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基层党组织强化“三全育人”的工作路径

2020-11-19杨大方孙作青沈阳建筑大学理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基层

■杨大方 孙作青/沈阳建筑大学理学院

高校基层党组织强化“三全育人”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推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落地生根的具体机制,是全面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有效的部署和安排。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强化“三全育人”工作把握的基本原则

高校基层党组织强化“三全育人”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和综合改革,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育人导向,把价值引领放在“三全育人”的首位

要全面统筹基层学院办学治院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二)坚持问题导向,把精准施策贯穿“三全育人”的全程

要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基层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三)坚持遵循规律,把改革创新作为“三全育人”的动力

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

(四)坚持协同联动,把责任落实铸成“三全育人”的保障

要加强基层学院党组织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和系所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强化“三全育人”工作的具体路径

(一)突显课程育人特色

加大力度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全面推进“三进”工作的具体措施。以思路攻坚、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机制攻坚为突破口,打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进一步贯彻高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有效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践行“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做好教学工作和思政工作共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注重因材施教,增强课程的弹性和选择性,重点建设对学生培养质量影响大、覆盖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形成基层学院核心课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和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引导授课教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服务学生。

(二)增强科研育人力度

加强制度建设与提升内涵质量,鼓励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科研团队,凝聚道德高尚的科技人才,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发挥科研平台对实现科研育人的平台支撑作用。全面抓好新时期学术风气建设,加强科研教育融合体系建设,强化以科研能力为核心的全面综合素质教育。完善科技竞赛与教师科研相结合的师生互动综合能力培养模式,锻炼学生科学思维。以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为载体,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结合基层学院实际,构建本科、硕士、博士和青年教师为一体的科研育人体系。以院企合作科研项目为依托,深化产学研教融合的院企协同育人模式。全面贯彻教育部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实施意见,明确导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首要职责,强化与招生资格、培养质量紧密衔接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实现实践育人常态

牢固树立实践育人思想,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加强实践育人总体规划,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增强实践教学比重。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继续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夯实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组织实施,细化过程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支持。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形成志愿服务管理培训工作体系,培养专业的志愿者队伍,表彰优秀集体和个人。鼓励研究生、本科生联合组建专项团队,对实践育人精品项目进行立项审批,并举办项目双选会,组建团队。

(四)形成文化育人底蕴

巩固和提升基层学院文化育人的办学特色,持续挖掘学院文化内涵。依托特色校园景观开展文化活动,利用高校的校史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开展主题展览,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鼓励教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类全校任选课和艺术类选修课程。组织师生参加高雅艺术演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雷锋系列讲话精神,深入开展新时代学雷锋活动,推动形成全员学雷锋、全年学雷锋、全面学雷锋的生动局面。组织举办各项原创文艺活动,选拔优秀原创作品给予表彰,并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和学院媒体平台进行报道宣传,突出文化引领和校园人文情怀塑造,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创作能力和健康向上的审美能力。

(五)构建网络育人合力

深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统筹基层学院网络建设、管理、评论、研究等方面工作。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开展针对性的培养培训,逐步形成多领域、全覆盖、深层次的师生文明用网体系。完善网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学院易班发展工作站的辐射作用,持续推进易班、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网络文明进校园”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拓展网络育人新阵地。加强网络成果评价,按照学校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定办法,作为师生评优晋级的依据,引导教学名师、学术骨干、优秀导师、辅导员班主任参与网络育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强教育信息化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机构建设、网络安全人才培训。

(六)完善心理育人机制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上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等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发展规律。开展校园心理剧表演、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课外生活的全覆盖;在易班APP上构建优质网络课程互动体系,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自测等服务。加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心理委员、班干部和寝室长的培训,使三级网络有效运行。对大学新生进行及时做好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

(七)畅通管理育人渠道

明确管理育人要求,认真贯彻学校的大学章程、岗位聘任、人员招聘、职称评审、年度考核、财务管理等文件中的管理育人要求。创新管理育人形式,推进“基层学院领导接待日”工作机制,搭建多样化的管理育人平台,拓宽管理育人渠道。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管理育人考核,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推动管理重心下移,不断优化院系两级管理机构职能。建立干部队伍年度考核制度,努力形成基层学院领导干部抓育人工作的考核评价及促进激励体系。建立学生参与的管理机制,用好研究生学生群体中设立的“三助一辅”岗位、“研行合一”志愿服务岗位,用好本科学生中设立的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党团组织、社团组织,扩大学生参与重大决策、参加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的覆盖面和主体参与度,增强重要活动中学生的获得感。

(八)搭建服务育人载体

按照学校相关工作要求,树立服务育人典型,多层次、分类别培育选树服务育人先进模范及“服务育人示范岗”典型,进行表彰和宣传,促进服务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文明阅读习惯和公共道德意识。采取试点先行,逐渐推行方式,组织开展“节粮节水节电”、“节能宣传周”、“我与处长面对面”、“单位服务开放日”、“资助服务点对点”等活动,增强服务育人渗透效果。全面开展安全教育,加强校园网络完全、交通安全、校园治安、理论安全等管理。

(九)扩大资助育人范畴

顶层设计,完善资助管理规范、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和资助认定工作机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建立以“奖、助、贷、勤、减、补”为主要方式的资助模式,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全方位精准资助工作体系。创新资助育人形式,深入实施“扬帆计划”,积极开展“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活动,评选展示学生典型和案例,不断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

(十)强化组织育人引领

突出党建育人引领作用,明确基层党组织在育人工作中的职责,推动基层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党员发展及各类评奖评优实施细则,将育人情况纳入党建考核。深化党组织育人保障作用,落实领导讲党课或思政课制度;探索按学科、按专业、按学术团队建立师生联合党支部,促进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强化群团组织育人纽带作用,实现团支部联系后进学生帮扶困难学生全覆盖;每年利用寒暑假集中开展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基层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走基层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