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例突发性心理危机事件干预的思考
2020-11-19黄美思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黄美思/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案例背景
潘某,某年级男生,2019年10月,该生在同学通知去上课时出现情绪失控,对同学叫嚣称再死缠烂打直接捅死你。第二天下午不去上课,也不接电话,班干部立即报告辅导员,辅导员立即赶到宿舍,该同学对辅导员称自己不想活了,有轻生的念头,并表示对未来和前途已没有任何想法。了解情况后,辅导员立即向学院领导报告紧急情况,该生所住宿舍在7楼,担忧让其一人留在宿舍会引发意外情况,学院领导及其他学工老师立即赶到宿舍,并将其带到学院会议室进行详谈。
通过交谈得知,该生入学以来,由于与宿舍同学不和,自行调换宿舍后,平时也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和同学关系疏离,多次不明原因退出班级QQ群,后经班干劝说又加回,后又继续因不明原因退出。该生自入学以来挂科多门,表示自己在高考时本想选择心理学,但是父母没有同意,目前自己既没有勇气选择回去再次参加高考,又没兴趣好好学习,表示就想这样混混度日以报复自己的父母。在家庭关系方面,由于该生小学二年级前父母将其交给爷爷奶奶照管,该生认为自己在儿时就已被遗弃,并且认为无论父母现在如何补偿,都无法弥补儿时缺憾。另外,父母在高考时阻止自己选择喜欢的专业,导致了目前进退两难的局面。该生多次表露自己对父母的厌恶,并且表示自己就是要闹,闹到父母不得安宁。在个人情绪方面,该生情绪起伏非常大,在与老师的谈话中,该生情绪时而高涨时而低落,经常呈现一下痛哭流泪,转而又哈哈大笑的情况,并流露出对自身已不抱任何希望的想法。
二、案例处理方法、过程
(一)收集信息
该生之前已因挂科及与同学闹矛盾被约谈过多次,了解到该生一直在专业精神医院进行看诊,医生认为该生目前确实存在一些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但是也还未到需要服药或住院的程度,建议持续进行心理咨询。该生一直有定期到医院找心理治疗师进行咨询治疗,突发事件前一天治疗时医生建议其需要换另一位治疗师进行咨询,该生认为是自己的治疗失败所致,因此回校后情绪失控,认为治疗失败,并称不想再活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在与该生咨询详谈后,经过讨论认为该生症结主要还在家庭,该生所需要的帮助已经超出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所能给予的能力,建议家长带学生一起找更专业的心理帮扶机构进行家庭治疗。
(二)联系家长
事件发生后,辅导员立即与联系学生家长,并向家长详细报告学生目前情况,希望家长来校进行深入沟通,为恢复和进一步促进该生的身心健康共同努力。学生家长到学校后,经过详细的事件交流和说明,该生问题主要聚集于对父母安排的不满进而讨厌学业,对于家庭因素造成的影响,并非一时之间能解决,也并非学校就能解决。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已接待过该生,根据该生咨询情况,建议家长带孩子再继续到正规的医院或咨询机构进行咨询或者治疗等。该生情绪反复较为频繁,并且已有轻生念头,学校难以做到24小时陪护,建议家长陪伴作为监护。在了解到事情的紧急情况后,家长愿意配合学校工作,陪同该生外宿,由家人进行陪伴以防意外情况再次发生。
(三)事件处理效果
由于及时发现了该生的情况,并且长期对该生有进行心理追踪和排查,在事件发生时能迅速启动危机干预预案,制订稳妥的解决方案,执行过程有力到位,最终顺利处理该起突发性心理危机事件。该生现由家人陪伴,心理状况趋于正常,可以进行正常学习、生活,一学期以来没有再发生类似情况。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思考
该生心理危机事件能够得到及时的干预和解决,主要有如下经验总结,对于危机事件处理方式的不断思考,才能进一步完善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突发事件的干预与处理,促进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
(一)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突发危机事件的干预要点就是要做到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潘某的问题最初由舍友发现并告知辅导员,使学校能够及时的进行干预。如果潘某的情况没有被及时的上报,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十分必要。首先要全面掌握学生信息。在入学前学校已利用专业心理测试软件对每一位新生做心理排查,要对心理排查有异常的学生做好相关信息收集和深入了解,以便全面掌握学生的信息。全面了解信息包括:学生家庭及其他成员信息;学生本人过往的学习生活经历或特殊经历;周围同学及他人评价。对有心理异常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其次,建立班级的心理预警机制。完善的预警机制最低一级要包含到宿舍长,其上一层是班级心理委员,然后是辅导员或班主任。周围有接触或身边接近的人才最容易发现异常情况,因此,班级心理排查工作要下放到宿舍长,由宿舍长及班级心理委员共同进行信息收集和排查。科学、完善的预警机制才是及时发现和成功干预突发心理问题的关键。最后,要保持定期排查和动态追踪记录。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因此,每个月定期进行学生心理排查工作,并在排查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进行谈话和多边了解情况,坚持早发现早预防,通过科学手段观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保持动态跟踪和信息记录,以便于在心理危机突发时能高效进行干预工作,提高危机预警的有效性。使学生更能够正视、重视自己的心理状态变化,正确认识心理危机,而不是简单地将心理危机和心理疾病等同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求助意识和识别他人心理危机的能力。
(二)借助第三方力量
