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高校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机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

2020-11-19广东白云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考核

■陈 婷/广东白云学院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蓬勃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渗透到了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各个环节当中,例如:外语教学者在传授语言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目标语国家的文化;高校外语专业在课程体系中增设了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外语教学研究把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授课方法作为一个重要的视角,并为其归纳了文化讲座、关键事件、文化包、文化群、模拟游戏等方法以及教学者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跨文化项目引进融入课堂,并通过实践将跨文化意识转化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等。

与此同时,作为检验上述跨文化教学成果手段之一的课程考核机制,亦逐渐得到了关注。在各大院校跨文化交际课程改革的探索之中,考核机制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一、高校跨文化课程考核机制的改革现状与评价

常见的课程考核创新方案降低了终结性考核的比重,提高了形成性考核的比例,且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亦多种多样。

具体而言,成绩设置方面,期末考核的比重降低至40%,将过程考核的比重提升至60%,改变过往只由期末考试“一考定乾坤”的模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整个学期过程里的表现,避免“平时不学习,临时抱佛脚”的情况,提高学生在每个学习环节的参与度。不过,对于学生学期过程里表现的评价,不是由任课教师单凭主观印象决定,而是由针对过程里每个任务的客观考核组成的,以实现考核的公平公正。

在考核内容方面,分别考核跨文化通识、思辨能力与实践能力。跨文化通识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艺术、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相关的知识性内容; 思辨能力要求学生在事例中辨认出本国与目标国家的差异,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判断出合适的交际策略或总结经验教训;实践能力主要是针对学生在交际场景中的言行是否恰当得体进行考核。

在考核方式方面,一是通过阶段性测验与小组演示方式,考核学生对知识性内容的掌握程度;二是通过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的读(观)后感、课程论文、文献读书笔记等方式,考核学生对跨文化现象的思辨能力; 三是通过口头对话、情景模拟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在实际交际方面的实践能力。

尽管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的改革目前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开展着,但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施之后,改革者们亦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在考核方式方面,已有教师指出:

(1)过于频繁的小组展示容易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而且当组员数量较多时,真正的任务实则只由一两名成员包干完成,团队协作能力并未得到充分的锻练,统一的评分也未显示出公正公平;

(2)采取命题方式的口头对话或情景模拟亦有其局限性,学生在类似的活动中习惯于背诵教材中现成的交际句型,以致于大部分学生所说内容雷同,缺乏独立思考;

(3)读(观)后感与课程论文等考核方式也存有弊端,拷贝或抄袭网络资源等现象无法杜绝。

而在内容方面,笔者发现,其中针对跨文化实践能力的考核重点主要集中于理解文化背景较深的词句以及实施日常交际行为策略(例如,给美国人送礼时是否应该附上发票)之上,鲜少涉及跨文化意识在生产活动或商业活动中的转化,即学生是否有能力利用跨文化知识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这一点在目前的课程考核机制中并未得到检验。

二、促使跨文化课程考核机制改革的外部需求

然而,考核学生是否已具备将跨文化意识转化为生产活动或商业活动的能力,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对于市场而言,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在海外是否能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海外本地化程度。优秀的本地化不仅要保持本国文化,同时还要顾及他者文化中的偏好与禁忌,这一过程与跨文化交际(传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例如,曾有论文评价,手游“王者荣耀”海外版在许多国家的不俗成果,离不开其良好的跨文化交流与融合:一来其本地化做到了尊重目标国家的语言习惯,针对目标国家设置对应的语言系统,方便外国玩家进行各项阅读与操作;二来在人物角色外形设计上满足了目标国家人民的审美需求,例如针对欧美市场时,将国内版本中按照东方审美设计出的阴柔的女性形象,调整为欧美审美主流中的强壮健美的形象,同时对男性英雄的身材也按照西方男性的比例进行了调整,使其显得更魁梧雄壮;而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海外版在保留中国历史人物角色、为海外玩家营造神秘感之余,还增添了许多如神奇女侠、蝙蝠侠等深受欧美民众喜爱的漫威人物,在文化认知上拉近了游戏与玩家的距离。

