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对策
——以青年学生为传播对象

2020-11-19王嘉仪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红色环境大学生

■王嘉仪/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青年学生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其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不仅是促进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条件。

一、青年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意义与价值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反复强调,“让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红色文化不仅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记载了不断发展的时代文化,这都造就了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与高校培养自由发展、全面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具有天然的内在关联[1],所以,在高校培育中,要达成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目标,红色文化是关键载体。红色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奋斗历程中和广大人民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当代大学生作为推动中华民族发展最稳定的预备力量,一定要增强红色文化认同,加强红色文化自信。这是促进当代大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推动整个社会稳定向前的条件。

(一)红色文化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2]”在新时代,习主席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希望。”大学生作为最朝气蓬勃的一个群体,最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坚定理想信念。要帮助广大青年做到这一点,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是必要方式。当初,中国共产党人将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精神作为自己的信仰,带领中国实现了革命的胜利。在如今,这种精神仍应该作为广大青年的信仰,最终达到“内化于身,外化于行”的效果。

(二)弘扬红色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同源性,可以说,他们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孕育与长期实践中,借鉴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总结而成的。不论是红色文化资源,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们都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进程中提炼出来的文化产物,红色文化又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因其特殊又真切的感染力让大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其中的精神,同时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且更加愿意以此作为自身生活发展的指导,以此强化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明确并坚定“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3]。

(三)新媒体环境下采用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向大学生传播红色文化,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新媒体环境中的红色文化传播形式多样,使红色文化精神能够以一种更为直观,易于理解的形式传播出来,为红色文化精神深入人心提供了可能,更为青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以红色文化精神为指导来激励自己的人生发展提供了可能。在当今,新媒体途径宣传红色文化,可以最大范围的为整个社会环境带来正能量之风气,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传播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新媒体使用群体的扩大化、年轻化,如果想要在高校青年学子群体中传播红色文化,一定不能忽视新媒体平台的力量。但同时,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缺乏筛选和指向性,如何将有意义的红色文化有效的传播到大学生面前是亟待探讨的问题。要想更准确地找到大学生易于接受并习惯使用的红色文化传播办法,必须看清当下新媒体环境如何对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产生影响,深入了解之后对症下药的采取措施,让红色文化渗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让红色精神在青年学生群体中拥有新活力、实现新发展。

现今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仍然存在几类问题:

(一)某些传播红色文化的新媒体平台使用率低,传播规模小

据了解,很多高校创办了红色文化网站,或者在学校官网中创建关于传播红色文化的链接,但是经过调查,这些网站使用率较低,甚至有些网站内容许久不更新,早已荒废。创建初心不再,热情消减,就此搁置。对于传播红色文化起到的作用甚微。

(二)资料库更新不够及时,内容不够丰富新颖

我国的红色文化是在长期革命发展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极好的教育资源。所以,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让其发挥出优势,就成了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不论是何种资源,都需要被加工成一定的形态才能更好地创造价值,红色文化资源也是同样。目前已经被利用的新媒体传播途径中,不论是微信公众号还是红色文化教育主题网站大都存在内容形式不够新颖的问题。红色文化的呈现内容大多以文章和影像资料为主,这对于追求潮流创新的青年大学生来讲吸引度相对欠缺。

(三)对红色文化的新媒体传播途径缺乏监管

这是当下新媒体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容量大,筛选行弱,交互性强,对某些红色文化故事的歪曲解读也会出现在网络上,甚至大范围传播。这会让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偏离轨迹的发展,以此造成的后果更将难以弥补。

(四)缺乏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出现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断层

不论是网站创建,公众号运营还是APP创建,这些如果要实现较好的效果,往往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排版,规划,开发测试等。然而研究红色文化的学者或教师群体在这方面往往存在技术漏洞,新媒体技术人员与掌握红色文化资源的学者之间缺少交流,致使学术资料与技术方面出现断层,也就无法更好的实现红色文化的新媒体传播。

三、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传播策略优化与大学生文化认同的提升

作为新媒体的发展见证者与使用者,青年学生早已习惯通过新媒体方式获取信息。针对以上问题,应该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增强青年学生的红色文化认同。

(一)加强大数据监测,对各类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使用进行统计

针对某些新媒体传播方式使用率低,传播规模小的问题,应该及时检测某些网站、公众号存在的必要性,对于许久不做更新,浏览量过低的红色文化网站予以关停警告。同时,对某些运营较好的进行较大力度的宣传和技术资源支持,使其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创新红色文化呈现方式,增强吸引力

资料库内容更新方面,应该在不破坏红色文化原有内涵的基础上,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呈现方式运用新技术实现与以往不同的呈现,例如,为红色文化故事进行生动的情景剧视频再现,对红色文化基地进行AR展示,以发布实时网课的形式充实大学生之间,以及内容传授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体验,提升参与感。这些形式的创新可以增强大学生在红色文化学习中的互动感与参与感,让新媒体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三)加强监管,打造氛围浓厚、干净的红色文化学习空间

针对新媒体传播途径的监管问题,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对所有发布有关红色文化信息的人进行实名认证权限设置,加强对发布信息的筛选,对恶意编造不实信息并广泛传播的人做出一定程度的惩罚。尽力为青年学生创造一个透明、干净的学习平台,感受红色文化中的丰富内涵,增强青年学生的认同。

(四)打造技术、内容多方配合的红色文化宣传团队

就新媒体技术支持和内容联系方面,社会中各领域人士与红色文化发源地的当地相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到通过新媒体途径传播红色文化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产生的效果极为突出,相关部门应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注重红色文化传播中专业的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相关部门与社会的共同力量,组织起网络环境中的思政教育团队。让新媒体途径中的红色文化宣传更加规范有效。

四、结语

红色文化的珍贵让我们意识到利用起红色文化资源对青年学生教育与发展的重大意义,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的挑战也让我们审视现状,发现不足,解决问题。让红色文化在青年学生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是我们道阻且长但会坚持下去的追求。

猜你喜欢

红色环境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环境清洁工
追忆红色浪漫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漫观环境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