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快乐校园背景下的生本课堂教学之我见
2020-11-19彭朝霞湖南省津市市新洲镇新洲中学
■彭朝霞 肖 俊/湖南省津市市新洲镇新洲中学
前置性学习 主观能动性 小组合作
一、前言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者的教和受教育者的学形成的双边活动。而生本教育则是基于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基础上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和理念。教是为学服务的,学生是主人翁,教师只是引导者。也就是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怎样才能通过我们的教育真正地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又以教促学呢?
二、打造健康快乐、好学上进的校园环境
存在决定意识。这个存在,就是环绕在我们周围的环境,而直接影响学生的环境主要是指家庭、学校以及周围的同学、朋友关系等等。马克思说: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环境是构成人的发展的大前提,是人发展的根本条件。学生正是自我意识飞速发展、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好的学习环境和对的人际关系会不断促进学生主动去接受、去探索、去产生新的健康向上的认知与情感需要。
“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为学生建造一个健康快乐、好学上进的校园环境对生本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比如积极向上的校风、整洁的校园、团结协作的同学关系、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精心设计的文化信息源等等,健康向上而又丰富多元化的校园环境无时无刻不对学生进行着有利、积极的刺激,它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一个整洁的校园内,学生会觉得随地吐痰、随手乱扔是可耻的;在一个安静的校园内,如果有学生大声吵闹,一定会引得周围诸多同学的厌恶;在井然有序的食堂排队中,随意插队的学生内心会受到谴责;在一个有着浓厚、良好文化气息的校园,学生也会不自主地约束住自己不文明的行为,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改变、适应,力求与周围高雅的文化环境融为一体。
校园环境的美化、优化,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又制约着他们的行为,使之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润物细无声”,健康快乐、积极上进的文化氛围会让学生犹如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不可自拔,不断激发了他们新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了智力的发展。正如有的心理学家所指出的:“智商在丰富的环境与贫乏的环境中能够上升或下降,并确实上升或下降了”。更可贵的是,学生在智商的上升、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新的学习兴趣与动机的形成过程中,他们是自主的并快乐着的接触、接受校园文化信息,然后外在的影响内化成了自身的优良的个性品质。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严格落实其前置性学习
“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人的自我意识,表现为通过主动的实践活动去认识和改造外部环境,去认识和改造自我”。由此可见,主观能动性关键在于“主动”二字。“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一切认知活动便需要学生个体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教师的作用是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主人翁感,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很早以前陶行知和叶圣陶两位大教育家就已经很生动地说明了生本教育的真谛:教育不是强迫学生去学习,教师需要注重学生自身的“内驱力”对自己发展的作用,“教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教”。两位教育家均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学生自主学习、自学自励,把知识硬灌给学生,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知识又还给老师了,只有让学生自由地主动地去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产生主人翁感,才能形成他们对待学习任务的自觉态度和创造精神,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要想充分调动并让学生一直保持高涨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具体实施在生本课堂教学里面,最关键的便是要让学生在课前带着老师预先设定的问题,去自觉主动地进行前置性学习,教师再以学去定教。所以先学是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是小组学习的基础,是知识获得的根基。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必须要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那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将只是一串不能引起清晰表象、不表示明确意义的文字和符号,学生是不能真正了解的,因此前置性学习非常关键。比如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诗歌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几种植物种子传播的过程。“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微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纷纷出发。”“苍耳妈妈给孩子们全身武装,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就能走到田野、山洼。”,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就必须布置好前置性作业,预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比较蒲公英、苍耳等植物的种子,对这些植物及其种子获得必要的认知,形成感性认识,再通过想象、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理解课文,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后将会大大激发他们继续探索植物奥秘、获取更多知识的兴趣,这样又做到了以教促学,学生在整个探索、学习、巩固、创新过程中,主动学习便一直贯穿其中了。要是学生在课前根本不知道蒲公英、苍耳的种子特点,那么再优美的句子,也引不起共鸣,更不会激发其主动学习、思考、分析课文的精妙之处了。那么以学定教、以教促学也就成了空谈。
四、强化小组合作、强调人人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是生本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社会性对话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碰撞出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以及沟通、合作、交往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是前置性学习,也可以发生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性格等具体情况,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双向选择合作小组,一起协力完成小组学习任务,细分工、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参与,每位学生都要承担具体的小组分工任务,各司其责,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只有当全体组员各自都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小组的总任务才能顺利完成,只要有一个人的任务没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便会搁浅。也就是说小组学习需要建立一种积极的相互合作(我觉得更像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小组目标相互依赖,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每个成员的小目标一一完成好,小组的总目标才能得以完成;小组资源必须共享,小组成员各自的资源最后需要一环扣一环,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圆满;小组最终的评价亦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离不开每一位成员的努力。其他同学做得再好,只要有一位同学有偏差,整个小组也会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引发连锁反应。
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心得(无论多少,无论对错)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对自己组员的学习情况提出异议,质疑、驳疑,再交流、讨论,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组内成员之间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充分挖掘学生个体的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热情,开展互学、互查、互评,互相促进、团结协作,取长补短,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充分利用我们打造的积极向上的快乐校园环境,比如,学校板报内容的更新、教室一角、英语周、经典诵读活动、艺术节、书法大赛等等。在学生分组汇报合作成果时,还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仪式感,让学生在小组汇报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发言,从敢说到会说,做到说话有艺术并有自己的思想和特色,提高自己的情商。
一所好的学校,需要打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快乐校园环境,一个好的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断否定、肯定,模仿、超越,不但学会了自主学习,还学会了怎样协作;不但提高了智商,还培养了情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得有成就感,更乐于主动学习。总之,生本教育理念支撑下的课堂应该基于一个充满生机的快乐校园环境,教育是唤醒、是激励,是充分调动,是催生内化,“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教”。我想,这才是生本教育模式所应该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