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视野下高校经济学创新教育思考

2020-11-19黄艳萍凯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双语经济学多媒体教学

■黄艳萍/凯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何以面对:高校经济学教学工作现实境遇

(一)老调重弹,教材内容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

就总体而言,目前国内经济学教材已经沿用多年,基本为引用早期萨缪尔森著作版本的内容。教材所宣教的大多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东西,难以用来说明现实中的问题,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在教材当中无法反映出来,甚至老生常谈的论调与时代创新发展往往格格不入。尤其是对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无法站在理论视角做出解释,未能客观地反映出经济学的时代主流发展趋势。处于这种没有理论更新的学科教材体系之下,往往使学生沦陷“学而不能,用而不精”教育误区,未能推促学生通过学术的视角,对现代经济学进行系统的了解,以致于大学生对现代前沿经济学者论点难以理解,结果是传统学术生搬硬套学了一萝筐,真正到现实当中都毫无用处。另外,现有的教材版本偏执于某种事物的介绍与证明,重在告诉学生一些东西,而对如何应用这些东西,却很少以具体事例现身说法,做出怎样应用好的进一步说明。结果是教与学均枯燥乏味,难有切合实际教书育人的真正成效。

(二)因循守旧,教学思路难以摆脱传统单一模式的束缚

概括来说,就是教学活动缺乏有效的互动,无论执教者还是受教者,都安于传统的条条框框。讲台上孜孜不倦的教鞭被紧紧攥住不放,学生课堂中身在神不在的思绪却在窗外天马行空。为何如此,不能怪我们执教者,也不能冤气全撒在我们的学生身上,要怪就怪传统因循守旧的单一教学模式。传统教育只局限在课堂“为教而教、为学而学”传统套路上,执教者就是注定要在讲台上苦口婆心演主角戏,而学生就应该是一个个满面虔诚的样子来做台下配角看戏的。结果呢,执教者偏执于“填鸭”式知识传输,唯恐听不到、听不够,总是要讲得越来越多,讲得越来越细。学生尽管被硬性灌疏地身心疲惫,也要诚惶诚恐地做好课堂笔记,所有这些似乎已成了一种规律,学的好与孬,就看课堂笔记记得怎么样。对原理如何而来、思路因何而形成不去思考,乐衷于死记硬背纸面上的东西,久而久之,有关经济学实践研究方法的锻炼培养被全然抛在脑后。类似这样缺乏互动性的教育模式,或许有人还在视而不见,但这方面的教育问题确实相当严重,是该到了下决心整改的时候了。

(三)囫囵吞枣,情景课堂过度依赖媒体气氛的渲染

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是心仪已久的事情,巴不得早见实效,但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等于从一个极端走向别一个极端,也是不可取的。多媒体教学,同样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教学形式,如果我们应用多媒体教学,只是简单的讲台角色转换,行使硬性灌疏之能,那么让传统执教者走下讲台便会变得毫无意义。要知道,多媒体作为时代科技的进步产物,积聚了集成广泛、控制灵活的多维信息化优势,因而备受执教者的推崇喜爱。应当承认,引领多媒体上高校经济学课堂是件好事,可通过图形与文本、声音与图像的形象传递,无疑会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能让执教者从繁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达到师生交流与人机互动的情景效果。但是,尽管多媒体课堂有着无比优越的优势,但并不应该由其全面取代导师式教学模式,经济学教学尤其不允许这样做。毕竟经济学属于抽象性理论思维,更是将数学推及图形分析罗列其中,类似这些,纯粹依赖多媒体课堂演绎是无法让学生消化理解的。因此,应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让执教者就此下课堂,传统课本、教案不应该全盘抛弃,我们要做改变的只是一些缺乏创新的陈旧意识与僵化观念,创新不是对以往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批判性接受,采取新旧结合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才是高校经济学教改的最终归宿。

