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高校师范生教育信仰现状的调查研究

2020-11-19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师范师范生

■韩 伟/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入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江苏作为我国东部率先发展的省份,又承载着为全国发展探路的重任。而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高校师范生教育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本源,高等教育阶段也是高校师范生形成比较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1]他们这一阶段树立起来的信仰对自身和社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们对教师职业怎么看,对教育事业又持什么态度,这些都值得我们重视。高校师范生有没有树立教育信仰,教育信仰又是否正确都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兴衰。本文将江苏高校师范生的教育信仰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旨在了解高校师范生教育信仰的状况及原因,并为教育信仰的生成提供参考。

样本为江苏省内三所高校随机抽取师范专业大二至大四的师范生。涉及到文科、理科和艺体三类,具体专业分别对应中学教育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12个学科。每所高校各300份,共900份。回收863份,回收率为95.8%。有效问卷842份,有效率为97.5%。其中,语、数、外三门主干学科各30份,理、化、生、政、史、地等六门学科各25份,音、体、美三门学科各20份。本次调查对象为大二、大三学生和部分大四已经考取公办学校教师编制的师范生。考虑大一学生刚入校,对师范专业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因此,没有作为调查的人选。842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文科353人,占41.9%;理科307人,占36.4%;艺体182人,占21.6%;大二412人,占48.9%;大三368人,占43.7%;大四62人,占7.3%;男生212人,占25.1%;女生630人,占74.9%;调查者中绝大多数为汉族学生;共青团员占95.6%;中共党员占2.7%;群众占1.6%;有20.9%、55.4%、23.7%的师范生分别来自农村、县城和城市。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为辅。问卷采用张建新老师编制的《高校师范生教育信仰调查问卷》。个别访谈以考取公办学校教师编制的大四学生为主。

一、江苏高校师范生教育信仰的现状

(一)师范生对教育信仰的了解情况

师范生要树立教育信仰,就首先要知道教育信仰是什么。在“您了解什么是教育信仰吗”这个问题上,选择非常了解占2%,比较了解占26%,了解占54%,比较不了解以及根本不了解占18%。从这一组数据中我们得知,八成以上的师范生对教育信仰是了解的。且有60%的师范生对教育信仰的理解是“对教育的价值与功用的极度信服和尊重,热爱教育并执着于追求”,选择“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努力工作教书育人”占34%,“祈求在教师职业铁饭碗的庇护下安稳度过一生”以及其他占6%。

(二)师范生教育信仰的树立情况

问卷结果反馈,有九成的师范生认为师范生是需要树立教育信仰的。但当问及有多少师范生树立了教育信仰时,却有47%的被调查者认为师范生没有树立教育信仰。从这一组数据看,绝大多数师范生意识到了树立教育信仰的必要性,但却有近半数的师范生认为师范生这一群体是没有树立教育信仰的。

(三)师范生对教育信仰的认识情况

有82.7%的师范生认识到教师最大的幸福感在于真诚的付出、见证学生的成长。90.3%的师范生认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重要的,并能认识到教育对人发展所起的作用。这些数据说明,师范生对教育信仰是有一定认识的,体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

(四)差异显著性分析

通过了解不同专业、年级、性别、民族、政治面貌和生源地在教育信仰上存在的差异,为本研究提供支撑。在专业上,文科生对教育信仰的认识高于理科生和艺体生,理科学生其次,艺体生最低。这与学生所习专业和就业渠道有较大关联。在年级上,年级越高,对教育信仰的认识越为深刻。大四优于大三,大三优于大二。这与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教育生活体验有关。在性别上,女生对教育信仰的了解整体高于男生。这与女生高中学段学习文科和高考填报志愿时父母及家人的指导意见有关。这一点从调查问卷中也可以得到应证。生源地和民族因素对教育信仰的影响不显著。在政治面貌上,中共党员对教育信仰的认识高于非中共党员。这与学生党员的优秀品质及党员的日常学习教育有关。

由以上分析我们得知,这三所江苏高校的师范生教育信仰的现状整体较好。绝大多数师范生都认识到了教育信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体现在:师范生对教育信仰的了解还需要再深入,还有近半数的师范生没有树立教育信仰。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们得出结论:江苏这三所高校的师范生教育信仰呈现缺失的状态。

二、影响江苏高校师范生教育信仰生成的主要原因

从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结果,我们得知师范生教育信仰的生成与社会环境、校园文化和师范生个人价值取向是密切相关的。

(一)功利社会环境负面诱导

市场经济条件下,刺激了人对物质和利益的追求。功利的社会环境必然导致落后价值观的泛滥。当前急功近利的教育环境,把教书育人等同于工厂制器。唯分数论大行其道,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只普遍重视分数。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在于他们是否能教出高分学生。而社会舆论把个别师德滑坡现象问题当成了普遍现象,教师在大众心中形象贬低。少量学生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取向。唯分数论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对学生高考填报志愿、研习师范专业和从事教师职业是有一定消极影响的。在访谈中,也有师范生指出把教师当作一份工作主要是出于求职,即谋生。从在问卷中选择师范专业的原因就可见一斑。仅有21%的师范生把教书育人看作是一项伟大的工作和使命,而58%以上是因为教师待遇稳定和父母之命。这说明当前的社会环境是不利于师范生教育信仰的生成的。

