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社团管理模式与社团职能体现的关系

2020-11-19钟彦平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职能高校学生社团

■钟彦平/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高校社团背景

高校社团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作为高校中存在的非正式群体,在提升学生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此外,社团是高校学生活力的体现,对于新颖知识接受能力强,创新接受度以及能力强,服务社会发展。高校社团是学生物质以及精神财富的沉淀,造福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高校社团的发展已经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型发展开始转变,高校社团的发展已经不再仅仅关注社团数量,更多把注意力转变为社团其对学生素质提高,如何提升社团的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社团的建设使得社团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以及体现。

二、高校社团特点

社团普遍存在每一个高校,既是高校发展的产物,也是学校管理的见证者。不同学校有不同社团,社团之间的差异性大,发展模式以及发展路径都存在较大差别。但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高校社团形成了其自身特点。

(1)自发性[1]。与其他团体形成方式不一致,学校社团很多都是三两个志同道合同学或朋友基于某种共同目标形成的群体。成立社团的初衷可能是由于现实中尚未成立相关社团,抑或是目前社团的发展规划及路径与学生预期不一致。自发性侧重描述高校社团的形成方式。

(2)多样性。社团属于高校认可的非正式组织,高校提倡学生发挥自主性以及创造性开展各种社团,也会予以经费等政策支持社团活动开展。基于此,高校学生有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同时,社团参与者一般都是在校学生,一般学生只选择在大学阶段初期参加社团活动,社团成员更新快,不断有新生力量加入,而新生力量容易在新事物中汲取新的元素,开展多元化的社团活动。

(3)自组织性。社团活动的自组织性与自发性有很强的关联,自组织性主要指的是没有外部指令条件下,系统中各个部分会按某种既定的规则运转。自组织性与团队目标一致息息相关,一般具有同一目标的群体更容易自组织,群体中会进行分工,各个角色分工明确,协同合作,完成目标。高校每一个社团都有其自身规则,每个成员都有其职责并且他们会按这些规则行事,不需要学校再成立机构指导并管理社团内部。

三、高校社团管理模式

高校社团虽然在各个高校中有一定发展历史,但是对于社团的管理都主要依据个人的创造性,社团管理模式丰富化。接下来,本文就目前高校社团管理的模式进行提炼并予以讨论。

首先,从社团活动专业性来说,社团挂靠专业成为趋势[2]。社团属于高校民间组织,参与力量都主要是高校学生。学生受限于其思维方式以及专业知识,对于社团的发展以及活动的组织都受制于学生个人见识相关,发展不是基于理性分析得出的,也没有可实操的长远性发展规划。这一缺点的弥补主要通过外部力量补充。挂靠专业对于社团发展有重要辅助作用,将学生的创造力与专业知识结合,社团可以提升社团管理水平,社团发展将更具前瞻性。

其次,从考核来讲,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列入学分考核内容[3]。在之前高校社团发展中发现,很多学生参与社团主要是图新鲜,一旦加入之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实际行动推动社团的建立。而社团活动加入学分考核,是高校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举措,从制度上提升学生对社团活动的重视。学分考核是对社团管理来说,突破以往其整体自由无序的状态,让社团繁荣发展是每个学生的责任。

最后。注重社团品牌的建立。社团成立之初,只是服务于认可其价值的社团成员,社团主要处于生存并过渡到稳定发展阶段,并没有社团品牌相关概念。但是,在众多高校中,许多社团虽然名字不一致,但是它主要内容是一样的。品牌意识的树立,让社团更注重内部管理,提升社团营运能力,扩大社团品牌影响力。社团品牌的建立,是品牌社团成为学校一张重要的名片。品牌社团的打造,意味着高校社团管理朝着精细化发展。

社团管理模式的转变,说明高校社团在高校中越来越受重视,社团其地位、作用以及影响力已经与之前状态有很大差别。

四、高校社团职能

高校社团建立以及丰富是伴随提升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提出的,高校学生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他们的素质印记着时代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这个背景下,高校社团承担着相应的职能。

(1)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文化表征在方方面面,包括学校基本景观,学校制度等方面。文化体现在有形和无形等方面。而社团兼有,一方面,社团活动都需要通过一定方式表征,如在校园内拉挂的横幅,制作宣传活动的logo,这些都是社团活动有形的体现,它直接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另一方面,社团活动需要一定的精神理念作为支撑,精神理念属于无形的,但是它属于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总之,社团具有丰富校园活动的职能。

(2)提升高校学生素质[4]。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不仅包括于课程学习,还包括这种自发形成的团队。社团属于团队,它的成立、运作和管理都属于具有鲜明的非正式群体特征,如自发形成,自我管理。在运作管理过程中,学生肩负社团发展的重担,不断参与其中,并对其进言献策,壮大社团,提升社团的影响力。在学生管理社团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创新意识,提升高校学生的素质。

(3)辅助学校实施更有效的管理[5]。高校社团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作为非正式组织群体,单一社团的人数有限,但是所有社团一起,涵盖了大部分的在校学生。自组织形式的管理,学生对于管理方式具有更高话语权,作为群体一员,他们会遵守社团形成的规章制度。而学校的主要职责,也是审核并监督社团各项制度到位,并及时对社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保证社团的正常运转。因此,社团是一种重要方式,协助学校加强学生管理的方式。

五、社团管理模式与社团职能关系

社团管理模式主要是解决社团怎样更好发展的问题,而社团职能主要回答社团做什么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支持。

第一,社团管理模式的提升更好实现社团职能。社团管理模式如导师制,学分制,品牌建设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更好建设发展社团,让更高效组织社团,提升社团在高校的地位,强化社团在高校的地位。管理模式的提升是建设更好,更高水平社团的重要举措,而这一提升有助于更好实现社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素质以及更有效管理的职能。模式是实现职能的基础,两者是正向相关关系,即好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实现社团职能

第二,社团职能是社团管理的出发点。社团职能界定社团主要范围以及目的,它清晰界定社团究竟做什么的问题,而社团管理初衷是实现社团职能,它需要解决更好实现社团职能的问题。社团职能决定社团在高校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它对于学生素质的提升、学生的管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管理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行为,而社团职能为社团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第三,社团管理模式与社团职能相辅相成。社团管理模式与社团职能需要与时俱进,这两个部分主要是对路径与目标的讨论,缺路径重目标,无异于空中楼阁。而重路径缺目标,主要社团发展无所适从。因此,社团管理模式与社团职能绝不能缺其一而单独讨论,单独讨论对于社团发展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其存在的必要。

猜你喜欢

职能高校学生社团
督办职能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探讨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数字化时代政府掌舵职能的再思考
发挥人大职能优势 推动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突出人大特色 发挥职能优势 持续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