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研究
2020-11-19王晓梅青岛黄海学院
■王晓梅 谈 笑/青岛黄海学院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2013 年7 月《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党员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具有什么样的信仰关系到党的事业能否生生不息,兴旺发达”。新时代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复杂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多元社会思潮一直影响着大学生。大学生信仰的培育是国内外高校都很关注的问题,由于东西方在价值观上存在根本分歧,在大学生信仰培育上存在较大差异。近些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对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研究,并且已经取得较多研究成果。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青岛高校大学生党员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黄海学院等六所高校的大学生党员。调查累计回收问卷235份,其中有效问卷228份。其中大一28人,大二30人,大三34人,大四60人,研究生76人,以大四和研究大学生党员数量居多,本研究主要呈现的是以上两个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
本研究使用了普清平在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中的问卷,分为信仰认知、信仰情感和信仰意志三个维度,调查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程度由1到5依次递增,分数越高说明信仰程度越高。经过信度分析,问卷中三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Alpha分别为 0.913、0.971、0.980,马克思主义信仰的Cronbach’s Alpha 0.905,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可以在研究中直接使用。
二、高校党员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
从总体看,高校大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居于较高水平,分量表得分信仰意志维度得分最高,其次依次是信仰认知和信仰情感维度,得分均值分别是4.51、4.38和4.35。信仰意志四个题目均值得分较高,分别是4.45、4.57、4.50和4.51,得分最高的是“我会毫不犹豫地践行马克思主义,朝着共产主义的目标勇往直前”,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
(二)不同群体的高校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差异
使用spss20统计分析发现,女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得分高于男生,但差异不显著。父母是否有党员的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差异不显著。
单因子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级高校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三个子维度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一定差异,大四和研究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不同学科背景和是否有社团工作经验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差异不显著。
是否有学生工作经验和不同家庭收入家庭的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三个子维度和马克思主义信仰上差异显著。独立样本T检验的分析发现,有学生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党员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无学生工作经验的(P<0.001)。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相对于无学生工作经验,有学生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水平总体较高。
单因子方差分析发现,来自不同家庭收入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差异显著。其中,家庭年收入10-20万元的大学生党员在三个子维度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得分最高,这在一定程度表明,不同经济收入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有较大影响。
三、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分析
(一)高校党建工作存在一定问题
高校党建工作的常规工作之一是大学生党员工作,根据中组部相关文件规定,发展党员要以质量为重心。但实践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作为网络土著的高校大学生在互联网条件下更容易受到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在此环境下,高校党建部门是否能及时发现一些问题的苗头,并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是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高校而言以往的党建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条件下的新要求,需及时调整。一是在过去一段时间,高校发展党员队伍时重数量,轻党员思想上入党的严格要求。二是部分高校党建工作队伍需要加强配备。由于高校扩招或有多个校区致党建工作人员人手不足,临时增加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或把大量时间放在程序性工作而疏于常态化教育,以帮助大学生党员提高思想觉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高校大学生自身问题
本研究被调查对象中大四和研究生党员占总被调查对象59.6%,所以本调查主要呈现这部分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这部分大学生党员接受访谈时在回答“你提出加入党组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少部分同学回答“部分用工单位优先录共产党员,所以积极争取在校期间加入党组织,以便好找工作”。
四、新时代不断创新高校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建议
(一)加强高校党建工作
高校党建部门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基础环节。首先应加强自身建设,严格党员入党程序,严把入门关,合理设置党课课程,内容应包括党史、国史,党领导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等方面,尤其应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开展意识形态方面内容的讲授,充分发挥“三会一课”的作用,常态化开展党员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党员在组织上入党的同时实现思想上的全面入党。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快餐式”“碎片化”信息对大学生有较大消极影响,应加强对高校党建部门工作人员的网络工作素养水平的提升。紧跟时代步伐,对于大学生在网络上获取的各种讯息能够及时的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给于第一时间的正面回应,帮助大学生党员消除困惑,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冲击,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作用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应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引领作用,把相关理论给学生讲清楚,讲透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指导生活、学习实际。
(三)发掘党性教育基地的作用
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能只讲枯燥的理论,而应增加情境式教育。充分发挥青岛周边地区党性教育基地,如青岛纺织博物馆、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大泽山抗日战争纪念馆、胶东行政公署旧址等,通过现场实践教学,激发大学生党员对党员先烈英雄敬仰,从而坚定弘扬红色精神的信息。
(四)激发大学生党员内在动力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青年才能成为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充分激发内在动力,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高度认同,帮助自己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充分发掘身边优秀大学生党员的先进事迹,并广泛宣传,榜样的示范作用是无限的,通过学习先进,激发大学生党员赶超先进,进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