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中国书法创作的审美内涵

2020-11-19熊海英广西艺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书法家书法创作

■熊海英/广西艺术学院

一、前言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其博大精深体现在方方面面,在书法这样一个艺术表达中,也暗含着中国文化的历史,传达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和面貌。中国书法的创作是以时代为背景,以创作者的主观审美为依据,吸收自然万物的节奏韵律,依托传统书法的基础表达,将形式与内容、精神与媒介融为一体,造就体现风神品貌的艺术作品。

二、影响书法创作审美的因素

(一)地域和文化差异

在《南北书派论》记载中,作者将正书、行草分为南北两派,南派风流疏放,北派则拘谨拙陋,南派王羲之、北派欧阳询,各有特色。南方气候湿润,山清水秀,是个多雨的江南水乡,书法家大多心思细腻、情绪敏感,笔下的书法风格便透露出钟灵敏秀的性格特征;北方则是平原居多,山河苍茫,颇具雄浑高昂气势,书法家大多有战死沙场、家国情怀的气概,其书法风格便呈现出粗犷奔放的胸襟。

除地域影响之外,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对书法风格具有独特的影响。由于相同地域的书法家、文人之间交流频繁,其个性喜好、理想志趣也趋于雷同,在相互学习、交流之间,形成相同的审美观念和创作风格是理所应当的。近年来考古学家陆续出土了一些古代的书法简牍,其中西北地区的书法呈现率真、粗犷的特征,淮南地区则是温文尔雅、严谨,这也印证了地域和文化差异对于书法创作的影响。

(二)大众审美趣尚和利益需求

在社会生活中,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而利益的权衡渗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书法家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员,无疑也会将利益作为生活的考量标准之一,虽然审美创作要求艺术的纯粹,但要求书法家做到超然物外也是不现实的,因此书法创作的审美追求也或多或少地受到功利因素的影响[1]。在唐代科举考试中,将书法列为考试科目,而评判书法的标准是以楷书为模板,一时之间,楷体字的好坏与个人的前途息息相关,引起了众多科举人士学习楷书的热潮;唐太宗称王羲之的作品“尽善尽美”,也令众人争先恐后迎合其审美口味,而不顾个人追求。

书中记载道: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这是一个时代影响下的整体创作风格,但从众心理也是导致其风格雷同的原因之一。除了受到利益的牵引,大众的认可和社会的规范也是促使创作风格形成的一个因素,人是群居动物,对于社会的依赖体现在每个人身上,许多习俗、文化的推崇、流行都是靠着人们的推波助澜而维持的。书法也是一样,在相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影响下,难免出现诸多书法家产生“英雄所见略同”的想法,而大众一致的审美需求也会令书法家减弱其自主性和独立性,将书法创作风格推向一个方向。

(三)创作者的心路历程

不论时代的变迁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是需要创作者对此进行主观加工,才能形成对其书法的影响,总归来说,书法是人内心的迹化,不是社会和时代的直接呈现,因此,创作者的心路历程对书法本身才是最至关重要的。傅山的创作风格肆意妄为、洒脱不羁,与其作为遗民的心理状态不无关系,傅山追求人格的完善,厌恶同流合污、谄媚之辈,无论是做人还是研究学问,都表现出遗世独立的特征,因此其书法呈现无拘无束的手法也不足为奇。出自同一书法家之手的不同阶段,可能因际遇的不同,表现出来的书写风格也可能迥异,比如李叔同在出家之前书法特征风流潇洒、不拘一格,而成为僧人之后,弘一法师的笔锋则是空灵绝俗,难以想象这是出自同一人之手[2]。

三、简析书法创作内涵

(一)创作的实质与精神

书法创作的实质是以文笔的远近虚实来讲述创作者的喜怒哀乐,将文笔的行法与人物的神、意融合,从中体现的思想和意味便是其创作实质。中国的汉字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无意识的美的初始创作甲骨文阶段、追求和发展审美的金文石刻阶段到抒情表意的隶楷行草书法阶段,千年的文明发展、朝代更换,汉字始终贯穿着书法的核心,也是创作的实质体现。

书法家是社会群体发展的成员之一,其创作手法、风格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精神面貌,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者表达着不同时期的内容和思想,每件书法作品包含创作者风格的同时,也暗含着时代风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魏晋时代的心声,因当时的南北朝分裂、社会秩序混乱、传统礼教解体,人们开始崇尚自由、个性解放[3]。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行草书的表达形式宣泄了魏晋人无拘无束、超然物外的自由表达,包含《兰亭序》在内的诸多行草体现了风旷神怡的晋人书法特征,成为历代书法家顶礼膜拜的典范,这不得不归因于魏晋时代空前绝后的精神解放。

书法创作的精神体现在于其承载着创作者的情感、人格、思想等,在临摹的基础上,加入创作者本人的特征,从而完成作品。在书法创作过程中,“书为心画”是为书法家的创作写照,有书记载道,欲书先散怀抱,便是以“书为心画”为命题,其表达思想在于创作者在创作之初,先有内心世界,以心为中心,选择创作内容和书体。在此基础上,具备即兴情感表达是创作者的最高境界,颜真卿在为追悼侄子所写的一篇文章中,由如泣如诉、情深至切到家国仇恨显露于字里行间,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中精绝的一幕。总之,除了对汉字、语言形式有深入的研究之外,书法家具有自己的风格、创作理念是创作的精神所在。

(二)创作的形式与内容

书法的表达形式同其他艺术表达形式不同,比如绘画是一种具体、写实、逼真的呈现,而书法则是一种相对抽象的呈现[4]。书法是以线条艺术来表达创作内容,与大多艺术作品一样,书法不单单注重书写的表达技巧,更注重书法所传达、创作出来的内容。因此,在创作之初,书法家首先需要思考,不是对于线条艺术构造的思考,而是对于表达形式和内容的思考,比如,为什么一个创作是篆书而不是草书?为什么它呈现出来的是金石气而不是书卷气?总之,书法与其他艺术一样,思想内容是表达创作的主体,而不是创作技巧。当然,作品的呈现方式也是创作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具备足够熟练、完整的技术手段,才能将更多的思想内涵表达出来。

文字作为书法创作的对象,在书写的同时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书法之所以被称为艺术,不仅仅在于它所呈现出来的文字,更重要的是,它融合了文字的形体美和内容美,将文体内容、书写风格、创作情感等融为一体,搭建起了创作者与观摩者沟通的桥梁。

四、结语

中国书法文化博大精深,延续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历史文化,它所呈现出的精神、审美、智慧是独一无二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书法文化更显得弥足珍贵,它会在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书法用文字搭起了创作者与读者的桥梁,其中所表达的审美趣味、风格韵味、思想内容都是创作者的艺术精华,值得每一个探讨书法价值的人去欣赏、窥探其核心。

猜你喜欢

书法家书法创作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家周如璧
书法
书法家·谢 锐
小小书法家
书法家
《一墙之隔》创作谈
书法欣赏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