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胜任力理论背景下高职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11-19■姚瑶/

长江丛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胜任外语院校

■姚 瑶/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外语学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人民手中的财富也急剧增多,居民对于消费需求逐渐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业作为一种服务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中国成为了旅游产业重要的输出国和输入国。中国每年接待外国游客数量增多,同时中国每年输出的游客也在急剧的增加,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渐扩大,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迎来了自己发展的黄金时期。虽然中国经济的发展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机遇,但是高职院校自身缺陷,高职院校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尚且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制约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培养出的外语专业人才与市场所需要的人才之间存在供需差异。高职院校需要进行自我革新改变高职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促使高职院校旅游外语人才综合素质得到显著的提升满足旅游市场就业的需求。

一、胜任力理论背景下高职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速,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不断地进行深入的探索。高职院校目前旅游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当前社会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目前高职院校正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将胜任力理论引入高职院校学校教学当中。

(一)胜任力理论

胜任力理论产生于西方国家,并在西方国家不断发展完善,胜任力理论最开始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主要表现在驱动员工提高工作业绩,对员工知识技能进行培训,增加员工的价值。随着胜任力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被广泛使用,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高职院校也逐渐将胜任力理论引入自身高校发展当中,以胜任力理论来进行课程设置与调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动力,锻炼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胜任力为核心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调整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内容的设置等方面。[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通常通过胜任力来判断该员工是否具有领导企业团体进行项目的能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注重培养员工的胜任能力,提高员工胜任力水平。在企业日常活动当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领导会通过胜任能力来进行职务分析,帮助员工选择合适的岗位,通过胜任力进行员工的选拔来提升员工的职位。企业还通过胜任能力来确立自己的奖励机制激励员工,定期举行胜任力培训,进行胜任力评估。[2]

(二)高职院校旅游外语专业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旅游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是指高职院校在旅游外语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时候所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实施时高职院校所指定的人才培养的计划,建立的培养体系,具体到专业内部所设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等内容。高职院校旅游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的不足,这些不足会制约高职院校旅游外语专业的发展水平,影响外语专业人才的学习质量和效果,最终会对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学生就业产生影响。

二、胜任力理论背景下高职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旅游外语人才培养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师水平有局限性、高职院校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实习培训机制不健全。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高职院校旅游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设定方面存在着不足。高职院校旅游外专业的培养目标比较单一,主要与旅游导游专业为主。旅游产业是一个分支较为庞大的产业,它包括许多分支如:酒店、展会、餐饮业等,导游产业是旅游产业其中一个重要环节。高职院校由于综合实力较弱,所以在教学目标设定上也以培养导游为主,对于其他职业人才的培养了解较少,并未开设相关的专业,这种情况就会造成旅游业当中的酒店服务人员、旅行社人员短缺。

(二)教师水平具有局限性

高职院校教学资源落后。教师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目前的教师水平和实力不能够满足市场对于学生水平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注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教师虽然具有较好的外语语言水平,但是并未在旅游业中进行实践或者具有从业经历,高职院校教师不了解旅游服务技能具体操作步骤,高职院校自身的教师管理体系和培训体系缺乏对教师这方面的培训,导致很多教学任务和工作都是纸上谈兵,教师并没有实践这些理论知识,这些因素势必会影响培养的学生质量,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进而影响学生毕业求职。

(三)高校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高校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高职院校一般进行的是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这些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距,具有一定的落后性,高职院校并不能将旅游行业最新的一些技术成果管理方式传授给学生。单纯的依靠课堂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这种课程内容设置忽视了对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学生个人习惯、道德修养以及职业技能的培训。这种教学内容很难培养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方面的创新型人才,对学生未来的帮助不是特别大。旅游产业目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对于求职者的创新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求职者开发新的旅游产品,设计旅游路线,进行旅游策划营销,以及将旅游业与目前的互联网技术进行结合,对于人才的要求较高。高职院校目前课程内容设置和课程教授的方式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很难帮助学生解决未来职业生活当中所可能遇到的问题与难题。[3]

(四)高职院校实习培训机制作用不大

高职院校并未建立完备的就业实习培训机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将自己所学到的和旅游管理相关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并没有建立合理完备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实习培训机制,没有和社会上的企业进行很好的合作来保障学生实习的权利,通过实习来增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更好地为学生日后就业工作来进行服务。长期以来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都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只是着重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但是并没有为学生提供机会将这些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部分高职院校安排的实习环节很多都流于形式,是面子工程,并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导致了学生进行旅游服务的水平整体不高。高职院校旅游外语专业人才同质化严重,并没有形成很大的竞争优势。

三、胜任力理论背景下高职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方向

高职院校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朝着以下几点进行发展: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改变人才培养目标,创新社会实践方式,加强教师培训。

(一)优化调整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需要不断优化调整高职旅游外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向是为社会培养实践性人才,高职院校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核心,将校内知识理论教学和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需要确立求职方向,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明确的划分,通过明确划分学生的发展方向来进行课程设置,以此为基础建立理论课、能力主干课、能力专项课和实践课。包括对于学生旅游英语的培训、导游知识的培训、酒店管理课程、校内的实验基础、校外的实践活动等。具体下分就是主干课程主要讲授: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服务知识、旅游法规、餐饮服务知识、酒店管理知识等,在原来高职院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扩展教学内容和教学领域。在职业技能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其他服务技能水平,旅游英语、酒店英语、餐饮英语、计算机技能、服务礼仪、普通话训练。[4]

(二)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高职院校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过去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旅游行业的了解和调查,明确当前旅游产业的人才要求、工作任务、不同岗位的具体职责,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扎实的旅游知识和高水平的旅游实践能力。

(三)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需要增强高校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水平,对于高职院校之前的社会实践模式进行调整,在校内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和课程,增强学生对于旅游服务行业的体验和感受,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水平。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布置实践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演练,通过实践活动来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高职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方式来对实践进行模拟,增加学生对于旅游业实际情况的了解。同时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和社会优质旅游企业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发推进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实习活动和实习内容,变革社会实践的方式,将旅游业最新的理论成果和方式方法传授给学生,切实增长学生的就业技能。[5]

(四)加强教师培训

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水平,朝双师型方向进行发展。高职院校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知识理论水平和高度,另外一方面增进和企业的交流合作,帮助教师提供去企业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增长教师的实践技能,从而回到高职院校后可以将自己在旅游行业实践中的见闻分享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增长学生的就业技能。

四、结语

在当今社会发展之下,高职旅游外语专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而高职院校作为旅游产业人才的培训基地,需要结合旅游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自己校内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最终为旅游业培养优秀人才,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

猜你喜欢

胜任外语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胜任力模型的“过度现代化”误区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