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之夜
2020-11-19王富云
■王富云
已过正午,暖烘烘的阳光直直照下来,照在一排排的二层瓦屋、雕花格子窗上,我家朱红的木门前后都挤满了人,祖父在杀鸡,我在帮忙拔毛,父亲在劈火把柴,母亲在扎小火把,祖母在厨房做饭,妹妹和几个小孩则跑前跑后的,还有几个小孩拿着凤仙花包染指甲,几乎每家每户这时候都在准备扎火把,此时的大城小镇,随处可见卖火把杆、彩旗、松香、火把梨、花红,扎火把、手镯线的小贩。所有的一切,都在暗示:火把节到了。
火把节是个隆重的节日,巍山的人们把它当做是过半年的春节。一群老爷们齐刷刷数着:一二三、一二三,像竖电线杆一样,竖起了红褐色树皮的松树杆,并立在了一个深坑里,树杆上缀满一圈圈火把柴、火把梨、花红、彩旗、手镯线、青色松树叶。道路两旁,挂起了一排排大红灯笼,大街小巷都竖着这样高矮不一的红红火火、五颜六色的火把杆。
夜幕下,大地一片安详,一场关于火的狂欢正在酝酿。抬头仰望这神秘的夜空,万里无云呵!夜空格外洁净,我瞥见了晴好的夜空中,闪亮的星星,这令我想起了“青石板,石板青,青石板上钉银钉”这歌谣的歌词和曲调,歌里把亮晶晶的星星比作银钉。银钉就那样排列着一动不动。而火把的光芒,丝毫不亚于星星,甚至比星星更热烈、更潇洒、更奔放。
火把节,史称“星回节”,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人民都在庆祝火把节。只是有的民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庆祝,有的民族在六月二十五庆祝。《路南州志》就有记载:“六月二十四日夜,束薪为燎,以腥肉为牲,互相馈赠,谓之星回节,俗称火把节。”火把节是中国西南彝族人最隆重和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热闹程度不亚于汉族的春节。在这片多情火热的土地上,生活着火一样的民族——彝族,火一样的土地养着火一样的民族,火一样的民族自然就有着火一样的节日。彝族人在漫长的劳作、祭祀、歌舞活动中,创造出了这个人特殊的“东方狂欢节”——火把节。关于火把节,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柏洁夫人而设。唐初云南境内有六个部落,即“六诏”,六诏中蒙舍诏诏主皮逻阁野心勃勃,总想着有一天能统一六诏一举称王。是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皮逻阁以祭祀祖先为名,邀请其他五诏的国王到大理赴宴,宴席摆在他刚刚盖好的松明楼里。柏洁夫人得知此事,极力劝阻丈夫前往,可丈夫(邓赕诏诏主)善良、懦弱,不敢违背祭祖的礼仪,临行前,柏洁夫人只好将一只金手镯戴在丈夫的手腕上。果然,当众诏主在松明楼里饮酒狂欢的时候,蒙舍诏国王借故下楼,点火烧死了五诏首领,松明楼全部采用松树做成,极易燃烧。柏洁夫人在一堆灰烬下,她愤力地用手挖刨,十个手指都刨得血淋淋的,终于找到了一具手上戴着金手镯的尸体,于是收拾了丈夫的几根残骨回去安葬。皮逻阁得知柏洁夫人美丽、聪明、贤慧,就强迫她和自己成亲。最后,柏洁夫人跳海自尽,追随亡夫而去。正是因为这火烧松明楼的故事,诞生了火把节。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各村寨都要竖大火把,少女们还会将自己的指甲染成绚丽的红色,老幼欢聚一堂,点燃大火把,围绕着大火踏歌起舞,纪念柏洁夫人。
吃完晚饭,男女老少围在立好的火把杆周围。
