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2020-11-19胡玉玲惠锡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胡玉玲 张 玲 惠锡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广泛传播与应用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潮流,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各类新媒体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捷,同时对人们传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认知观念发起了挑战。大学生作为有知识年轻的一代,对新媒体有更大兴趣,更容易受全媒体时代的影响,因此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带来机遇和挑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新媒体主要是通过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利用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来传播信息,是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交流的方式。它能够把各种资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大众,是一种信息量大和即时性强的媒体形态。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新的优势和特点。

(一)传统性和现代性相结合的特点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说理引导、实践锻炼、心理咨询等方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传统媒体由于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还存在传播信息量小等一些问题,新媒体具有转播速度传快,内容丰富全面,影响程度更广泛等优点,但也存在很多负面信息,很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这就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要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新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寻找最优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

(二)虚拟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特点

互联网具有虚拟的特性,也具有隐匿在虚拟之后的现实性,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和和现实性双重属性。网络空间传播的信息具有及时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任何信息都随时获取,各种交流可随时进行,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利用网络的优势,充分利用好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新媒体网络阵地,积极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要注重网络空间的现实性,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空间。

(三)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特点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我国国内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正处于发展关键期和改革攻坚期。大学生价值观正处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一方面要坚持主导性为前提和根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要适应社会形势,要与大学生自身的思想特点、现实生活状况、个性化需求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1)新媒体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可以自主地搜索、选择和浏览相关信息,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搜集各种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了自主思维能力和原有的认知水平,不断完善自我,建构和丰富自身的思想道德结构和知识体系。总之,新媒体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认知的主体性。

(2)新媒体的运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丰富。新媒体的传播具有时效性、开放性、广泛性,新媒体的传播拓展了信息的广度和深度,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更方便的随时了解各种资讯和深度评论,新媒体优化了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了大学生的视野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整体上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新媒体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和接收平台,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媒体打破了原有媒体的时空界限,构筑了全方位、多角度和宽视野的立体媒介环境,由单向式的信息传播变为双向式、多向式的传播,增进了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能够使教育客体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消化吸收,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实现最优。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的挑战。在网络自媒体时代,信息交流更加开放,传播速度更快,互动性更强,新媒体给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便利,同时信息传播的无序和监管的缺位使网络信息中也充斥一些不健康内容,自由意识泛滥,造成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与负面影响,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做好思想引导,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选取通俗便捷且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内容,构建价值观教育的网络载体。

(2)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都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开展,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教育主体是信息发布的主要渠道,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得到充分的发挥,而教育客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很容易被忽视。新媒体环境下,教育者与受教者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双向互动,受教育者的思想自主性和自我表达意识空前提升,传统的单向的和依附性的教育理念已很难适应。新媒体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拘泥于课堂渠道,可以采取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相统一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3)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挑战。青年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够成熟,缺乏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对社会现象缺乏一定的辨别力,网络上存在一些歪曲的见解,这对大学生认同主流价值观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新媒体的多向传播渠道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模式,这就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难度。

三、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第一,加强载体建设,建立理论宣传网站。高校应根据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的新趋势,以通俗便捷且大学生新闻乐见的形式构建价值观教育的网络载体与平台。高校要积极建设优秀校园网站和红色网站,帮助净化网络环境,引导学生提高网络鉴别能力,通过文明校园官方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创建文明在线网络展示平台,创作更多有内涵的精神文明文化产品,通过这些平台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生活动态,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优化教育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网络宣传的核心内容,要将学习的内容与当前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理性客观地认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这样才能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对大学生个人生活和思想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切实的指导。

第三,加强网络监控,净化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一些部门要加强立法、出台相关文件以加强对网站等网络媒介的管理,进一步促进网络传播行为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学校要健全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努力营造一个文明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形成一个安全稳定、健康文明、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

第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媒介素养。新媒体环境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学习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各种知识,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要把握网络文化的发展趋势,提高网络媒介素养,不断更新话语体系,改进话语方式,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