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的探讨

2020-11-19■史达/

长江丛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社会化

■史 达/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后勤管理是高校的综合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推动后勤管理社会化,不仅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内体制综合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要求。随着高校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对后勤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推动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工作需要尽快提上日程。本文将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和经营管理做分析与探讨。

一、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现状

(一)后勤对高校财产的支配权不清晰

在实际走访调查中,发现大多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改革都有一些问题存在,其中,最代表性的就是后勤对高校资产的支配力不够,直接导致后勤社会化发展进行不下去。目前,许多高校对后勤进行社会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高校发展,为高校展翅发展获得更广阔的空间,也使后勤社会化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目前,虽然后勤人员及保障经费和高校教学事业已经相脱离,但是实际中对高校的财产支配还是存在各种问题,导致后勤社会化的发展混乱,不利于后勤管理制度的社会化改革。

(二)高校后勤制度不完善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各高校的后勤管理也在不断的创新变革,以前,传统高校中后勤制度分两种:行政职能方式和企业经管模式。其中,大多高校采用后者也就是企业经管模式,这种模式以经济效益为目的,以满足教学工作与后勤管理工作协同发展的财力支持。但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的时候往往会越过管理规范,导致后勤制度的力量显得薄弱,制约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发展。高校需要重视此问题,并根据校情来进行适当调整,对“不合规”的操作多加权衡,从而提升后勤制度的约束力,进一步完善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发展制度。

(三)高校后勤人员能力不高

高校需要清晰认识到后勤管理人员不是简单仓库管理员,而是物资调配员。当前,各高校很多后勤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大多数就初中毕业,并且综合素质也不高;后勤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很难满足高校的要求。校方在招人的时候门槛低,入职后也没有得到专业的培训与学习,不但是对资源的浪费,也使得后勤社会化工作进展不下去,不利于高校教学与后勤管理协同发展。这也是校方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义

(一)响应国家对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的战略

高校的后勤工作是基础性工作和保障性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学校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尤其是前些年很多高校大量扩招生源,加上计划经济政策的制约,形成了学校创办后勤的模式,事实证明,这种模式很难适应当前环境下高校发展的需要,从而显现出后勤资源不足,后勤社会化服务水平低下,后勤管理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同时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服务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很快变得成熟起来。早在2011年教育部发布的《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最终目标:到2020年,建立以“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规范自律,部门依法监管”为主要特点的新型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保障体系,实现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现代化、专业化。由此可见国家对高等教育行业的重视,并且一并重视支撑高等教育事业的后勤工作,对其进行全面的战略规划,战术指导,宏观把控。

(二)高校后勤科学发展的现实需求

高校科学全面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后援—高校后勤。因此高校后勤社会化科学发展是也是高校全面发展的推动力。高校后勤已经从办后勤—高校自己组织人员成立后勤队伍承担后勤工作和管后勤—高校将后勤部门作为行政工作职能部门,履行后勤服务工作的计划、实施、协调、监管的功能,转化为办后勤加管后勤加选后勤—高校直接向企业订购专业化的后勤保障服务的方式。这也是适应当前国际环境,社会环境的的科学发展的现实需求。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案

(一)加快后勤体制转变,全面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

若要快速推动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服务改革,高校需要打开后勤管理服务市场,面向广大社会市场,实现学校自主选择适合本校校情的市场化服务。首先要做的就是重新规划后勤管理工作,按工作领域不同建立不同管理小组,依照社会企业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依据本校的校情更改新的运营模式。

高校需将后勤管理部门作为甲方代表,行使监督管理后勤的各项工作的职能。而后勤的各管理小组,责任主体单位及个人,作为乙方代表,履行高校后勤保障性工作和管理经营工作。形成社会化的甲方乙方工作关系,明确各责任主体的责任,做到责任到人。这种模式更适应急剧扩招的高校,更适应剧增的后勤业务,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拿高校食堂举例,后勤管理者作为甲方,食堂承包者作为乙方。甲方需要根据本地及本校的消费水平,完善价格制定机制,必要的时候可以引入多个乙方,实行竞争机制,采取有效手段来监督,提高后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后勤人员综合素质

以前由于对后勤工作的重视不够,所

以后勤管理团队招人也是很随意门槛也低,工资待遇都偏低,员工的积极性也比较差。因此,高校一方面需对现有的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学习,提高专业水准,提升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注重新人的招募,挑选专业强并且综合能力高的后勤管理人员。并且对所有人员实行考核机制,合理的进行奖惩,同时多方听取后勤人员的意见与建议,满足其合理需求,进而有效提升后勤服务效率。

(三)构建信息化系统化服务

信息化时代发展迅猛,其在各行各业都有体现,而高校作为信息化与国际的腹地,随着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实施,信息化的建设也更加重要,信息化和系统化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方法。在后勤管理转为“管选”后,后勤管理人员将缩减,管理机构也将缩减,要处理庞大而复杂的后勤服务,需要更加便捷的管理模式与管理载体。因此,信息化系统化是当今最好的选择,建立信息化系统化的服务平台,将后勤服务与被服务人员通过系统进行交互,通过系统进行管理,将助于后勤管理人员统一管理,统一分析,统一改革。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快捷更便利的后勤服务,反过来,教师和学生通过使用信息化系统化的服务平台,可以更直接,更合理的将平台的改进建议及时反馈给平台。

现在的高校有很多外籍交换生,或者外籍教师,我们在适应当前国内人员的习惯同时,也要考虑下外籍师生的使用感受,建立的信息化系统化的后勤服务平台最好支持多种语言,可以将外籍师生的建议一并汲取进来,助于将后勤信息化系统化的平台打造成国际型的平台,更好的为全校师生提供最完善的服务。

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效

自改革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提出以来,经历了十余载。各个高校在我国教育战略的规划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走出了多种多样的改革之路,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的经验。其成效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完善了各项制度的管理,在法治社会中,制度是各种管理中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高校内部后勤管理需要加强制度的建设,而与外部企业的是契约管理,也需要统一制度建设。高校通过建设物业管理制度,水电气等能源管理制度,餐饮管理制度等等使整个后勤管理制度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完善,更加高效。二是打造优质的社会化的企业,后勤从高校里剥离后,转为社会化企业管理,就同社会企业处在同一出发点进行竞争。后勤要准确了解自己的需求,精准的引进社会企业,如餐饮企业,物管保安企业,交通运输企业等为校园的后勤保障工作提供服务。

与企业并驾齐驱,更容易促进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提高,有助于打造一支现代化,社会化,专业化的后勤队伍,从而全面为高校提供更适合的保障性服务。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社会化
信息化视野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优化路径分析
ViolationsoftheTraditionalBioethicsinNeverLetMeGo
高校后勤财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召开
On American Individualism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第三方高考
后勤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实施的必要性
后勤装备方队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
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