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护生同伴关系与共情能力的研究
——以玉溪市某中职学校为例
2020-11-19毛真珍
毛真珍
云南省玉溪卫生学校
职业院校的护生是临床护士重要的后备资源,是我国护理专业化进程中的主力军。当前职业教育的护生,以女生居多且处于青春期,随着生理、心理的不平衡发展,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的不均衡出现,造成了同伴关系的紧张往往成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导火索”。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及浙江大学《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心理研究》相关数据显示:32.5%的学生偶尔被欺负;6.1%的学生经常被高年级学生欺负;49%的学生承认对其他学生有过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87%的学生曾遭受不同程度欺凌。研究发现,16-20岁是护理专业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掌握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格特征,加强对其健全人格教育有利于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因此针对其特点进行同伴关系调查,共情能力研究,从而对改善其同伴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相关概念
1.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指相同或相近年龄的个体在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1]本研究中的同伴关系指职业院校的护生进入学校后因学习、生活和年龄、心智相同的人相互交往而建立、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2.共情能力。共情是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它被心理学家认为是促进积极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钥匙。本研究旨在探讨职教护生共情和人际关系的相关性,从而提升职业院校护生换位思考的能力,增进他们的同伴关系。
3.职业院校护生。职业院校护生即职业教育中护理专业的学生,本研究抽取的职业教育护生为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一、二、三年级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
二、研究工具
1.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生源、性别、民族、是否学生干部、是否独生子女等。
2.同伴关系的测定。(1)社会测量法。将班级学生按姓名排序后,用“喜欢、不喜欢、一般、很喜欢和非常喜欢”所占分值1-5分来进行评定,讲明测定要求后让学生对固定群体进行选定,最后计算均值并把每个人学生的平均分进行标准化。[1](2)问卷调查法。采用1995年Grotpeter等根据Parker和Asher在原编制的问卷上修改而成的友谊质量问卷进行分析得出的友谊质量测量(FQM),共12个维度。[2]该问卷在本研究中经多次检测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共情能力的测定。采用台湾吴静吉等人依据Davis编制的人际反应指针量表修订成的问卷,共有观点采择、想象、共情关注和个人忧伤四个维度共22道题。该问卷在本研究中经多次检测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4.访谈法。设置访谈提纲,随机抽取1-3年级的职业院校护生6名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同伴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
三、研究内容
(1)职业院校护生同伴关系的现状。
(2)职业院校护生共情能力的现状。
(3)职业院校护生同伴关系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1.职业院校护生同伴关系现状。护生同伴关系在人口学变量上与生源、是否担任班干部、独生子女没有显著差异,与性别有显著差异,这和刘玉敏的研究是不一致的。[2]同伴关系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低。职业院校的护生具有年龄小、认知起点低,理解或感知他人情感能力差等特点,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家庭,他们渴望得到同伴的关心、关注,尤其女生活泼,喜欢交际的同学而言,她们会创造机会和别人交往;当然有的当利益出现时,他们往往又会为自己的利益“而战”,有的甚至为了“芝麻”而大打出手。
2.职业院校护生共情能力的现状。职业院校护生共情能力处于中等偏下,在人口学变量上与生源、性别、是否担任班干部没有显著差异,与独生子女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越来越成为很多学者的关注。她们生活很多无忧无虑,处于自我意识觉醒的状态,她们喜欢朋友,但有时却以自我为中心,总是顺我者好相处,逆我者就矛盾重重,难以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职业院校护生同伴关系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职业院校护生同伴关系与共情能力具有正相关,这一结论和刘玉敏的结果是一致的。共情能力高的个体,她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相对于同伴关系他会很融洽地进行相处;共情能力低的,他往往不会考虑别人,这样的结果往往造成同伴关系紧张。
护理需要不断的与同伴进行交流。护理人员可以借助共情技巧了解同伴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给予适当的反应,使同伴渴望理解和帮助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营造彼此信任,互相体谅的沟通氛围,从而建立帮助性的关系。所以,与同伴能否进行有效的交流是共情产生的重点。这种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就像自己的情绪情感的能力就会使认知、情感和行动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