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浪漫主义影响下的俄国文学
——以《高加索的俘虏》为例

2020-11-19曹馨媛山东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吉斯普希金俘虏

■曹馨媛/山东师范大学

一、前言

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欧洲首先兴起的文学思潮。俄国浪漫主义虽起源于欧洲,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征。受1812年卫国战争影响,曾经征战到欧洲的俄罗斯年轻军官们意识到本国与欧洲国家的差距,想改变落后的现状,缩小与欧洲各国的差距,积极创建各种政治团体,欧洲革命思想开始传入俄国。同时,人民意识的觉醒和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催生了一种风格明显的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并在19世纪前20年成为主流思潮。高尔基根据政治态度和阶级立场的差异把浪漫主义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消极浪漫主义,另一类是积极浪漫主义。他认为,消极的浪漫主义使人逃避现实,与现实相妥协,让人沉浸在自己的内心的感性世界之中;积极的浪漫主义则增强人们内心的意志,使人们具有对抗压迫的勇气和理想。茹科夫斯基是消极浪漫主义的代表,普希金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通过研究普希金的作品,可以清晰地总览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色,从而深刻地了解浪漫主义文学内涵及其发展史。

二、理想化人物形象与浪漫主义

《高加索的俘虏》是普希金“南方流放”时期完成的浪漫主义长诗,作品中的男主人公原本是俄国上流社会的贵族青年,但是“利禄和浮华已不屑一顾,奸黠的诽谤他无法容忍,狡猾的流言也使他厌恶”①。他为了摆脱生活的枷锁,追求自由的生活,奔向大自然,但他不幸被抓为俘虏,囚禁在高加索山崖。车尔吉斯姑娘对俘虏一见钟情,每天给他送来马奶和美酒。两个人经常互相安抚,但俘虏已经对爱情失去信心,面对车尔吉斯姑娘的真情告白,他也冷漠地拒绝。车尔吉斯姑娘选择成全俘虏的愿望,趁车尔吉斯战乱之时,她放走俘虏,自己跳河自尽。

作品中的俘虏是那样渴望自由的生活,但是他内心的矛盾也随着情节的展开逐渐显露出来。在爱情上,俘虏先是表现出对少女的好感,“他贪婪的灵魂却在追寻,悦耳言词的迷人的声音”②,并且接受少女的恩惠。在少女表达心意时,却说自己“戒绝了情欲”,让少女彻底死心。最后当两人一起走出村庄时,犹豫不决的俘虏却牵起少女的手,并轻轻的吻了下去,让一颗冰冷的心复燃。通过观察俘虏对爱情的举棋不定的态度和行为,可以间接了解俘虏内心对人生和信念曾有过犹豫和动摇。在被囚禁期间,俘虏对高加索的态度也经历了两个大反转,先是被抓时的厌恶,再到欣赏,最后彻底离开高加索,重新回到俄罗斯。虽然俘虏曾经把自由看作至高无上的追求,但相比于高加索充满危险的自由生活,俘虏更愿意选择没有自由的富足生活,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他不切实际的理想注定失败。

这样的人物形象,看似突兀夸张,其实有据可循。19世纪20年代的时候,当俄罗斯一批有思想有抱负的青年军官随着俄国大军越过蓝色的多瑙河进入巴黎时,他们在欢呼胜利的同时,也看到了眼前呈现出的一派他们不曾见过的景象,那就是西欧资本主义的繁荣。③年轻的军官学习了欧洲革命思想,意识到了国内的种种问题,极力想改变国内落后的现实,建立像西欧一样的国家。但这一阶级力量小,经验少,很多时候只凭空想和热情难以真正地解决问题,他们满腔壮志难以付诸行动,心中愤愤不平,想要逃离原来的生活。于是他“抛开自己可爱的故乡,怀着自由的快乐的幻想飞到了这个遥远的地方”,自由是俘虏“高傲的偶像”,“最后的幻想”。普希金正是通过俘虏这一艺术形象反映了当时俄国青年的状态,别林斯基曾说“当时的年青人特别喜欢这个角色,因为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在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④可见,普希金的创作取材于现实,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在作品中俘虏的所作所为都反映了当时年轻人的状态,同时表达年轻人追求自由平等的美好愿望。

诗中车尔吉斯姑娘单纯善良,她和男主人公性格、背景、三观各不相同,最后的悲剧似乎也是情理之中。主人公性格差异巨大,结局也令人痛彻心扉,展现了浪漫主义艺术特色的魅力。除了俘虏形象的时代特色,车尔吉斯姑娘的形象还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色彩,她对俘虏爱爱得直爽,爱得纯粹,爱得深沉。第一次见面时“他面前站着一个车尔凯斯少女,那样含情脉脉无限殷勤。”⑤车尔吉斯姑娘毫不掩饰自己的爱慕,对俘虏表现出自己的心意。少女直爽豪放的性格与高加索地区的民风民俗有很大关系,高加索地区山崖众多,野兽成群,大多数人都过着不安稳的生活,危险和未知是生活的常态,但正是这种山区的生活方式培养了他们的勇气。同时,车尔吉斯姑娘敢爱敢恨,对于命运的不公不妥协,勇于反抗。少女曾表示“严厉的父兄打算要把我卖到别的山村换取黄金,卖给个我根本不爱的人;但我要哀求我父兄转念,要是不……只有毒药和宝剑。”⑥即使无法得到真正的爱情,少女也不愿勉强和其他人在一起,普希金用直白奔放的文字描写少女的爱情追求,抒发了对自由恋爱的强烈态度,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也体现了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不愿与现实妥协,敢于挑战权威。

