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图书室管理与利用研究

2020-11-19姜燕燕牟平区实验小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图书室管理员图书

■姜燕燕/牟平区实验小学

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图书室应当切实发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目前小学图书室存在图书更新不及时、图书种类与数量较少、图书室管理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从而致使其原有功能与利用率降低,不利于自身的现代化发展。鉴于此,需要不断加强实践经验总结,促使小学图书室功能更加完善,积极落实优质服务以便加速其管理改革进程。

一、完善小学图书室管理制度

图书室为教师教学与教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信息支持,是学生德育教育阵地与课外知识源泉,可谓第二课堂,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随着学校规模化的发展,图书室运行逐渐显现出部分弊端,这也是管理不足的重要体现,究其原因则在于管理制度不完善,致使图书室不能被充分使用。学校应当紧紧围绕国家标准,根据图书室建设的使用实际情况建立图书借阅、赔偿规定等管理制度。加强制度执行监督,发现薄弱环节即刻加强完善,以确保制度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得以有效渗透,最终实现图书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二、优化管理模式

以往图书室管理模式以文献管理为主,按照文献工序与类别等要素建立阅览部与流通部等部门,不仅部门划分过细,而且致使采购与服务等相脱节,从而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提升。管理模式重组,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实施市场运作模式。由信息整理部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完成图书分类编目,实现采购与编目的一体化以节省人力和物力。二是实现部门一体化管理。咨询与期刊一体化管理,提供流通与咨询等一整套服务以减少借阅者查找信息的盲目性,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根据读者需求集中文献信息,通过总结与加工提炼等实现文献的多次开发与深层次利用。三是建立目录体系。为缩短检索时间,应当建立科学的目录检索系统;建立管理目录数据库,明确记录图书类别与数量等信息以便向师生与图书室职员印发图书目录,有效促进图书检索与补给更新等工作的展开[1]。

三、提高图书利用效率

(一)丰富借阅方式

实施多种图书借阅形式,如下所示:一是凭证借阅,这有利于图书借出踪迹追溯。二是教师代办借阅,当学生需要专题资料时,教师可以凭借借阅证借阅图书资料,任课教师负责图书发放与收回、归还图书室。三是集中阅览,教师围绕阅读课要求,组织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图书。

(二)加强阅读指导

加强图书阅读指导,对于提高学生持久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心理与行为习惯具有积极意义。图书馆工作人员向教师讲解图书室使用的相关事项之后,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向学生介绍图书室基本情况、阅览室规章制度、图书借还手续等,让学生明确如何正确认识与使用图书室。教师还应当加强学生阅读方法指导,针对不同题材的读物传授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实现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迁移,在提高阅读兴趣的同时收获更多的阅读体验。

(三)阅读与学业处理得当

加强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各学科能力均有现实意义,适当的阅读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但学业与阅读关系处理不当则会产生负面影响。学生应当掌握好度,不能过渡沉浸在课外阅读中,应当有计划的选择好书以提高阅读能力,丰富知识结构体系。

四、拓展图书室功能

(一)提供优质服务

专职图书管理员不仅必须具备端正的工作态度与较强的组织能力、个人特长等,而且要具有较高的服务意识,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调整借阅手续与延长开放时间。本着公平公正等原则与平易近人等态度提供服务,通过向学生推荐或宣传更多好书,帮助他们充分挖掘图书价值。除此之外,还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各学科的教学计划与工作安排等,以便能在日常借阅过程中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观察或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喜好,明确学生个体或群体的阅读规律,主动投入到服务工作之中,确保辅导与推荐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各层次的学生介绍图书资源,加强优秀图书与新书宣传力度,便于学生更多的了解图书,从而实现图书的有效利用。对阅读对象要展开层次化服务,定期清理与整理图书资料,自觉维护图书室良好环境。提高书籍采购的针对性,满足师生需要,吸引更多师生借阅[2]。

(二)优化阅读环境

在图书室建设上增加投入,营造安静优雅的阅读环境。尤其是阅览室,要从书架摆放与墙体颜色、灯光布置、格言鼓励等方面入手进行调整,创造沉浸式阅读体验。阅览室的灯光需要充足且柔和,以便保护学生视力,同时要减少噪声干扰。阅览室色彩以欢快明亮色调为主,以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使其产生愉悦情绪。根据学生身高布置书架,采取开放式书架以方便他们取用图书,并帮助其养成独立的好习惯。阅览室的沙发应当柔软且富有创意,使学生以最放松的姿势看书。如此优化阅读环境,则更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三)丰富读书活动形式

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又能为其一展个人特长提供机会,可以有效激发其群体读书兴趣。一是组织开展各种教育读书活动。结合德育与少先队活动、传统节日、重大时事等开展读书活动,明确读书主题和要求。充分利用宣传栏或广播,积极宣传读书专题活动、读书典范、读书活动成果等。积极开展晨读活动,开设早读课,采取齐读、默读、朗诵、领读等方式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为了让学生在校园读书活动中有所收获,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学校举办的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家长接触机会的同时,锻炼其综合能力。在班主任引导下,开展情景剧表演或讲故事等读书活动,提高学生参与读书活动的积极性。

二是组织读书成果交流活动。学生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包括剪贴或读书体会等,并进行评比。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演讲赛与朗诵会等活动让学生交流分享读书方法、收获和经验等,实现取长补短与优势互补。学生也可以提出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供师生讨论和共同解决,从而实现共同进步,最终形成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和弘扬读好书的良好校园风气。

五、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一)专职负责人

图书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对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专业水平与工作经验等都有较高要求,而且因其复杂繁琐又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责任感和服务能力等,以便能够得心应手地开展管理工作。尤其是专职负责人应当充分了解工作内容、图书室状况等,针对性的拟定管理计划与应急方案以便能够轻松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专职负责人应当具备终身学习意识与能力,自觉更新专业知识技能,轻松应对图书室的编目与分类等工作,确保图书资料的教育服务作用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兼职管理员

专职负责人负责图书室管理与教学工作,工作量与工作强度相对较大,应当加强培育二级管理员。要求班主任兼任图书室管理工作,负责班级图书借阅,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书籍,借阅期间由班主任负责图书室管理工作,借阅完毕后完成图书室检查等工作。要求兼职管理员明确图书数量与归类等情况,确保借阅目的明确。

(二)小管理员

学生是图书室管理的合作者与参与者,培育小管理员极有利于整体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通过师生推荐或在活动中选拔、毛遂自荐等方式,由乐于奉献、具有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管理员,待其通过培训考察之后,直接参与到图书室的管理工作与服务实践活动之中。采取轮番担任机制,强化小管理员的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主体意识等。图书管理员负责培训小管理员,要求他们明确图书借阅办理手续、查验图书以及图书分类等各项工作要求。图书管理员应当定期观察小管理员的工作状态与成果,纠正其不当观念和做法;积极听取小管理员的建议,完善图书室管理流程与机制;鼓励小管理员积极参加图书室义务劳动以培养其公德和服务意识。小管理员主要负责登记管理、整理书架书籍、了解学生阅读需求和维持阅读秩序等工作。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图书室的管理水平与利用率对于充分发挥其服务教育功能及推动现代化建设均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图书室管理人员应积极加强自身管理能力建设与职业素养提升,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配合学校积极开展形式丰富的读书活动,从而提高图书室的建设成效。

猜你喜欢

图书室管理员图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书的尊严
可疑的管理员
提高基层单位图书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让管理员管不了的名字
当小小图书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