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传统节日,构建班级文化
——以南通卫校护理专业为例

2020-11-19张亚静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长江丛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弘扬中华

■张亚静/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从十七大提出“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到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到“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各大学校展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建设已然成为学校的软实力之一。2017年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1]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和精髓,我们将其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既是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为社会输出高素质专业人才做准备,更是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然而,现实中高职校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分析南通卫生高职校护理专业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及实施策略,以便日后更好地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下的高职护理班级文化建设。

一、现状分析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传统节日的情况

1、缺少有效重视

高职校作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的主要阵地,重视专业技能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主要表现为缺少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展的相关活动缺少持续性和深入性、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和宣传的缺失等。传统节日作为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校园文化宣传中也常常随着节假日的到来而被遗忘在角落。

2、缺乏系统性宣传教育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很多高职院校也在思想上重视起来,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忍的。对此,我们针对高护18级学生进行了传统节日的问卷调查和随机采访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表示校内传统节日宣传活动主要以讲座、节日前的橱窗板报等形式展开,其中多是学生代表参加,全体参与的节日活动很少,75%的学生抱有参不参加无所谓的态度。这些情况多是因为宣传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活动过程缺少系统性和连贯性以及活动内容未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导致,因此传统节日的宣传活动较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成效。

(二)护理专业班级文化建设情况

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明确的方向,规范着全体成员的观念和行为朝向一定的方向。[2]班级文化形成后将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学生。在平时的高护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发现班级文化实现形式固化并趋于雷同,在我们所做的18级高护专业班主任问卷调查“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您是如何建设班级文化的”一项中,结果显示大部分班主任更加重视学生成绩和四自管理[3],组织的班级文化活动也多为了参与评比,并不是为了学生自身的发展服务,更不用说有计划有规律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班级文化建设。

(三)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参与情况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对节日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又浮于表面,对节日背后的文化深意却知之甚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国家将清明节、端午节等列为法定节假日,学生们表示支持,但更多的是出于有假期的考虑,并非会去主动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习俗及文化意义等。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关于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45%的学生表示了解一些但是很少去做,主要是从老一辈那里习得,没有深入了解的意愿。

(2)民以食为天,不知从何开始节日文化与消费文化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传统节日成为促进消费的一种手段。在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传统节日给你带来的最大期待是什么”一项中,选择的最多的两个选项分别是“假期”和“美食”。传统节日韵味的淡化也是其在高职校遭冷遇的重要原因之一。

(3)全球化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了多元文化的融合。西方节日裹挟着西方文化冲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最为明显地体现在学生们对于圣诞节、万圣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的态度上,正如62%的学生在调查问卷“你更喜欢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一项中选择后者,在我们的随机采访中他们多表示西方节日活动形式更潮流、更新颖、更时尚。

二、实践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党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应当立足实践,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实现和谐班级文化构建,在我们自己的领域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真正地将弘扬传统节日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养的专业性人才。

(一)加强校园文化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

根据上述分析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传统节日的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可以开展相关课程并纳入考核,如增加选修课程,在课程中设置传统节日专题,给与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由被动到主动转化,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

(2)任课老师树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识,在专业课堂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如在端午节时,指导学生利用药学知识为家人制作防疫健体香囊;在重阳节时,组织学生运用护理知识照料敬老院的老人。既能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含义,又能让学生更加珍视自己所学的专业。

(二)班主任自我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挖掘传统节日的育人价值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价值观及自身素质和工作作风直接影响到班级精神文化的形成。[4]班级文化建设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上的缺失,主要原因在于班主任管理过程中思想层面的忽视以及自身对此了解甚少。因此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导力,需在平时的工作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可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比赛而比赛,而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学生群体与学生一起设计班会主题活动,让每一次活动发挥出切实的作用。同时,班主任应根据护理专业学生自身的特点,深度挖掘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教育意义。多给与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自我感悟的机会,认同我们民族节日的同时感受人文关怀。

(三)顺应时代发展,创新传统节日

学生对西方节日的喜爱并不是崇洋媚外的表现,更多的是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的。我们的学生年龄多聚集在16-20岁左右,这个时期的孩子热情好动、乐于接受新事物、个性张扬、追求刺激,这些特点与西方情人节的浪漫、万圣节的狂欢、圣诞节的神秘、愚人节的搞怪等不谋而合,所以才有了被西化的担忧。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你觉得弘扬传统节日重要吗”一项中,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因此,问题并不在于学生不认同传统节日,而在于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创新传统。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让传统节日也与时俱进起来。如针对学生缺少主动参与感受节日的现状,在端午节组织学生亲身体验采粽叶、备食材、包粽子的全过程,将以往“静态”过节变成“动态”过节,既能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习俗,又能缓解生活和学习上的压力。传统节日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尊重本土事实,还在于取他人之所长,西为中用。正值青春期的学生很多时候不善于向长辈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有效利用西方节日中的“母亲节”、“父亲节”结合古典文献中亲情的历史故事创设主题活动,过属于我们自己的母亲节、父亲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孝道思想。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弘扬中华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弘扬传统文化 “粽”下美好心愿
弘扬会师精神 不忘初心使命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