火相加,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南方色也。从大从火。”可见赤的本义是红色。“南方色也”,指的是南方的土地的底层通常是赤色。“赤”的产生及意义与火密不可分,而火的使用也标志人类文明的发展,将人与普通动物区分开来。在《说文解字》中,“红”的解释是“帛赤白色。从糸工聲。户公切。”颜色词“红”的产生离不开社会生产实践的发展,如火的使用及锻造、丝织及印染技术的发展,反过来也反映当时社会的发展。

炎黄子孙与“红”紧密相连,不仅因为社会生产,也与原始图腾和祖先崇拜有深厚的关系。[4]根据《左传·鲁昭公一七年》记载:“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氏以龙纪,故龙师而龙名。”由此,火是华夏民族崇拜的图腾。

从文化附加义角度考察,“红”与火关联,因此被视为高贵与神圣的颜色,代表权威,寓意吉祥,能驱灾辟邪,基本表达正面积极的意思。

《论语》中就有“红紫不以为亵服”的说法,这句意在说明君子的内衣不可以为红色与紫色,红代表着高贵与地位。在中国古代官场上,也只有身份较高的官员才有资格穿戴红色的衣饰。除了服饰,皇帝在批阅奏章时用朱砂红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红色大门及柱子也只有达官贵人们才可使用。这些都反映了“红”所附加的意义,即尊贵与权威。

同时,人们常在重大节日或庆典上穿着红色的衣饰,寓意吉祥美好。在大喜之日,新娘要头盖红盖头,穿红色喜服。婚事也常被称为红喜事,门窗上要贴红字,晚上会点红烛。

过年贴红色对联,长辈给晚辈红包,体现“红”表吉祥喜庆,也能驱灾辟邪。红包起源于唐朝宫廷。到了宋元时期,这便形成一种民俗,也逐渐形成早期的“压岁钱”。在民间,据说给孩子红包也是为了驱逐名叫“祟”的妖怪,保孩子平安。

在中国古代,“红”也常被用来形容美丽的姑娘,与美貌与性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像是“红颜知己”就表示说女性朋友,“红颜祸水”意指像褒姒和妲己这样貌美女子会招致祸事,还有“红脸耀明珠,绛唇含白玉”中“红”被用来形容女子红扑扑的脸蛋。

此外,“红”还被赋予忠诚的意义,表示人的品格与品质。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京剧中。在京剧中,忠诚的人物通常也用红色的脸谱表示。[5]

二、“红”的附加义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

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从此,颜色词“红”与革命相联系,表示无产阶级革命和政权,“红”与进步相联系,表政治觉悟高,同时“红”与烈士鲜血联系。这一时期,颜色词“红”的附加义带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色彩,被赋予新的文化附加义。比如红军、红领巾、红色根据地、红色刊物、红旗、红缨枪等。在政治领域,“红”在中国指中国共产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选取红底五星旗为国旗。五星红旗中的红色就象征革命。进一步显示出,“红”的附加意义的扩充,及其与中国革命之间的关联。

新中国成立,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重大节日或庆典上仍然穿着红色的衣饰,寓意吉祥美好,沿用了“红”的附加义,同时也体现了文化的继承。随着人民的生活不断提高,“红”又有了表达兴旺发达或是成功的意味,比如日子越过越红火,通过张贴红榜来进行表彰之类。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一号”,中国是东方大国,“红”也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东方红可理解为中国的腾飞与发展,预示中国未来的红火。在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颜色词“红”的附加义带有这一时期的政治色彩,“红”被赋予特殊的文化附加义,如红卫兵、红小兵等。

三、“红”的附加义与新时代的开放交流

改革开放加快了中国的前进步伐。科技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交流与信息传播。1994年,中国开始以一个国家的身份接入互联网,1995年是中国互联网元年,在第一批创业者的带领下,越来越多人注意到互联网。

