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方式

2020-11-19王学森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学生

■王学森/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一、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校期间面对着各式各样的压力,有学习上的压力,生活上的压力,走入社会就会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问题,就业是双向选择,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出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的能力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有一定作用的,是缓解就业的压力与困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时代,把握时代的机遇,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能够开发学生的潜力,社会提供更多有用的人才的同时,能够减少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社会的压力,能够在探索中寻求商机,创造收益。而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的大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强化自己,帮助自己找到适合的定位,并且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第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训有助于推进社会的改革进程,促进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一旦拥有了创新创业能力,就能够带动各个行业的发展,改变原有的固步自封的局面,推动社会的进步。,这同时也要求大学生应该与时俱进,发展更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断的融入社会的发展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同时学校应该有针对性的给予大学生鼓励,比如鼓励他们创建创新创业协会,树立良好的创业概念,帮助大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

再者,各个高校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训课堂,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他们的能力,使得他们在走入社会的过程中成为真正的精英。这还要依靠于全体高校的共通努力。当下的大数据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创新创业能力就是这个生产力的最大助力点。而大学生属于刚迈入社会的初级阶段,所接受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较多,缺乏实践经验,这使得他们更应该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并且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为以后的职业道路奠定夯实的基础。

二、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大学生的数量逐年递增,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缺乏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恐怕难以满足巨大的就业需求量。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也是我国教育的最终任务之一。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其创新兴趣或缺乏意志力,缺乏创新意识。高校也缺乏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学生不能够抓住机会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创业的成本过高也是问题之一,这些都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不足的原因。

(二)缺乏专业性的人才

大数据的背景下,我国教育行业逐渐融入了信息化的辅助教学技术,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同学都接受了科技带来的好处。但是在创新创业的指导工作中,如果缺乏专业技术或者是理论知识的支持,那么就会直接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没办法解决,或者是缺乏系统的指导导致大部分同学在创业过程产生迷茫感。大数据的确给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很多机会,但是也存在了些许挑战。这些人才不光是要自己主动学习和实践,他们还需要老师专业方面的指导,现阶段很多高校的教师缺乏专业培训,甚至是学校不重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没有这方面的教学经验,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三)相关部门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扶持的力度不够

相关部门已经制定相关的政策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认识到这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并鼓励高校重视该问题,但在该过程中没有给予最大的帮助。如果缺乏条例方面的专业指导,就使得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进展缓慢。也就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资金不够,学生不能够亲力亲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同时,师资力量不达标,教师没有得到专业的培训,缺乏完整的教育理论,没有教材的指导,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无法走向正规化专业化,不能真正的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的烦恼和困惑。没有社会经验,学生刚出校门,没有社会经验,也没有创业资金的支持,非常影响创业的进程发展,他们对相关的制度和条例不熟,不能够完全掌控局势,更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学习环境和条件,这也是一个问题。

(四)当代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主动性

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生,更多的是享受科技带来的好处,缺乏主动探索的激情和热情。所以他们的创新创业思维会受到,老师同学,文化环境,高效环境的制约,导致对创新创业问题的认识不足,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就业难题。而高校本身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方向不够明确,学校的学习气氛不够浓烈,使得大学生缺乏对于创新创业的意识,自然而然的就缺乏主动性。同时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无法运用到实践,这也影响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阻碍创新型人才的发展。现在国内的高校有这样一种现象,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知识的培养是有针对性的面向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同学,但是所有的同学都需要就业,也并不是只有学习好的同学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这些行为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大学生就业水平的发展,使得他们对于创新创业失去信心,去主动探索的兴趣。

三、大数据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方法策略

(一)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对于很多在校的学生来说,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这是他们寻求就业机会的立足之本,因为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更替很快,就业问题成为很多大学身苦恼的问题,他们必须具备足够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应对就业中的各种困难,才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他们不单单要有理论知识,还应该结合自己所学,结合单位所需,发挥创新精神,运用到实践中去。他们需要不断的吸取经验,不断的提高工作能力,在实践中应用创新创业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大环境下寻求不变之本。当然,学校也一定要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正确观念和意识的培养,能够顺应历史的洪流,不断向前,能够把握时代前进的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了解社会对于人才种类的需求,提高信息的收集能力和共享能力,更好的融入大数据时代。高校也应该做出自己的回应,丰富教学的手段,提高教师创新创业知识的普及,保证创新创业的有效实施,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的培养,使得他们取得不断的进步,能够在社会中立足。

(二)高校层面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高校首先应该完善教师的机制,提高教师创新创业专业化知识的培养,让他们有意识的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以及创新创业方面的困惑,并且提供相应的指导方案。通过建立共享开放式的资源平台,使得学老师能够相互学习,完善教师的信息网络,加强教师专业性技能的培养,引用更多的运用信息化科技化的教学模式,不断的引用高层次的人才。也可以增加教学的方式,比如通过网络课堂,可以和其他高校进行连接,其他高校有经验的老师来给学生普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专业知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共享平台,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姐能够让大学生摆脱传统的思维,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能够让他们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相关部门层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的方法

大数据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离不开相关部门条例的支持,首先相关部门要大力的推进大数据的建设,增强技术保证。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困惑,提倡公开公平的竞争,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努力激发大学生创业创新的主动性,开阔大学生的思维。其次,相关部门要提供更多的就业平台,实现公开化透明化的招聘。最后相关部门应该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使得学生在学校就能学习更多的关于创新创业的知识,提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得学生不再是纸上谈兵,能够在学校生活中将学习的内容得以实践。

四、总结

大数据背景下的全球化共享经济对各个行业都有着前所未有的革新意义,包括教育业也深深的收到影响,能够结合大数据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就业问题,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这需要学校,政府和学生个人的配合,也需要企业的带头,进而为社会提供符合现代化发展,推动行业进步的综合性人才。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学生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抄能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