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认同视角下养老护理人员职业化路径研究
——以长春市为例

2020-11-19王菲刘映洁孙冬梅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职业化护理人员队伍

■王菲刘映洁孙冬梅/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据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将增到2.21亿。养老问题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如此庞大的养老需求使护理人员需求量剧增。护理人员作为最主要的服务提供者,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及精神关怀,是直接影响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队伍。但现阶段,传统文化观念认为护理人员工作就是服务老人,社会地位低下,导致其职业认同偏低。护理人员队伍建设也存在困境,工作任务负荷量高、薪酬低、临时工制度致使人才流失率高、专业老人护理技能缺失等,影响护理质量。

一、长春市养老护理人员职业化现状

课题组于2019 年11月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长春市三个城区中选择三家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调查,共发放240份调查问卷,回收218份,回收率90.8%。调查得到的职业化现状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养老护理人员性别失衡、年龄以中年居多

女性护理人员为192人,占总人数的88.07%,男性仅3人,占11.93%。护理人员平均年龄为45.3岁,40岁以上占60.55%,30 岁以下仅占1.37%。从以上数据看护理人员群体普遍年龄偏大,年轻的新生力量极度短缺,长期如此会导致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后继无人,不利于养老服务行业发展。

(二)养老护理人员学历偏低、素养不足。

218名护理人员中高中以上学历仅占22.46%,学历偏低且素养偏低。高学历人才匮乏使其职业化发展长期处于低迷期,队伍发展不稳定,流失率高。

(三)养老机构培训不成系统,资格认证混乱

调查显示护理人员仅有39人获得养老行业国家级证书,占17.89%;179人未获国家证书,占82.11%。51 人获得地方机构、培训学校颁发的结业证书,但有179人未获得任何养老业资格证书便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占82.11%。通过深度访谈和调查问卷了解到培训周期为一周的占23.8%,一周至一个月占49.5%,一个月以上占18.4%,未培训的占8.3%。护理人员虽有一定持证率,但都只限于初级水平,且从未培训却从事养老护理行业的大有人在。由此可见,规范资格证书认证以及系统化的理论培训和专业人员的指导非常必要。

二、长春市养老护理人员职业化困境影响因素

(一)优秀传统文化观念的因素

养老护理这一行业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人认为护理人员只是伺候人的保姆,门槛低没有技术性。但养老护理既要满足生存需求,又需精神需求和舒适性,其职业化要求越来越高。社会上对其普遍认可度不高,缺少尊重。由于难以获得自我和亲人朋友的认可支持,甚至怀疑自我职业的价值性,产生很大的社会和心理压力,导致人员队伍发展缓慢。

(二)政策制度的不够完善

(1)部分政策对于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标准笼统,一些规定不切实际难以执行。《养老护理人员国家职业标准》中只表明了各级别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不同,并未规定各自评价标准。护理人员的市场定位、薪酬津贴均未提及,同时未制定完善的KPI评估制度,护理人员缺乏相应激励措施。没有规范的奖惩体系和缺少监管,直接导致了人才流失和护理人员职业的困境。

(2)未建立完善培训标准。长春市针对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尚未形成完备的培训体系,如没有明确规定人员准入标准、培训机构资质参差不齐、培训内容和方式缺少统一规划管理等。笔者发现目前的职业培训存在着培训时间不足,内容单一等问题,且培训多以基本生活照料护理为主,忽视职业道德培养和对老人的心理慰藉。因此尚未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缺少政策的管理规范,致使培训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三)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队伍建设因素

(1)养老机构管理水平及培训制度不健全,缺乏行业团聚力,护理人员流动率较高。实地调查数据显示护理人员中正式员工占39.45%,临时工占50.92%,临时工占据半壁江山,且薪资待遇普遍偏低,没有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障。与其他行业类似岗位的横向对比起到负激励作用,使护理人员心态失衡,降低从业意愿,形成了较低的职业定位,缺乏职业凝聚力,队伍流动性较强。(2)护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低。实地调查有65%人因养家糊口、35%人因无技能只能从事该行业,仅有23%人真心热爱养老护理事业。从事养老护理行业需掌握有关老人生活照料、技术护理、康护护理和心理护理等能力,但目前看长春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队伍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护理人员学习意识较差,即使偶尔接受培训,但由于自身学习能力欠缺导致效果不明显,主要靠累积工作经验,导致行业专业性不强,社会认同度低。

(四)养老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自我职业认同度偏低。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高危且负荷量大、经常加班熬夜、其工作麻烦繁琐,老人的涵养秉性不同,有些经常发脾气甚至殴打护理人员,护理人员需要自身调节保持职业道德礼仪。尤其当老人正常或意外死亡,护理人员承担巨大的责任和压力,导致越来越高的职业风险,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实地调查显示仅有10.6%的养老护理人员认为其社会地位尚可,认为社会地位一般的占26.1%,认为不被认可的占36%。

由于养老护理人员通常会在专业水平、社会保障、福利待遇和社会认可度等将其所在职业群体的社会共识指标同其他相比较,导致产生自己所在群体不够优越的想法甚至自我怀疑否定。因而会产生倦怠情绪,怀疑自身能力甚至直接转行。[1]

三、改善措施

(一)制度层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指出要加强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的绩效考核,完善激励机制,扶持养老机构蓬勃发展,加强养老机构的岗位津贴,提高护理人员的福利保障,让其得到社会充分的尊重和认可。建立明确的护理人员准入制度,确立该行业队伍的职业晋升路线,在制度层面上用国家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

(二)文化认同层面

行业想提高社会认同度就必须要制造好的舆论,加强宣传政府方面应建立养老护理人员社会支持认同网,有利于提高社会对该群体的认可度,提升职业自信。高校层面应积极响应教育部和民政部的政策,深化产教融合,开设老年专业服务与管理、智能化养老服务等新兴热门专业;扩大校企合作,吸引相关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提升护理人员队伍的职业化水平。

(三)养老机构职业培训

创新养老服务人员培训体系,完善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提高养老护理人员从业资格。[2]在培训内容上按老年人的需求出发,开展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人文关怀、精神保健等专业内容,满足老年人各方面的需要,不仅是提高老人的生活舒适度更是心灵上予以陪伴与慰藉。[3]

(四)护理人员自我调节

护理人员自身需转变观念,提高自我职业认可度。在调查中发现个别护理人员由于大众评论而隐瞒职业情况。护理人员应不断改善职业看法,多关注养老行业发展前景与肩负社会责任感。只有真正的肯定养老职业,认可该职业的价值感才能提升自我职业认同。[4]此外也应多及时关注心理健康状况,他们的工作需要耐心细心,而长期高压力超强度工作会对产生不良心理影响。应该为他们积极寻找不同的宣泄方式,比如开设讲座进行心理咨询等。

猜你喜欢

职业化护理人员队伍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大雁的飞行队伍
加速职业化
还剩多少人?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