三、高加索的独特意象

来到高加索之后,普希金的生活十分艰苦,但是精神却十分振奋。在高加索,他的创作进入了“爆发期”,创作逐渐成熟和深刻,用雄浑的笔触创作了一系列作品表达对高加索美景的赞叹和自由朴素生活的向往。普希金写给列夫的信中说道:“我感到遗憾的是,你没有和我一起攀登别什图、玛舒克、铁山、石山、蛇山这五峰的尖顶。高加索地区,亚洲炎热的边疆——各方面都是十分新奇的。”⑦正因为这段切身体验,在《高加索的俘虏》中普希金对高加索地区的自然景观的描写才显得更加真实,抒发情感更加丰沛。

此外,诗中数次描写高加索自然风景,但每一处都完全不同,这也恰好烘托了俘虏在不同处境下的内心变动,普希金正是借高加索来表达诗的主题意蕴。在年少轻狂时,“我怎么能够忘掉那峻峭的峰峦,淙淙的流泉和荒漠无际的平原”,高加索是俄罗斯青年心之所向的自由天堂。在被车尔吉斯人抓住时,“矗立着巍峨的高不可及的大山,还有这帮强盗们的巢穴”,在俘虏眼中高加索成了强盗们的法外之地。当俘虏对囚禁的生活感到麻木时,“山峰像白云的长链岿然不动,庄严伟大的厄尔布鲁士,双头巨人,闪着冰雪冠冕,白皑皑地在群山环绕中高高耸立在蔚蓝的天空”⑧,俘虏失去生活的信心,高加索就像一座逃不出的牢笼。但是,俘虏在高加索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让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畅快,于是开始留意身边的景色和生活,他发现哥萨克人的生活是无忧无虑,他们天生血液里就流淌着对战争的渴望。此时的高加索已不再像从前一样到处都充满罪恶,而是感受到了这个民族的朴素,豪迈和勇猛,同时也对高加索地区的自然景色、万里冰川、辽阔平原产生了喜爱之情。

四、作品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互

如果说浪漫主义的特征是作者用主观情感塑造人物,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那么现实主义便是不加修饰地通过真实的事件反映外部世界,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社会矛盾加剧,人们对俄国封建制度日益不满,对俄国未来的失望远远超过希望。在这种背景下,俄国现实主义文学逐渐产生。其实,现实主义还未正式形成之前,以普希金、莱蒙托夫为代表的俄国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在作品中已经有了现实主义的因素,甚至在现实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主流文学时,浪漫主义也没有完全消失——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一直保持相互交融的状态。比如《高加索的俘虏》,这不仅是一部单纯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交响曲。在小说的结尾处,车尔吉斯姑娘跳河自尽,俘虏没有救她,逃走了,这显然与浪漫主义中完美、崇高、无私的人物形象背道而驰。普希金曾这样解释道:“有些人对于俘虏未能投入河中把我的车尔吉斯女郎捞起来——哪怕是多少麻烦一下——表示遗憾;是的,我不得不在高加索那条河边挥泪:那里有一个人淹没了,却没有任何一个人去寻觅她;我的俘虏是个审慎的聪明人,他没有对车尔吉斯少女发生爱情,因此,他不去使自已淹没是对的。”⑨俘虏是感性的,他为高加索的美景感到痴迷,同时也是理性的,最后还是选择回到原来的生活。这种手法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特色的结合,表达了普希金对于逃离现实生活,奔向大自然这种不理智行为的否定。

作者还用大量生动的文笔描写了高加索地区的面貌,从自然风光到人文生活,从静谧辽远到电闪雷鸣,从安居乐业到战火四起。俘虏虽然是被囚禁在高加索时,一直都沉迷于高加索的自然风光,细心观察着车尔吉斯人的生活状况。在俘虏的眼中,高加索有时“仿佛是一幅绿色的被单”⑩,有时“雨水的急流翻滚着波浪,搜掘着峭壁,峻坡和悬崖,把千年古老的巨石冲开”,各异的车尔吉斯人可以是强取豪夺的强盗,也可以是殷勤好客的主人。在诗中俘虏毫不避讳地流露出对车尔吉斯人生活中那一份难得的纯朴的赞美:“他喜爱他们生活的纯朴,热情的款待,战争的渴望,潇洒自如的行动的敏捷,脚步的轻快,手臂的力量。”俘虏在高加索失去了人身自由,却获得了精神的自由。在高加索,一切都是奔放自由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则。这种对高加索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色的细节描写,以及从侧面烘托高加索地区景色优美的描写手法,是现实主义艺术表现特征的一种。在这部作品当中,我们能够看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风格的交互。

五、结语

《高加索的俘虏》是普希金在南方流放时期浪漫主义创作的巅峰,也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长诗的代表作。诗中以自然真挚的笔触展示了高加索地区的皑皑雪山、疾驰雷电、喧闹牛羊、车尔吉斯人的骠勇善战和热情好客,流露出俘虏对自由自在的山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由平等的呼喊,这种对理想的憧憬展现了一种积极的浪漫主义情怀。作者将故事情节与自然风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两者相互映衬,相互烘托,符合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典型特征,让读者体会自然清新的同时体悟到作者真情实感的投入。

注释:

③朱宪生.普希金传[M].辽宁:辽海出版社,1999.

⑦普希金文集(第九卷)[M].莫斯科:国家文艺出版社,1926:77.

⑨普希金著,彭淮栋译.普希金秘密日记[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吉斯普希金俘虏
俘虏
比雀斑更可爱
狼被俘虏
莎士比亚与普希金的《鲍里斯·戈都诺夫》
论美国非裔诗人C.S.吉斯科姆的“拖延”诗学及其族裔诉求
外星人
我曾经爱过你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看心理医生的吉斯
扮演普希金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