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实践哲学所蕴含的生存论思想研究

2020-11-19孟庆兹哈尔滨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现实

孟庆兹/哈尔滨师范大学

一、马克思实践哲学为什么要转向生存论

哲学的发展从最开始朴素的宇宙观还原论到统治西方几千年的形而上学,再到人类拼命想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知识论哲学最后回归于关注人本身存在的存在哲学以及生存论哲学。哲学始发于人类自身对宇宙生成的思考而最终复归于思考人本身生存的生存论关注。从哲学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其关注的重心在不断更迭,但最终证明哲学关注的是人本身。所以作为关注人本身的生存论思考应该被重视起来。

马克思哲学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路径,其现实意义要远远超出那些以往的不碰触现实生活的哲学派别和哲学家。所以我们要从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哲学入手,来探究其中蕴含的生存论意蕴。俞吾金在其《生存的困惑:西方哲学文化史探要》一书中曾指出:“哲学是对人的生存状况及生存意义的思考和改变。这里的‘思考’一词表明了哲学的认识领悟功能,‘改变’一词则表明了哲学的实践功能。在整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我们已经选择的这种哲学称之为‘生存哲学’这一术语,而真正为生存哲学奠定了坚定基础的并不是克尔凯郭尔,而是马克思,马克思虽然没有创制‘生存哲学’这一术语,但他的划时代的哲学创造——唯物史观乃是一种崭新的、深刻的生存哲学”;虽然文本中没有明晰的指出过马克思提出过生存论,但我想那是限于当时的历史环境,马克思无暇去确认自己的生存论思想。但是通过文献可以看到马克思思想中的生存论观点是有很多的。所以谈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生存论转向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从这种现实意义上来看,马克思所关注的关于人的生存境遇的问题则是一种实践的生存论的问题,一个人如果他有希望实现自身的价值,有机会领略世间的美好生活,一切的基石既是他自身首先需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我想马克思在他那个时代所能达到他自身这样的哲学高度的思想水平,正是他在最浑浊的尘世遇见了最血淋淋的“人吃人”的问题,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加之其最本真的为人类生存命运所甘愿奉献一生的宏远志向铸造了我们今人今天所见的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思想。

二、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生存论思想相关研究评述

我们从把马克思提出的实践是一种生存方式的意义上,将马克思实哲学与生存论思想相连接起来。探讨在马克思实践哲学框架下的马克思生存论思想内容和意义。当我们把研究的出发点定位在对西方生存理论的研究,以此展开论述时,首先需要澄清和说明两点问题:第一,这并不否认中国本土文化中对于生存问题的深刻思考,相反,中国古代哲人对于生存问题的论述是极为生动和丰富的,只是由于缺少西方哲学式的明晰思辨的表达,故而并未形成系统化的哲学建构。但是,我们并不会因此对中国古代学者的探求持否定态度,恰恰相反,关注生存问题的哲学传统给了今天中国学者研究生存论问题以坚实的土壤和丰富的给养,更让我们能够以自信的态度辩证的来看待西方庞大的生存论研究系统。

不得不说,当代生存问题在中国的发展与西方生存哲学的引入关系密切。

从1986 年开始,国内学者甘阳、刘小枫在其主编的系列丛书《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中,将“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萨特以及同样对生存危机做过深入思考的波德莱尔、竖持精神生活的狄尔泰、注重人的情感体验的舍勒、呼唤生命意志的尼采”都引入内地,恰逢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个体人的意识正逐渐从集体主义的湮没中凸显出来,这使得这一系列存在论哲学带来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可以说是引发近三十几年来我国重视生存问题思考的肇端。

自此之后,从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至今,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日益加深,个体主义发展的空间愈来愈大,加之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带来的一些更为严峻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共存共处问题——环境污染与治理、资源紧缺与争夺、灾害频发与处理、国际冲突与合作、贫富差距与阶级冲突等迫使人们重新考察生存论课题。然而,随着对西方生存哲学考察的日益深入,特别是对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及其生存论思想的重新审视,开启了国内研究生存论问题的新境界。高秉江在为全国“生存与发展哲学研讨会”所写的综述中就总结道,“正是基于对近代以来所形成的发展观念和模式的反省,基于对更具合理的生存方式和新的文化样式的寻求,同时也是基于对西方生存主义哲学以及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理论反思与超越,近年来在国内哲学研究中出现了一种‘生存论转向’的趋势”。

三、马克思实践哲学生存论思想的现实意义

任何理论成果如果只一味地停留在思想领域而不能联系现实,那这种理论成果都是苍白无力的。我们看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主要看的也是他的现实指导意义。德里达说马克思哲学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逾越的哲学。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从一开始诞生就是脚踏实地的要解决当时德国的现实问题的。今天我们提出他的实践哲学的生存论转向,其意义在于马克思哲学强大的生命力促使其在二百多年之后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在他的时代所遇见的问题,在二百多年以后的中国,特别是我们当下正在努力建成小康社会,正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中国。中国发展日新月异,同时在发展和改革中对于现实的人也产生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现实问题的一个最好的解决途径我想就是要从科学的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生存论转向中寻求解答。

每个人都在追求价值,追求美好的生活。特别是当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了不充分发展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希望之间的矛盾。但美好生活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是我们创造出来的。在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形而上学体系中追求的都是纯思想领域的知识,能照进现实的哲学理论是很少的。马克思年轻时也是追寻过辩证法大师黑格尔的,在马克思在《莱茵报》当主编的时候所遇到的现实问题用传统的哲学思维只能取得可怜的思维领域的胜利的时候。马克思意识到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对现实问题的无力,从而与青年黑格尔派决裂。同样当他意识到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所逃避现实的层面时,他也清算了费尔巴哈。从马克思自身的哲学思想发展我们看出其哲学的出发点和立脚点始终都是要解决现实问题。

所以我们提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生存论转向首先就是要解决我们时代个体生命所遇到的最更根本的问题。其次,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庞大体系中构建生存论的理论疆域。为马克思哲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在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思想的指导下,要把实现人的整体全面发展作为人生存发展的目标。总之,人在现实生活的世界中不要被物所奴役了,而是要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人存在的最高生存方式的目标。

四、结语

笔者在本文通过挖掘马克思实践哲学所蕴含的生存论思想,并通过梳理马克思自身哲学发展历程中所展现的对“现实的人”的关切,论证了马克思虽然本人没有提出过生存论这一说法,但是在其哲学中是深刻蕴含这一思想结构的。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境遇,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实践才可以创造美好生活,才可以实现自身的意义和价值。美好生活是靠奋斗实践得来的。

注释:

①俞吾金.生存的困惑:西方哲学文化史探要[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3.

②邹诗鹏.生存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③高秉江.生存发展的当代困境与生存论哲学的探索——全国“生存与发展”哲学研讨会综述[J].哲学研究,2001(12):72.

猜你喜欢

马克思哲学现实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像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菱的哲学
漫画:现实背后(下)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小包哲学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