第一件事就是拜火把了。祖先对火是极致崇拜的,他们认为,火灾是由火神主宰的,要除火灾之患就必须请毕摩念经祭火神,送火鬼。多年来,彝族的火把节活动中,仍然有这些趋吉避凶的心理的显兆:驱鬼除邪,逐疫去灾,灭虫保苗、催苗出穗、祈求平安、迎福接瑞、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总之都是些美好的期盼。拜火把又称“祭火”,拨响大三弦,吹起过山号,民间艺人弹响了三弦,敲响了锣。在毕摩的带领下,两个彝家汉子进行了钻木取火等系列祭祀火神仪式。火把,点燃的是人们的希望。《滇系》记述:农民持炬照耀田间以祈年,通省皆然。”《路南县志》记载:“六月二十四日两日,斫松为燎,高丈余。入夜,争燃之。村落用于照田,以炬之明暗,占岁丰歉。市里儿童并杆松脂作粉,互相烧洒为戏。”人人都在火把下祈祷。有的人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有人在预祝风调雨顺,有人在期盼家人健康平安。在祭拜祈祷的时候,所有人都很平静,所有人都带着虔诚和真挚。火把给人以希望。
耍火把、跳火把,把火把节之夜引向高潮。这是最激情的时刻!火树银花。彝族跌脚调唱起来,祝酒歌哼起来,手拍起来,左脚舞跳起来,芦笙吹起来,在强烈的节奏感中,在欢乐的旋律中,夜空五颜六色的礼花竞相绽放,熊熊大火映红了在场的人们的脸。全场一片欢腾,载歌载舞的人们看着那巨大的火把窜上云天,火光照亮了整个星空,熊熊的火焰,不停地燃烧,燃烧,仿佛要释放所有的炙热。大家排成一字纵队一列列地地围到中央的大火把旁,等着点燃小火把。纷纷点燃手中的火把后又绕成一圈,围住整个火把广场,广场顿时就沸腾了,成一片火的海洋。从高处往下看,一条条流动的火龙,在火海里翻腾起伏。火把点燃的是人们的激情,释放的是人们的欢乐。此刻,火就是燃烧的生命和青春。
因祖先认为“撒火把”可以驱赶鬼,可以祛除身上的病痛,所以人们以撒火把的方式相互问好,并祛除疾病。凡哥和几个小男孩们一起,肩上斜挎着装满松香粉的帆布包,左手抱着已点燃的火把,右手时不时伸进帆布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然后火把头对准路上的行人,“砰”“砰”“砰”地一撒着,松香粉顿时喷射出来,燃烧的火把在撒松香粉的一瞬间燃的很高,烧得很旺。凡哥说撒火把虽然仅仅是一秒钟的事,撒火把的人要撒得快、准、狠,“砰”“砰”“砰”,不可迟疑,一迟疑别人早跑没影了。遇见我时,凡哥灿然一笑,他说他和几个小孩子去追赶一个头上扎着花朵的新娘子,那个新娘子跑太快了,他们几人把新娘子追到了很远的地方,还是没追上,他远远朝着新娘子撒了几把火把就回来了。说着,凡哥忽然对着我撒了一把火把,我被这猝不及防的一瞬震撼到了,从脚到腰,从脸到脖子到心脏,都暖烘烘的。
一阵欢呼声从庙堂里传来。推门进去,视野渐渐开阔起来,我不由得赞叹一声,这庙里别有洞天。蒲团罗列的庙里,全是人,小孩子都被架在脖子上观看着圈子中心的表演。哦,原来是一群胆大的民间艺人在表演杂技。一个身穿大红褂子的人,一副道家装扮,用舌头舔烧得通红的犁头,我身旁的一个小女孩问我,犁头那么重,又烧得通红,不疼吗?我没有立刻回答。因为我也好奇。旁边还有一个艺人,把一把烧红的剑吞进了肚子,真是惊险刺激。笑声、鼓掌声不断。接下来的几个人敲着羊皮鼓,跳大神。其中一个还踩在燃烧的木炭是行走、一会儿做鬼脸,一会儿念咒语,引得观众开怀大笑。一旁的住持并没有在诵经,而是在一旁协助。观众笑呵呵的,住持也跟着乐。
火把节是各名族大团圆和繁荣和睦的最好的见证。火把之夜,把人们带领到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把人们的欢乐完全释放。
火把渐渐燃尽,人们的热情不减,蓦地,我凝望分外静谧的夜空,今晚,一切都曾属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