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对高校招生的挑战与机遇

2020-11-19张乾林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新高考机遇挑战

■张乾林/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一、“新高考”的概述

“新高考”最早可见于2014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也自当年起启动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新高考”制度设计下的一大转变是实行选科模式,改善以往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由以往的文理分科考试更新为“3+3”模式(有的地区采用“3+2+1”模式)。由此,学生在选择高考测试科目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同时,“新高考”制度引入综合评价招生机制,将从高考成绩、面试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中综合素质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而录取。这些将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一种转变,有利于学生的多面性发展。

“新高考”制度下的人才选拔方式与国际更为接轨,体现我国的教育方式也逐渐走向国际舞台。目前,有许多地区已经实施“新高考”制度,“新高考”的改革浪潮已向全国高校席卷开来,对于高校招生工作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高校需要主动去予以把握。

二、“新高考”对高校招生的挑战

一项新制度的出台总会带来与之前制度差异而造成的诸多挑战与不适。对于习惯传统招生模式的高校而言,应对“新高考”所带来的种种变化实为不小的挑战。传统模式下,高校已经习惯“等学生”的工作方式以及办事思维,而在“新高考”施行后,则要从思想观念到工作方式都转变为“抢学生”。具体而言:

第一,在“新高考”制度下,高校招生将从以往的被动地按分数招生变为主动地按人招生,这对实施多年来以高考分数作为招生唯一标准的高校来说无疑是一重大转变。这种变化需要高校在多方面重新设计制度与方案,如何才能制定出符合高校自身人才培养的特点学生的标准。新高考将实施“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这项制度的实施将学生的综合素质纳入评价。与之相适应,高校要组织相关人员统一进行培训,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作出探讨,如此,原本的招生办工作便会转化为专家参与的“专家招生”,这对高校招生来说,是人力物力财力的又一巨大投入。

第二,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确保高校招生的公平公正需要更多的把握。中国社会存在根深蒂固的人情因素,在不以分数唯一论的选拔方式中,如何规制“关系”因素在高校招生中的干预也是高校面临的重要挑战。

第三,“新高考”制度的施行意味着高校间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更为残酷。如果高校放任自己的发展,自甘堕落,招收到的生源质量会每况愈下。长此以往,高校的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得不到发展,国内外的声誉也会逐渐下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新高考”制度下,不再有高校“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保护,而直接会将高校各专业的社会接受与认可程度公之于众。考生对高校各专业的报名人数从侧面也反映了高校各专业的发展质量好坏。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压力,如果高校扛不住这种压力,便会面临着退步与淘汰。

如上的这些挑战都要求高校自我的根基要更加扎实,要在众多同类竞争对手中,最早做出反应,摸索到“新高考”实施的理念所在,并及时调整自身的工作方式以适应“新高考”大的政策发展趋势。“新高考”不仅是一次教育改革,也是高校招生工作的一次重大改革,高校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新高考”对高校招生的机遇

挑战往往是与机遇并存的,在面临重重挑战的同时,“新高考”对高校招生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高校需要在克服困难的同时,迎头把握住这些新形势下实现发展的新机会,让高校实现新的跳跃,促进发展更上一层楼。

首先,高校招生的自主选择性会得到增强,高校选择学生的权利更加广泛。高校可以通过统一高考招生、单独考试招生、高职自主招生、三位一体招生共四种方式更加全面、更多维度招收学生。在这种多元选拔模式下,可以帮助高校招收到更符合、更适宜本校培养计划的学生,使人才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在本科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中,高校考核成绩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占比最高达到50%。这些都说明高校在挑选入学学生时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如此一来,高校可以充分根据自身办学目标与特色制定选拔计划,挑选出最优的那批学生。

其次,“新高考”的实施可以让高校各展其长,形成名专业发展的良好态势,有利于高校形成更好更鲜明的办学特色。“新高考”制度下的考试具体分为“学考”和“选考”两大方面,高校可以提前将自身各专业需要选考的科目作出规定。选考制度下规定在高中只有选择某些科目考试,大学里才能报读相关专业,该规定便能更好地将高中的学习与大学的学习紧密串联起来,有助于学生打好专业学习的良好基础,从而有利于高校名专业的进一步打响名号与深入发展。

最后,“新高考”的实施有利于高校的血液更新,固定优势。以往的高校招生是按照“学校+专业”进行志愿填报,而“新高考”实施后则将通过“专业+学校”来进行申报。如此而言,高校的某些充数专业便会面临当年招生不满的情形,而优势发展专业则会招纳进一批最顶尖最优秀的人才。在这种发展态势下,有利于高校的新鲜血液更新,集中力量发展自己的优势学科,固定住优势所在。

四、高校如何应对“新高考”

“新高考”制度不仅对广大学子的学习安排有所冲击,更是对高校的招生带来冲击。面对新形势下,“新高考”所带来的系列机遇与挑战,高校要做好准备,迎接这种改变浪潮。具体而言:

其一,高校在招生时要实现观念的转变,由以往的按分数招生变为“新高考”背景下提倡的按人招生。高校招生工作人员要摒弃掉以往的工作固有观念,以一种全新的符合“新高考”理念的观念展开“新高考”背景下的招生工作。其二,高校要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新高考”制度给了高校更多的自主权,但同时也给了高校更多的压力,高校面临着许多竞争对手时要有强大的抗风险能力才能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其三,高校要提高自身的招生工作能力。在“新高考”背景下的招生工作,高校在招收生源时具有了更多不确定性与潜在的风险,因此需要高校更严格地把控招生工作环节,不得忽视掉其中任何一个部分,造成招生工作的不公平公正。

五、结语

教育改革一直在路上,“新高考”改革是一项持续、长久的“工程”,高校需要与这些改革形成良好配合,打好组合拳,为高校人才培养与输出贡献一份力量。面对“新高考”的来袭,高校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尽快行动起来,早做谋划,早做部署,早做行动,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这一轮改革,顺势走向一条“科学选才之路”。

猜你喜欢

新高考机遇挑战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叽咕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