二、如何不能:高校经济学教育创新改革思考

(一)能“五湖四海”,吸纳前沿理论扩展教学

经济学作为集大成的综合学科门类,无论学术研究还是教书育人,都要胸怀广阔,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广泛吸收学术上的前沿理论,甚至一些非主流观点。尤其在教学当中要留意学生的举止动向,抓住一切时机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其经济观察敏锐能力。就目前国内高校而言,所使用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教材均为《西方经济学》的教材,尽管此教材无论何种版本都有一定的系统性,但是没有办法全面的解释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种国家制度下所出现的种种最新经济现象。这分明在告诉我们从教者,以往的学术研究尚不全面,必须系统完善加强。这也在告诫我们,要胸怀宽广,要容得下五湖四海,在教学实践当中应与时俱进,配合主流观点讲解经济发展的不同动向,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种思维,多种方法。无论哪一类教科书都不能兼顾得下所有的学术观点,也不存在有哪一门教科书能囊括下所有的发展与新发现。应当承认,发展较快作为“经济学”的独门秘技,曾在经济发展史上做出过许多重大贡献。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秉承这样的思想,善于跟踪发现学术研究新成果,力求闯进学科发展的最前沿,为高校经济学教书育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能“循循善诱”,拓展启发教学传统模式

启发式教学,讲究教书育人“循循善诱”,这种课堂启发教学重在学习情景的启发设置,并适时拓展启发氛围,在情景互动中促进启发深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要求学生首先跟着执教思路循序渐进,借助执教者所提供情景条件,标定要解决问题的具体目标,启动思路,展开由表入理、由浅至深的深度思考,最终交流启发思考结果。经济学教育工作不应该停留在“唯教而教、就学而学”的浮浅层次,但也不应该秉持“一概而论”的教条主义观念,实施课堂启发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一种研究问题的策略,掌握实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固然原理结论重要,但它不过是在讲述一件事情,告诉人一个发展规律,而这样一件事情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发展规律是遵循一个什么样的脉络途径变化而来,理论解释不了,只有通过启发式教学让思维来告诉你。因此,在经济学教育实践当中,执教者不应该首先将结论概念抛给学生,要求学生首先做课堂“机械式”笔记,而是应当将学生的思维导入一个探究认识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并找对方法积极解决问题,最终由自己得出结论,明白一个道理。

(三)能“双管齐下”,力推双语教学创新途径

目前来说,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双语教学不力的弊端,已经被各大院校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并做为重要环节全面列入课程教改当中。在中国经济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大趋势感召之下,借双语教学展开经济学的系统传授已经破题,既是将国际经验转化本土化理的一个必然历程,也是系统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的最佳捷径,必须认真抓好落,切实抓出成效。但也不容忽视问题的存在,实践双语教学也应当注意不要出现别的问题。不能因双语教学影响到到正常专业课整体进行,开展双语教育必须脚踏实地,动真格的,而不是蜻蜓点水,做做样子。开展双语教学不应只看重形式,而应当突出重点成效,最终达到学生外语水平、专业理论双丰收,是一件鱼与熊掌兼得的事情。

(四)能“统筹兼顾”,做好传统创新结合文章

应看到,传统式教学固然存在诸多问题,但也并非一无是处;现代化教学模式先进的地方固然不少,也并是一点问题也没有,教学工作要取得进步,就必须各取所长,做好结合文章。要借助现代的多媒体传播方式做好经济学教学纳新的一面,并认真梳理出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整框架,在此基础上,将图形分析、统计资料穿插进来,以情景投入展示课堂效果,进一步增强互动课堂的直观、生动性。但也应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缺陷和局限性。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传播手段的应用,系统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并驾齐驱,开辟合作育人新模式。基于此,执教者可以随时在教学网传递教学课件,学生可以随时调阅下载,达到共享资源的目的。同时,为释疑解惑,学生也可随时结合遇到的具体学习问题,随时向执教者请教,达成人机互动、教学并举的真正目的。

三、结语

经济学作为我国高校各财经专业主干课目,其涵盖教学领域较广,具有无可替代的专业权威性。进入新时期以后,经济发展新形势迫切需要高校创新经济学教学模式,创新经济学教育途径有很多,关键看如何落实,怎样取得成效。

猜你喜欢

双语经济学多媒体教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首届中国应用经济学年会在京举行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雷人的经济学原理
浅谈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
学生眼中的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