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家风家教重要论述学习

2020-11-19武警工程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家教家风家庭

■肖 扬/武警工程大学

一、习近平家风家教论述的重要意义

从理论角度来看,一是对于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重要论述的研究可以为新时代家庭教育给予必要的理论指导。家风是传承家庭美德的主要形式,家庭是人成长成才的起始点,习近平关于家风重要论述的研究为家庭教育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二是研究和学习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的重要论述,有利于准确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仅从家庭的角度论述家风家教问题,还将家风与社会风气、国家情怀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扩展了家风的内涵和外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从实践角度来看,一方面对于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的重要论述的研究可以促进家风建设。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也让家风的传承面临挑战和冲击,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蔓延,家庭教育式微。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方法的论述,对于树立优良家风,解决目前家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具体方向,为家庭教育提供行动指南。另一方面,家风家教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的重要论述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途径。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重要论述有利于个人成长进步,促进家庭幸福美满,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二、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

(一)关注家庭教化作用,注重培养家国情怀

在家风家教的重要地位上,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家庭对人的教化作用,并且将兴家和强国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家风建设的理论特色。一方面,他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1]人们从出生起,就要接受家庭的教育,其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依赖于家庭的教化,家风的好坏可以直接关乎人生的未来选择。家风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养成,家风里提倡的对待长辈要尊重敬爱,对待小辈要关心爱护,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邻里之间要互帮互助,这些道理人们都是在家风的熏陶中逐渐习得,运用到整个社会中去,促成了和谐友爱、安定有序的社会风气。

另一方面,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胸怀全局,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党和国家确立的发展目标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2]中国是由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组成的,家家户户都能够相亲相爱,和谐相处,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民族才能团结互助,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才能够顺利实现。

(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新时代优良家风

在处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优良家风二者的关系时,习近平主席始终坚持继承和创新的辩证法。他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2]优良家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非常重视亲情,对家庭依赖感较强。自古以来,上到帝王将相,下到平常百姓,都非常关注的家庭的教化功能,形成了一套在核心要求上一致的家风文化,如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夫妻和睦等,被诸多家庭沿用至今。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优良家风的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优良家风是检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杆,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美德作为家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内容,优良家风的传承和发展繁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习近平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由此可见,习近平关于家风重要论述是以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为根本,我们要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充分挖掘中华传统优秀家风建设的精神宝藏,促使家风文化得以传承,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优良家风。

(三)重视母亲的独特影响,树立父母的榜样作用

在家教方法方面,习近平注重母亲在家教中的独特影响,树立父母的榜样作用开展家教活动。从孟母三迁只为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到岳母刺字教导孩子精忠报国,再到朱德写下著名散文《回忆我的母亲》,深情地记录了母亲的优良品德对自己成为革命战士的深刻影响,无一不体现了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3]

在榜样激励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人生道路上最好的老师。孩子从小以父母为榜样,学习父母的言行举止,父母自身道德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修养程度。让孩子走好人生第一步,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导孩子向善,价值取向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相符。另外,“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4]习近平主席关于家风家教方法的论述,为广大家庭的家风家教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成为了许多家庭教育孩子的行动指南。

三、培育优良家风的实践路径

(一)言传身教,更新理念

优良家风的培养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离不开家长的以身作则。孩子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学习基本的处事准则和人生态度,孩子往往是父母的延续。因此,夫妻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亲相爱,通过身体力行和耳濡目染的熏陶,为孩子共同营造平等、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是规范子女行为,塑造价值观的最佳方法。另外,父母还要更新教育理念,目前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是过于溺爱孩子,只注重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忽视孩子精神层面的教育,另一个是严加管教孩子,把分数当成是成长成才的唯一出路。在家庭教育中尽量避免这两个极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注重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尊重孩子独立人格。

(二)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中国传统家训、家规中既包含着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优良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同时也存在着“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封建糟粕。如果任这些糟粕在社会中传播,在家庭中流传,无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夫妻关系的和睦,新时代的优良家风也就无从谈起。弘扬良好家风,应该对中国传统家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对其精华部分予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中。例如,在家风建设中,把男女平等、共同成长的亲子关系理念纳入家风家教的体系之中,正是在新时代丰富和发展传统家训家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三)齐心协力,共建家风

家风的传承和教化不是孤立存在的,仅仅依靠家庭教育是无法完成的,必须依托于国家、社会、学校等多主体共建优良家风。在国家层面,可通过顶层设计建立优良家风,如完善赡养老人、保障妇女权益的相关法规,对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空巢老人在养老医疗方面形成政策倾斜,用法律规范形成崇尚家风的良好风尚。在社会层面,妇女联合会、新闻媒体等相关组织和机构协同工作,在建设家风中发挥引导作用,如妇联继续开展“最美家庭”和“好家风好家训”评选活动,并通过媒体大力宣传“最美家庭”的感人事迹及“好家风好家训”的丰富内容,引发人们对家风建设的思考,激发人们追求家庭美德。在学校层面,学校可将家风教育与学校教学目标相整合,把家风故事与写作课相结合,家史研究与社会实践课程相结合,推动学生和家长关注家庭教育,同时也为家风建设贡献宝贵的资源。

猜你喜欢

家教家风家庭
家庭“煮”夫
家风伴我成长
恋练有词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