(二)师范校园文化渗透弱化

文化与价值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决定着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在当前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价值观也是摇摆不定的。这样就会弱化一些人,尤其是对外界事物接收较快的青年大学生的信仰。院校扩招以后,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发展齐头并进,校园文化呈现出与同一的趋势。问卷显示,师范生对教育信仰的了解并非是教师讲授,而主要来源于通过网络和书本。校园文化中“师范”特性体现不明显,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渗透不足。加上互联网对师范生思想的消极影响,致使校园文化对师范生的统摄和引领作用不强,不能促进师范生对专业和身份的认同。在“毕业后会首选教师工作吗?”这一问题上,选择肯定会占36%;应该会占54%;选择应该不会占6%;选择不会占3%;选择绝对不会占1%。这说明,师范生教育信仰的生成缺少“师范”校园文化的外力支撑。

(三)师范生价值取向多元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体制和利益冲突加剧,社会阶层分化的同时利益诉求多样,其价值主张必然多元化。师范生作为大学生的组成部分,他们的价值观表现在职业选择上,功利性较强。从调查中显示,大部分师范生的价值取向偏物质化,更多的倾向于把教师工作当作谋生手段,而不是作为一种信仰来恪守。在“您是如何看待教师职业的”这个问题上,60%的师范生是看中了教师工作稳定,而仅有26%的师范生是从教育是伟大的值得信赖”这一角度看待教师职业的。在调查和访谈中,七成以上的师范生的价值取向偏物质化,更多倾向于在城市从事教师职业。当遇到福利待遇更好的工作,犹豫甚至放弃教师工作的占绝大多数,只有12%左右的师范生表示会坚守教师岗位。

综上所述,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度偏低,师范校园文化建设不足和师范生价值取向物质化是造成当前师范生教育信仰缺失的主要原因。

三、促进江苏高校师范生教育信仰生成的对策

师范生教育信仰的生成受社会环境、校园文化和价值取向三方面的制约。我们要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吸引更多优秀师范生投身教育事业;构建学为人师的校园文化,巩固对师范生对专业的认同感;锻造行为世范的个人品质,提升师范生整体素养。

(一)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

《荀子·大略》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尊师重教,事关国家的兴衰存亡。尊师重教也不是听起来重要,做起来就不重要的事。教育生活不同于其它的社会生活,它是以现实人的培养为自己的使命,很难实行严格的程式化、制度化、技术化和数量化。一些教育革新措施也很难在短期内看出效果。[2]教育不同于其他事业,它很难像工厂一样,批量生产一模一样的产品。教育事业的改革也不是立竿见影,它可能需要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潜心从教,前仆后继,不断探索。社会各界要关心、理解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真心维护教师的权益,共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尊师重教成为时代新风尚。江苏作为全国城乡发展差距最小的省份,各级相关部门还是要关心乡村教师的工资收入和职业发展,保障合法权益,提高社会地位。新时代教师教育拥有了新的地位: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基石。[3]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会吸引更多的师范生坚定理想信念和职业方向,投身教育事业。

(二)构建学为人师的校园文化

构建学为人师的校园文化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物质层面主要体现在师范院校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诸如楼宇命名,雕塑建设等要注意体现它的师范精神,用好古今中外和江苏的教育先贤的画像、名言等。这些物质载体都对师范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制度层面主要是通过建章立制彰显师范特色。高校应以制度的形式加强对师范技能的训练和师范行为的养成,齐抓共管师德建设和学风建设,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教风。充分发挥阅读教育经典名著和重振各种教育活动仪式的作用。对乡村教师班和已经考取教师编制的学生,在进校后和离校前要举行宣誓仪式。第三,通过校园精神加强对师范生的教育。通过本校和江苏省内重大教育典型和榜样的宣传和学习来增强和巩固教育信仰的生成。还可以通过校训的解读、年度人物的推选、重大教育典型事迹报告会等助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让师范生置身于丰富的人文精神氛围里! 其职业情感的滋长也就是自然的、深刻的![4]

(三)锻造行为世范的个人品质

教育信仰是高校师范生的一种内在的、高尚的价值追求,客观上要求其信仰具有优秀的内在品质。[5]从事教师工作,既要有热爱教育的定力,还要有淡薄名利的操守。师范生教育信仰的生成与个人品质密切相关。调查问卷显示,师范生中的学生党员的教育信仰的状况比普通师范生要好。现实中,学生党员在品德素养、学业技能等方面较之非党员学生要高。因此,我们要在锻造师范生的个人品质上下功夫,这是解决教育信仰生成的关键因素。首先是有正确的价值观。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支撑,朴素的喜欢是不会生成理性的信仰,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横行的势态下就会为之所动。其次是有坚强的意志。不管外部环境多么恶劣、诱人,始终坚持对教育事业的信仰,并为之而不懈拼搏、奋斗。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即便是有正确的价值观,遇到困难还是会打退堂鼓甚至一蹶不振。第三是有良好的品德。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因此,高校要通过主题班会、党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大力加强对师范生品德的教育,还要积极响应江苏宣传思想“三大高地”,为加强对师范生的思想教育提供更持久的文化力量。

我们坚信,通过社会各界、高校及师范生的共同努力,师范生教育信仰的生成将不是难事。师范生对教育有信仰,必将为教育强省和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师范师范生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殊教育学院简介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