虽然辅导员与学生联系最密切,最贴近学生生活,最容易发现学生的异常情况,但如果没有系统、规范的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和实训,辅导员就容易进入两个误区,一是将思想问题当作心理问题,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来处理心理问题;二是将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用心理咨询的方式来处理思想问题①。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有轻重缓急之分,对于比较轻的一些心理危机,辅导员或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可以进行开导和干预,辅导员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可以发挥自身与学生联系紧密了解情况的作用,但对于较为严重的心理危机事件,辅导员自身能力有限,在必要时要进行转介,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上,大部分辅导员只能做到发现和关注,更深层次的判断和处理,需要更专业的心理临床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进行指导和治疗。要及时借助医院等专业心理健康诊疗机构进行干预,防止延误最佳干预时机,造成情况恶化等。案例中,潘某心理问题主要受家庭因素的影响,辅导员和学校对此已无法再做更多帮助,因此,潘某的父母已将该生转介到校外医疗机构,借助第三方力量,持续性的对其进行心理治疗。
(三)强化心理知识及技能培训
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要提升自身危机处理能力,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通过及时的发现和沟通交流与学生建立起关系,获得学生的信任进而获取足够的信息,以便能在危机萌芽时就能顺利干预和解决,或在突发性心理危机事件中及时、高效的收集信息,能在危机发生时临危不乱,最大限度避免心理危机事件对学生产生更严重的影响。辅导员要通过学习,掌握交流、倾听、判断等危机干预技巧,培训相关危机干预的方法和步骤以及自我心理调节和恢复能力等,通过自身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使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工作向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学院(心理工作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四级工作体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要对班级心理干部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定期进行心理知识宣传和培训,常见精神疾病的识别与干预、自杀危机的识别与应对等相关主题的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使学生心理骨干能理解和掌握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应对措施,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及时发现和预防同学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并能积极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同学的心理健康意识。
(四)与家长紧密联系
在较严重的心理危机干预中,极易受到来自家长的阻碍,由于家长对心理问题缺乏科学认识,不愿意接受孩子有心理疾患,只是认为“不懂事,没有教育好”,根本意识不到心理危机的严重性,更有些家长认为,辅导员是学校的员工,为免责或规避学生在校突发事件发生所带的不良后果,而尽可能地让学生休学在家,因此会肆意夸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②。因此,辅导员在面对心理有异常情况的学生情况时,要及时和密切的与家长取得联系,加强对其各方面言行的记录和信息收集,以便在应对家长询问时能够成为工作的可靠依据。保持细致、耐心与家长说明清楚情况,对于严重的心理危机情况,要客观的说明其危险及危害性,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工作,让其能够理解配合和支持。
(五)加强突发事件事后续处理能力
由于心理危机事件本身所带有的突发性和严重性,辅导员在心理危机爆发后往往被危机事件所干扰,忽视了对危机事件后的干预。辅导员要及时做好危机事件的工作总结,总结此类危机事件的经验教训以便为以后再次出现类似情况后能更好进行干预。学生突发心理危机事件后,即使辅导员能够及时解除该次危机,这次危机事件也必然会给学生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个人甚至群体性创伤。因此,辅导员们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学生心理危机处理能力,将本次危机事件所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而且还需要逐步增强事后处理能力,辅导员不断加强实用心理干预技能等方面学习,提升自我在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做好善后工作,下一次再出现类似情况时能够及时进行干预。通常情况下,因某些个体心理素质差、应对能力和承受能力有限、又没有良好的社会支撑和帮扶体系,因而仅仅实施一次危机事件干预措施很难完全解除该次事件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甚至会出现反复无常或爆发新的危机的可能。据本次危机个案汇总分析,对于能够积极配合干预治疗、及时反馈和定期回访的学生,心理状态调整较快,可以很快投入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而对于那些不愿意配合的学生,则反反复复出现各种问题,严重的甚至出现休学和退学现象。因此,辅导员们必须充分重视心理危机事后的干预,时刻并长期关注该个体心理动态,持续监控,定期回访,并协调其家庭和各种社会资源对其实施援助。
注释:
①刘韵,程欢.辅导员发挥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作用案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4).
②杨静.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困境与应对[J].中国轻工教育,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