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
——以南通理工学院为例

2020-11-19陆可可南通理工学院图书馆

长江丛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岗位图书馆培训

■陆可可/南通理工学院图书馆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其影响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它突破了时空限制,以快捷、自主、互动等优势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改变。高校大学生是使用互联网的主力军,对于新媒体的接受程度和传播能力都非常快,QQ、微信、微博、网络论坛等是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学阶段是年轻学生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时期,新媒体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在这一阶段,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新媒体的渗透对他们的思想教育起着深远的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章制度不完善

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虽然共同设立了《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但很多高校图书馆对于如何实行这一办法缺少优秀的借鉴对象,管理经验不足。受到客观因素影响,图书馆的勤工俭学工作普遍存在招聘学生随意、岗前培训不到位、学生更换过快、薪酬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在图书馆进行勤工俭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初次上岗,工作主要就是去缺少人手的地方,一般是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简单介绍解就仓促上岗,有应急、充人数的嫌疑。另外,勤工俭学的学生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工资待遇都一样,不能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奖惩原则。由于在工资待遇上没有差别,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没区别,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拖沓、懒散的状态,干活时拖拖拉拉、偷懒怕苦,值班时埋头看书、应付了事。因此,如何科学地评估学生的劳动成果,从而公正地对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恰当的薪酬,也是高校图书馆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育人功能薄弱

受到勤工人员人数的制约,本校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岗位基本安排在流通部,学生只是单纯地做些图书上架、打扫卫生、配合值班等机械性的工作。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来图书馆只是为了完成上班任务,不注重学习,忽视了在勤工俭学过程中的锻炼,这种情况只能在经济上对勤工学生有些许帮助,基本上起不到勤工育人的作用。

(三)勤工岗位多,工作人员少

因为本校是民办院校,受到学校勤工俭学的资金限制,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学生数一般是维持在12人左右,这就导致勤工俭学的学生数和实际岗位需求无法保证同步增长。受到人数的限制,本馆勤工俭学的岗位只能安排在工作量最为繁重的流通部,而像图书馆其他部门,如信息技术部、采编部等,就分配不到勤工学生,这也无形中影响了图书馆的日常工作。

三、新媒体在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中的应用

国内有关新媒体对大学生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就业信息宣传、导向作用上等,鲜少有关注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勤工俭学活动及培养模式的研究。

(一)利用新媒体宣传勤工俭学工作

勤工俭学的兴起和发展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一个趋势,参与勤工俭学的学生不仅是勤工俭学的学生,同时也是图书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中的一员。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图书馆可以把勤工俭学的学生定位为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好这些学生,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工作能力,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其服务意识,满足其参与社会实践的需求[1]。图书馆可在相关网站、微信公众号上建立勤工俭学专门版块,加强宣传工作,展示勤工俭学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表现、勤奋刻苦的工作态度,宣传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以起到激励他人的效果。

(二)利用新媒体管理勤工俭学工作

1、重视勤工俭学学生的招募及岗前培训

图书馆可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例如利用“志愿者打卡器”等APP、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与学工部门合作,就图书馆选聘勤工学生的计划数、岗位要求等进行信息发布。广大学生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得知图书馆最新的勤工岗位设置,进行在线报名,学工部门、图书馆可以及时获知申请学生的应聘信息,学工部门按计划数提供一定的学生人选报给图书馆进行面试,考察学生对应聘岗位的认识、态度等,确定选聘的学生与图书馆工作的要求是一致的。

岗前培训是做好勤工俭学工作的重要前奏,包括思想引导和工作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可以让学生明确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服务第一、读者至上”,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传统的勤工俭学岗位培训多集中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现场示范和口头教授形式,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而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线上培训,究其原因是线上培训如慕课课堂在线视频教学、阅读培训文档等可以让学生的时间安排更加自由,培训地点更加机动,培训方式也更加开放。新媒体对提高大学生参与勤工俭学培训的可能性,保障勤工俭学岗位的正常运作,最终实现勤工育人起到了重要作用[2]。

2、建立科学的勤工俭学激励机制

高校图书馆对勤工俭学工作应该有完整、合理的考评制度。图书馆要对学生的勤工俭学工作情况进行定时的考核,通过工作中的表现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在分配制度上要打破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要根据工作量和工作强度给不同的工作岗位制定不同的工资标准,适当提高劳动强度大的岗位的工资待遇。图书馆还可以把优秀的勤工学生上报给学工部门及学生所在院系、班级,利用新媒体大范围地宣传这些优秀学生,以此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图书馆勤工俭学队伍中,这既锻炼了自己,也为母校的发展留下自己的映迹。

(三)打造勤工俭学工作多媒体互动平台

高校图书馆可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专门的勤工俭学交流公众平台,建立勤工学生心得体会专区,让学生在平台上畅所欲言,交流经验,及时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使学生们能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勤工俭学互动平台的建立可以让舆论的声音影响更多的人,让学校了解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的进度,让一些对勤工俭学工作存在偏见的人转变认知,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培养学生自主、自强的意识,同时也可以打造图书馆勤工俭学品牌文化。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的勤工俭学工作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制定科学的勤工管理制度,充分把握勤工俭学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态,使得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能更加的人性化和科学化。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的和谐发展,将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发挥出最大效用。

猜你喜欢

岗位图书馆培训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教师培训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会议·培训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会议·培训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图书馆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