跨文化意识除了在生产制作中被转化为成品以外,还可被转化为战略,辅助经济效益的提升。例如,携程UED日常网站全球化交互设计团队(2014)基于其工作经验曾利用跨文化研究领域中的文化维度模型,对目标国家进行描述与分类,从而辅助市场战略的调整。该团队将目标国家定义为高权利国家与低权利国家、集体主义国家与个人主义国家、男性化国家与女性化国家等。在群体容易偏向于领袖决策的高权利国家里,更多的引导、推荐与营销可影响客户的选择。在不易受控制而偏向于独立决策的低权利国家里,提供客观信息供客户自行决定可使顾客感受到必要的尊重。在个人主义国家里,人群重视的是自身的价值与需求,偏向于依靠个人的努力谋取利益。在这情况下,“猜你喜欢”这类根据浏览记录智能推荐的个性化功能可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而在集体主义国家里,人群依赖于集体带来的安全感,并会随主流价值观做决定。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口碑榜”、“热销榜”等从重推荐,可收获更多的客户。另外,针对自信进取的男性化国家,在内容管理上适合激情、平直的话语表达方式;而针对谦和、内敛、宽容的女性化国家,应避免激进与冲突,强调感官上的体验与享受,如高质量的图片与音乐等。

三、针对跨文化课程考核机制后续改革的建议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可以得知,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停留在教材上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习俗禁忌,也不仅仅是课程论文或读(观)后感所引用的理论框架,它同时也可实实在在地被转化到生产活动或商业活动的实践当中,并帮助其创造经济收益。因此,检验学生在学习之后是否具备此类实践能力,是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的。基于这个需求,笔者特此对高校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考核机制创新提出以下建议:

从整体上来说,将项目驱动法引入考核机制之中。在学期之初,成立学生项目团队,布置简易的网站界面国际化、软件界面国际化、游戏界面国际化或产品广告国际化等项目,各团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一个目标国家进行本地化方案的设计,成果验收时间为期末,占课程总成绩的40%。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一开始便明确了本门课程的终极考核任务,并且了解到,为了顺利完成这一终极考核任务,他们还需掌握好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否则都有可能影响到项目的最终成果。通过这一方式,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团队协作能力,因为单凭个人是很难完成项目方案的全套设计的;另一方面,学生如果想要做出出色的一个国际化/本地化方案设计,除了具备必要的跨文化知识以外,还需拓展文案、美工、摄影、计算机技术、市场营销、公关等方面的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鼓励学生涉及多个专业领域,从而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从过程模块来看,学生在顺利完成项目设计成果之前,还需要通过学习各种跨文化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并通过考核来检验各个环节的学习效果。首先,与目标国家政治、经济、历史、地理、艺术、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相关的知识性内容,对于项目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是设计灵感来源的基础,其学习效果除了可以通过课堂测验、小组展示等方式以外,还可通过课堂知识竞赛进行考核。其优势在于可活跃考核时候氛围,不似课堂测验般严肃沉闷。针对知识性内容的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20%。

其次,目标国家人民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对项目设计的完成亦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似知识性内容般客观直接,而更多依赖于交际语境的影响。因此,对于这一模块的学习效果,可通过情景模拟及口头对话的方式,考核学生在交际情景中做出的交际策略是否适用以及言行是否得当。针对策略性内容的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20%。

再者,当学期过半且学生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开始进行项目设计的构思之时,需要寻找相应的跨文化理论框架去验证自己的构思是可行的。故而,跨文化研究领域中的常用理论框架,是项目设计得以成型的支撑。对于理论框架学习效果的考核,可通过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学生在课程论文中结合某一理论,论述其项目设计构思的可行性,其论文成果占课程总成绩的20%。

而针对上文提及的在小组考核中任务由一两名成员包干完成而所有成员却分数统一的不公平问题,可引入“过程记录手册”进行解决。每位学生利用该手册,以书面的形式汇报个人在团队成果汇总之前所承担的任务模块及其“半成品”的效果,如在演示文稿中承担了哪几张幻灯片的制作或在项目设计中完成了哪些方面的工作等。过程记录手册随团队成果一同提交,教师可根据该手册中记录的内容并结合每项分工的难度以及对团队成果的重要性,对每位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公平公正且有区别的考核评价。

四、结语

反观上述建议的跨文化课程考核机制改革方式,我们所能得到的不仅仅是学生综合成绩的各项组成部分,其最终的目的仍是通过考核方式的设置,动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使其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更贴近市场发展的需求,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考核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