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英汉感谢语差异

2020-11-19绍兴文理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道谢用词英汉

■王 娇/绍兴文理学院

一、前言

感谢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十分广泛,有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作用,也表达了人们之间感谢的情感和友善的关系。感谢语的学习在二语习得中也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英汉致谢语的使用并非完全对等的。在致谢语表达方式上英语与汉语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日常使用中英语国家的人说“Thank you”、“Thanks”要比中国人说“谢谢”频繁得多。即使在家庭成员、最亲密的朋友恋人之间也会说“谢谢”。在二语学习中出现较多的语用偏误。英汉两种语言不仅存在较大的表达差异,也存在着加大的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影响阻碍了跨文化交际,也给对外汉语教学造成一定的困扰。

二、感谢语的相关研究

毕继万在《语文建设(1996 年第7期)》中发表了《汉英感谢语差异》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分析汉英感谢语的差异[1]。陈建民从语用功能上将汉语中感谢语分为五类[2]。首先,感谢语的定义。索绪尔认为感谢是一个施受行为,受惠方对此表示感谢和肯定。毕继万也提出了感谢语的定义。其次,感谢语的功能。Leech 认为感谢语有愉悦(本质上是愉快和礼貌)的功能。Leech研究表明,感谢语的言外之意是愉快的。感谢语通过词汇手段和强调情感的韵律手法来实现积极礼貌这一功能。Rubin 通过实证调查发现感谢语哈有赞扬和预示话语结束的语言功能。最后,感谢语的分类。感谢语分为直接感谢和间接感谢。毕继万从功能和形式上将汉语中感谢语分为直接感谢式、赞美式、道歉式、关心式。

三、英汉感谢语表达方式差异

(一)直接感谢语和间接感谢语

感谢语分为直接感谢语和间接感谢语。直接感谢语含有“谢谢”,如“谢谢 你”、“谢 啦”、“Thank you for your time”“you have my gratitude”等间接感谢语不含有“谢谢”但同样起到礼貌或者表达感谢的作用,如“真是太麻烦您了”、“让你受累了”、“It’s kind of you”等。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大量的直接感谢语和间接感谢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英语国家人说“谢谢”要比中国人说谢谢频繁得多。并不是中国人不懂礼貌或者不知道感恩。下面来具体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

“直接感谢语‘Thank you’,在英语国家中更加常规化,使用范围更加广泛,无论受惠程度高低都可以使用‘Thank you’来表达感谢”[3]。而中国人比较含蓄内敛,喜欢委婉的表达。更多的使用间接感谢语。比如,英美人去朋友家做客,朋友为其准备了很多饭菜。他们往往说“Thank you for the meal”之类的;而中国人则会说“准备这么多,真是麻烦你了”、“让你们费心了”之类的。

(二)表达形式和用词

另外,英汉感谢语在表达形式和用词上有很大的不同。英语感谢语在表达形式上相对固定。“Thanks for~”、“It is very kind of you.”、“I can’t thank you enough”等。汉语感谢语的表达形式和用词十分丰富和自由,会根据不同的语境有相应的变化。首先表现形式上,(1)在语气类型上,可以采用陈述式、感叹、反问式。如“我该怎么感谢你才好呢?”(2)在语法地位上,可以采用短语形式,分句形式,句子形式。(3)可以采用重复形式来强调以及增强感谢的程度。如“太感谢了,真是太感谢您了。”其次,除了英语中采用的赞美式、表达主观感受的方式,汉语中还可以采用道歉的方式、关心的方式、承诺的方式的方式、自责的方式来表达感谢。如:“真是不好意思,太麻烦你了。”“帮我带东西过来,重不重呀?辛苦你了”“您今天的帮助,我将来一定会报答您的”“你看你,咱们这么多年的关系,你还带这么多东西,这么客气”。这在英语中却是少见的。。

四、语用功能的差异

索绪尔将言语行为分为:指令类、宣告类、表述类、承诺类、阐述类。感谢语属于表述类,表述类言语行为是表达说话人的某种心理状态。 Aijmer 发现感谢语的具体作用有:(1)承认得到好处;(2)提前表示感谢;(3)标志谈话结束;(4)东西传给自己时,承认得到帮助;(5)拒绝他人的帮助;(6)表达接受他人的帮助;(7)寒暄[4]。英汉中在语用功能上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在演讲结束后,英语会说“That’s all, thank you”,汉语也会说“谢谢大家”。得到陌生人好处时都会说“谢谢”。东西传给自己时,承认得到帮助都会说“谢谢”。当然也有很多差异。