互联网对词汇附加义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因为互联网,每年都有很多网络新词出现,或是已出现词语的新解释,对这些新词或是新解释的分析都离不开词汇原有意义及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时代发展至今,“红”仍保留着过往的附加义,但又与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特点结合,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比如最时髦的词“网红”,即指网络上蹿红的人,比如犀利哥、凤姐和奶茶妹妹,他们可算作中国第一批网红中的代表。“网红”成为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网红”一词的兴起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

变与不变总是辩证统一的,很多附加义沿用至今,但又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老师批阅试卷用红笔,体现的是权威,出错的地方被标红则是一种警示,而交通规则中红灯停的规则,本命年穿红衣等都体现了附加义的沿用,也说明了文化习俗或是观念的稳定性。

随着中国的国力不断提升,在世界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红”与中国的关联越来越紧密,成为了中国的一个标志,如出征奥运赛场的会中国队队服中的重要元素是红色,甚至出现了“中国红”一词。身在海外的中华儿女,看到中国红,也都会倍感亲切,热血沸腾。因为红色,从历史的沧桑流变中已经渗透到我们的血液骨髓之中,是中华儿女生命的颜色。

四、“红”的附加义的实际运用

1.教育与交际。

文化附加义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探析文化附加义有助于本国或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教育。探析“红”的附加义,则可帮助中国年轻人了解本国历史文化,增强人文素养。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一旦忽略或是误解了文化附加义,便极容易引发冲突。文化附加义的差异是造成跨语言交际冲突的重要原因,因而在二语教学中也需要引起重视。

跨文化交际中,准确把握不同民族或国家对“红”的附加义的理解,可有效避免交际中的误解与冲突。从概念意义上来看,中西对“红”的理解并无太大差异,但附加意义在有共通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不同。中西词汇附加义比对研究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别是对应、重合、碰撞和空缺。[6]“红”在西方有吉祥的意思,这是中西文化“红”的附加义重合的地方。在西方人眼中“红”有时预示着不吉利,被附加了消极意义,这是中西方“红”的附加义碰撞之处。而根据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红”还有其特殊的附加义,如在脸谱中表示忠诚,还与中国共产党紧密相连,只有在中国文化中“红”才有这些附加义,西方很难找到,这是附加义的空缺现象。

对外汉语教学中,附加义的理解也不容忽视。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至少有一方要学习另一方的语言,近些年越来越多外国人开始学习中文,只有理解汉语词汇的文化附加义,才能真正懂得汉语,正确运用,将语言和文化历史融合,错误理解会导致语用上的失败。跨语言交际几乎是随着语言学习的开始便产生,可在学习初期,大多数老师选择宽容处理,而不严格要求学生注意。随着语言学习深入,老师将文化逐渐渗透到教学中。[7]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老师需要将“红”附加义的产生,还有古今发展变化讲述清楚,这对老师的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政治与外交。

对于颜色词“红”的附加义探析可被应用到政治外交领域。外交访问或谈判中,双方或多方由于文化环境的不同,在交流中会产生困难,懂得词汇附加义蕴含的历史文化,有助于缓和交际尴尬,同时可以增强认同感。

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在欢迎仪式上,女王身穿红色大衣,头戴红色礼帽。穿戴红色衣饰访华,容易让中国人们感到亲切。2014年3月20日下午,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访问。2014年3月21日,走进国宾馆的米歇尔穿了一身“中国红”连衣裙,脚蹬同样颜色的高跟鞋,小女儿萨沙穿着红色连衣裙,大女儿玛利亚也穿着蓝底红花的裙子。很多媒体记者注意到了米歇尔的造型,并解读其着装。总体看来,米歇尔访华穿红裙子,是为了表达友好与热情。由此,衣饰颜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立场与态度。由于“红”附加义在中西存有不同,正确解析“红”的附加义十分重要,否则会招致政治误解和争端。

五、总结

探析颜色词“红”的附加义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将“红”与早期社会生产实践、原始图腾与祖先崇拜、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新时代开放交流相联系。从教育与跨文化交际,政治与外交角度分析颜色词“红”的实际运用,对词汇附加义理解产生偏差会引发教育与交际问题,甚至会招致国际争端。

猜你喜欢

颜色交际词汇
情景交际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交际羊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特殊颜色的水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