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探究

2020-11-19卢世铨江苏省扬州市施桥镇文化站

长江丛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广场舞蹈群众

■卢世铨/江苏省扬州市施桥镇文化站

一、前言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日益富足,城乡居民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广场舞,一种新兴的娱乐方式,以其轻松愉娱的旋律、简洁明快的步调、轻松自由的形式和极具娱乐性的特点,深受人们的认可与推崇,是风靡城市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饭后茶余跳跳广场舞,既能锻炼身体,又可陶冶情操,获得愉悦和精神享受,丰富了工作之余的文化生活。做为一种通俗的文化体现形式,广场舞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富足的体现,也是地方群众通俗文化兴旺发达的象征。因势利导的推广广场舞,对于社会关系的和谐,对于民众文化生活的丰富,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广场舞在群众广化活动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广场舞,是一种简洁而通俗的社会文化形式,其自身具有的简单易学、通俗易懂特质决定了它在人们生活中体现出无限活力和迅猛的发展势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财富的逐渐积累,人们业余时间的日渐宽裕,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向往。广场舞的健康发展,对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着以下几个方面向的积极作用:

(一)民众文化形式得以丰富

广场舞发源于城市,流行于乡镇,影响波及山村。是受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而催生的一种新型文化活动形式。在广场舞没有登陆中国城市与乡村之前,国人的业余时间是很紧张的,业余生活是很单调的。大不了就是饭后散散步,睡前溜溜弯儿,打打太极拳,扭扭大秧歌儿……业余生活形式单一,受众面小。散步多以家庭为单位组队,溜弯儿多以中老年人为主,至于太极大秧歌儿,大多以有团队组织的老头老太太为主体,一般人掺和不进去,也没就什么兴趣……广场舞的横空出世,解决了很多业余文化生活方面的问题。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可以跳广场舞。一个人跳尽性,一家人跳热闹。不需要动作多标准,只要跟上节奏就行。低门槛,高参与度的特点让广场舞很快就风靡全国,占据了城市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很大程度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形式。

(二)大众审美能力得以提升

做为每个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审美能力由于自身所受教育程度以及工作生活阅历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差异。每个人的基本素质,包括审美能力在内,都需要不断的提升与完善,但很多人的生活环境,不一定都具备这样的条件。广场舞做为一种集通俗音乐、简易舞蹈为一体的大众活动,可以让参与的民众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到来自心理和感观的愉悦享受。在美的享受中,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审美能力提升。就连过往路人,驻足旁观者,也会在浓烈的节奏与气氛中,感受到心情愉悦和精神振奋。这种零距离参与和深入的感受,对于个人乐感、色彩、节奏、形体等方面的审美能力会有质的提升。

(三)个人身体素质得以增强

社会的高速发展,行业竟争的日益激烈,生活压力的不断加重,工作节奏的迅速加快,直接造成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不健康,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比如广大的上班一族,996之后,就想放松一下,好好的呆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是操作电脑,就是玩手机,大不了再看看电视。这样的生活状态,短时间还没什么问题,时间长了,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如何才能吸引这一批社会精英们走出家门,适当的锻炼一下自己呢?这时候“老少通吃”的广场舞就发挥出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来了,新潮的音乐,奔放的舞姿,嗨翻的人群,都散发出强烈的吸引力。不用更多的劝说,人们就会不自觉的参与其中,随着欢快的音东,迈开双脚,挥动双臂舞动起来!在愉悦心情下尽情的扭动,对于身体素质的增强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群众情感交流得以加强

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有序推进,人们的居家方式有着微妙的变化,特别是由农村进入城市这部分居民变化更为显著,那就是:房子与房子的距离变近了,人与人之间交流却越来越少了。强化了以家为个体的空间独立性,弱化了人与人之间必要的感情联系,“对面不相识老死不往来”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样的居家模式,对于大众心理健康和社会交际能力都有直接的影响,十分不利于社会和谐与发展。广场舞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可以绶解这种情况的恶化。群众的参与欲望被激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隔离带被折除,大家获得了一个氛围良好的交流空间,相互之间有了倾诉的对象,心灵上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孤单。所以说,广场舞的推广,对于群众情感交流,对于社会的和谐构建,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关于如何促进广场舞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队伍的建设

做为一种自发形成的群众性活动,所有的参与者,都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来做为决策依据的。这样的自主活动,呈现出参与人员流动性大、团队组织相对不稳定的情况。要想长久有序的开展广场舞活动,就得先形成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人员队伍。比如,要有至少一个具有一定专业舞蹈水平的领舞老师,来负责广场舞的技术要领教学和现场领舞工作。还可以在舞者内部推荐几个协助管理员,来负责舞蹈的组织,场地的协调以及相关设备器材的使用与管理。有功能完善的队伍做为支撑,广场舞才会走理更加长远。

(二)突出活动特色

一个活动要想能够长时间的吸引群众,一定要有它自己特别的地方。目前的广场舞活动,在特色方面不太鲜明,伴奏歌曲千篇一律,舞蹈形式大同小异。没有特色的广场舞会让参与者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会影响到广场舞的长远发展。在突出活动特色这个方面,可以从两个方向着手思考:第一,突出地方特色,比如我们重庆酉阳地区的土家摆手舞,四川西北地区的藏族锅庄,都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当地及周边老百姓,都特别喜欢把这些舞蹈做为广场舞的主旋律。各个地方在发展广场舞的文化的时候,可以先挖掘具有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一些舞种,进行适当大众化的改编(避免太专业化了老百姓完成不了相应动作)。第二,根据不同年龄层来进行不同类别的舞蹈编排。每一个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的喜欢风格,年青人喜欢劲歌热舞型的,老年人喜欢舒缓优雅型的……我们为不同年龄段的人编排不同的舞蹈,就相当于为不同口味的人准备不同的菜品一样,这样的针对性服务会吸引更多的广场舞爱好者,促进广场舞文化的迅速发展。

(三)文化部门适当介入管理

任何民间活动要想健康有序的发展,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管理部门,肩负当地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担,作为权威专业组织,可以针对老百姓自发组织的广场舞活动,适当的介入,给予方向上的引导和运营上的管理。首先,提供场地。广场舞的活动空间,应做到固定、安全、方便和不扰民这几点基本要求。其次,为活动提供专业人才。专业的舞蹈老师来到群众中间,对领舞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或是直接培训广大舞者,让广场舞更加接近专业化。还有,给所辖区域舞蹈队伍提供专业的音响灯光设备。最重要的一点,协调舞蹈团体和所在社区居民间的关系,让广场舞在不扰民的情况下健康的发展。

四、结语

由此可见,做为一种新型城乡居民业余生活娱乐方式,广场舞对于群众文化生活动有着丰富形式和推动发展的作用,能够增强民众体质,提高大众审美能力,有利于社会关系和谐发展。城乡文化主管部门,应积极主动的适当介入到广场舞活动的管理中去,帮助完善舞蹈团伍建设,给予人员和设备上的支持,协调好舞蹈团队和当进居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让广场舞这种受群众喜爱的文化形式更好的为群众文化健康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广场舞蹈群众
春天的广场
多让群众咧嘴笑
在广场上玩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