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钢琴作品应用于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对策

2020-11-19郑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钢琴演奏钢琴教师

■张 贞/郑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一、前言

我国音乐和钢琴演奏之间的融合,创作出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这些作品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财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重要作用。高校的音乐教学体系当中,融入我国的钢琴作品,对学生成长、教学质量提升和文化传承有重要意义,因此,此课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二、中国钢琴作品应用在高校钢琴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学生水平方面

我国钢琴作品的发展,使得钢琴演奏技巧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在高校的钢琴教学当中,将我国传统的钢琴作品加以应用,为更好地突出作品神韵,需要使用多样化手法,因此,对学生的演奏技巧掌握要求更高。如:演奏作品《十面埋伏》过程,需要突出琵琶轮指的长音,要求学生坚定演奏出各个音符,控制双手对音效的掌控。演奏作品《牧童短笛》时,要求生动模仿出笛音,因此,学生需要保持手腕平稳,弹奏过程干脆利落[1]。我国优秀钢琴作品在教学中的应用,丰富了学习资源,要求学生精准掌握触键力度与触键方向,表达出作品的韵味,这一优势是其他作品难以实现的。

(二)课堂教学方面

大部分高校在钢琴教学过程,常选择哈农、拜厄和汤普森等练习曲,作为初学者联系教材,这些作品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讲难度较高。选择我国的经典作品,学生较为熟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如:将作品《春江花月夜》应用在教学当中,激发学生产生联想,感受江水、明月、微风各种意象,以熟悉的旋律,激发其主动学习钢琴演奏兴趣。民族音乐的选择,学生可更好地掌握作品背景,准确把握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感情地演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文化传承方面

高校钢琴教学过程,除技能培养之外,还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观。不可否认,国外经典作品的应用对教学有重要价值,但是不可陷入“唯外论”的教学误区。经典钢琴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于世,其中蕴含的文化背景必然受到世界的认可,我国的钢琴作品同样如此。将其应用在教学当中,能够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历史发展,传承民族文化。如:作品《十面埋伏》是由琵琶名曲进行改编,其中传达了我国音乐发展悠久的历史;《黄河》当中,展现了我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将以上作品应用在钢琴教学当中,不但能够传承我国音乐文化,而且还能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更好地传承音乐文化。

三、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在素质教育下,重新对教师职能加以定位,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在可让教学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对我国音乐作品的熟悉程度,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等,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在教学观念方面,教师需要对我国钢琴作品树立全新的意识,选取经典之作,应用在教学当中。如:我国经典的钢琴作品《牧童短笛》,创作者贺绿汀,在19 世纪30 年赛获得俄国钢琴大赛奖项,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钢琴作品不乏大量受到国际认可的上乘之作。因此,教师需要具备发现的双眼,对我国优秀作品进行重新审视,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学生共同分享,重视我国钢琴作品的运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将这种教育理念不断传承下去。

在教学能力方面,高校需重视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为促使教师专业成长,为其提供教研平台,组织多种教育培训、教研活动等,深化教师对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中专业知识的掌握。结合实践案例,加强教师队伍的内部交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更好发挥其在钢琴教学中的价值。教师自身还需树立学习意识,自主参与钢琴教研学习活动,利用网络或者教研平台等,不断储备钢琴教学知识,掌握教学经验,逐渐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体系。这样才可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作用,对我国的优秀作品展开深度讲解。此外,还需具备德育教学素质,教师需强化德育知识学习,在钢琴教学当中,融入价值观、情感、爱国主义等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掌握钢琴演奏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优化教法的运用

我国优秀的钢琴作品在创作环节,重视意境的描绘。《梦天》这首钢琴曲的演奏,其中突出民族音乐特色,将传统的民族元素融合其中,使用十二音技法,在弹奏技巧方面,涉及“非三度重叠”和“半音”等[2]。《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下文简称《山丹丹》)为典型的陕北民歌,描述红军长征时期到达陕北时看到山丹丹花开的美景,在教学过程,为保证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可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其中。首先,为学生播放《山丹丹》钢琴独奏和四手连弹等不同版本钢琴演奏方式;其次,提出引导问题:“两种演奏方式对于调式和情感的处理有哪些不同之处?”“《山丹丹》演奏当中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分组讨论,针对重点演奏技能逐一训练。最后,选取我国特色的钢琴作品展开对比,可选择《东方红》和《黄河》等,分析不同作品的演奏风格,确定学习重点,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以上流程,优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将我国优秀的钢琴作品合理地融入高校钢琴教学当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加强互动调节课堂氛围

当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的钢琴教学过程需要与时俱进,利用多媒体和社交平台等和学生之间展开互动,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还可利用微信、QQ 等随时为学生分享优秀的钢琴作品,打破课堂教学时空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手机或者平板等展开钢琴知识学习。如:授课之前,教师可选择《绣金匾》、《巴蜀之画》和《山丹丹》等优秀的钢琴作品,通过班级的微信群,将以上作品的创作背景、情感传达和文化内涵等知识发送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熟知课堂教学内容,利用互联网自主预习作品相关信息,为钢琴的演奏过程情感的表达奠定基础。在授课过程,教师可利用微课为学生播放小二度和前倚音技法的演奏方式,学生可按照自身学习需求,灵活选择微课的播放速度。通过以上准备,学生对相关理论基础有扎实的掌握之后,教师进行弹奏示范,重点示范触键方法、节奏把控以及情感处理等技巧。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兴趣以及教育发展规律,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钢琴训练相关知识。

(四)强化技能训练

我国的钢琴作品当中,对短笛、唢呐和二胡等乐器的音色进行模仿。在教学环节,导入我国钢琴曲时,需要重点强化技能指导和训练,利用作品中音阶、复调用法和五声调式等,培养学生钢琴演奏技能。对于指法的运用方面,强加训练,重点练习琶音和五声调式,指导学生手耳并用,提高其分辨声部能力,提升演奏效果。钢琴演奏过程,装饰音的处理也是我国作品的主要特色之一,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相关技能展开训练,选取《巴蜀之画》和《牧童短笛》等类型的作品,指导学生对作品中民族元素的把握,正确调节和处理装饰音,体会作品的民族色彩[3]。此外,我国的钢琴作品当中平行四度音程以及平衡五度音程二者的交替出现的频率较高,在技能训练的指导过程,可重点加强对学生的手指训练,使其更好地掌握钢琴触感,把握各种音色的呈现方式,进而准确处理作品中的和弦和音型,实现演奏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总之,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钢琴作品和高校教学之间的融合,能够展现作品的魅力,传承文化。在教学实践过程,需要教师加强学习,优化教学方法的运用,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让更多人了解我国的音乐作品,完成文化传承的重任。

猜你喜欢

钢琴演奏钢琴教师
钢琴演奏中的表现力分析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钢琴疗法
——钢琴演奏的魔力
最美教师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