(一)感谢语使用情景的差异

对于英语国家人来说,感谢语的使用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一定的情景使用一定的感谢语。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感谢语很多情况下是一种选择。(1)在受到表扬时,中国人一般不使用直接感谢语,而是再表扬对方或者贬低自己回应对方。英语国家人会直接表示“谢谢”。(2)当社会距离近时,汉语中一般不使用感谢语,比如我们很少跟自己的父母或者挚友说“谢谢”,说了反而显得关系疏远或者见外。英语中,无论亲疏远近都会使用“谢谢”。(3)英语中感谢语具有寒暄的功能,这在汉语中是没有的。比如,英语中最常见的询问最近怎么样“How are you?Fine/good.Thank you,and you?”而汉语中没有这种功能。(4)汉语感谢语多用于受人恩惠时,传统中朋友和同学轻而易举帮我们做一件事时,不需要道谢。而英语国家既是很小的恩惠也会道谢[4]。但随着跨文化的频繁交际,现代中国人也越来越趋于和英语国家的人相同,无论事情大小都会道谢。(5)英语国家人道谢,多根据事实情况。感谢程度超过事实,就会觉得很做作、不舒服。而中国人道谢往往会加深程度来表达感谢,尤其是当汉语中利用反复的方式加深感谢的程度,外国人会觉得难以适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结束会话。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习惯。因此中国人喜欢“重谢”。

(二)感谢语使用策略的差异

在道谢时,中国人采用贬己尊人的策略。比如去朋友家做客,客人说“您真是太会做饭了,准备了这么一大桌子菜。”(尊人);再比如,接受别人恩惠后,说“真是不好意思老这么麻烦您”(贬己)英语中无这种用法。

另外,汉语中,不熟悉的人常用直接感谢语。熟悉的人常用间接感谢语。而最熟悉、最亲密的人不用感谢语。英语中的感谢语无这种区别。Hinkel 研究表明,英语感谢语与社会地位、互惠、性别、年龄等无关。

(三)回应语的差异

汉语与英语的回应语都有相应的固定套话。由于英汉文化背景有较大差异,感谢语的回应形式也不尽相同。汉语中常用的套话有:没关系、其实没什么、客气了、不要紧、不谢等。汉语中常用否定来回应感谢“没有没有、不谢、不客气等”。并且汉语中利用谦语或者降低程度来回应。比如:严重了、不成敬意、没什么的。这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谦虚谨慎的文化息息相关。

英语中也会采用否定的形式“Don‘t mention it, Never mind,Not at all”但是英语不用降低程度的方式来回应感谢语。英语中常用的感谢语还有“It’s my pleasure, You’re welcome等”。可以看出英语中回应语是为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的交际氛围。

五、感谢语中文化差异

英汉的感谢语在文化上,都希望和谐的社会氛围。都在施惠过程中表达感恩。不同的是英语诞生成长在海洋的环抱下,喜欢挑战,总是在探索这个世界。人们生活不稳定,生活中经常有外来人口,大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缺乏相同的经历。整个社会充满了文化融合和交流[5].由于人们频繁的改变人际环境,因此英语背景的人喜欢直接表达,将事情非常明显直接的阐释清楚,英语也是一种低语境语言,思维呈线型模式。所以更多的采用直接感谢语。英语国家虽然也有等级之分,但是人们追求平等,总是在弱化这种社会距离。所以无论亲疏远近,都会使用同样的感谢语。

而中华文明处于内陆地区,加上山川阻隔,田园经济,整体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社会环境,人们彼此有相同的背景,这些因素造成汉语成为一种高语境语言,所以汉语感谢语多采用间接感谢语。另外,中华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以礼服人,道德教化依靠“礼”,也产生了较强的等级观念和社会距离。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感谢语[6]。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比英汉感谢语表达方式差异、语用功能差异以及文化差异,分析英汉感谢语的不同。从而解决跨文化交际障碍,同时也帮助对外汉语教学解决感谢语教学问题。表达方式上,英语偏向使用直接感谢语,表达形式和用词比较固定,汉语偏向间接感谢语,表达形式和用词比较灵活。语用功能的差异上,英语中不同情景中使用感谢语是约定俗成的,而汉语里,感谢语使用不固定,可以创造性的发挥。英语的使用策略是无论何种社会距离、背景都是一样的。而汉语则相反。但是随着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汉语感谢语也趋于跟英语感谢语相同。本文只是从传统和大多数使用分析,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归纳。

猜你喜欢

道谢用词英汉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将“谢谢”说得多姿多彩
相似的内容,灵动的表达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论在英汉宣传语中的体现
追问文本,捕捉文字背后的声音
无座
向小河道谢
英汉校园小幽默
I Want to Be a 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