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一心开拓进取:贵州教育脱贫攻坚理路
2020-11-19冯露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冯露/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前言
十九大会议召开期间贵州代表团与习近平总书记见面及探讨,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同志寄予希望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六个精准扶贫战略,把发展教育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以定点帮扶贫困村、建档立卡记录贫困家庭学龄人口为重点,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人才、智力、科技、信息优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遍及每一名老师,教好每一个学生,温暖每一个家庭,提高贫困家庭的脱贫能力和贫困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在贵州代表团与习近平总书记会谈中最让人有所感触的是贵州省黔东南的一名小学老师所谈的感想,他说在这些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帮扶支持下,贵州把教育扶贫作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坚决拔掉穷根的根本之策,每年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支持教育扶贫。在2012年以前,他所在的中心小学校舍面积只有6180平方米,老师上课还只是“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现在,校舍面积扩大了一倍,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配备了1 个塑胶足球场和2个篮球场,全校基本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现在大家都说,村里最漂亮的地方就是学校,老师和孩子们都感到十分幸福。他说:“回去后,我将牢记习近平同志对广大教师特别是我们贵州教师的嘱托和期望,扎根乡村教书育人,努力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奉献祖国的“四有”好教师,做教育扶贫的先锋。”[1]
二、准确认识贵州省贫困地区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一)防止代际传递的主要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各地考察时曾多次提到精准教育扶贫问题,他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考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的”[2]。“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优良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3]。“摆脱贫困的首要意义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脱贫,还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4]。“抓好教育是扶贫的根本大计,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起码学会一项有用的技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5]。我们通过以上这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可以了解到,国家对教育扶贫重视程度,防止代际传递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贫困不能一代又一代的传递下去,应该在最新的这一代阻止贫困,最直接最受用的的方式就是教育手段,通过教育来提升人的素质、思想、文化、技能。唯有教育扶贫才可更好培育人才才能防止贫困代际传递。
(二)提供人才培养支撑
全面推进精准扶贫需要提供人才支撑,加快推进贫困地区贫困村脱贫,脱贫的关键就在于教育,大力发展教育建设农村多种人才发展,需要在科技、政治、经济等领域大力发展农村型专有人才,除此之外,贫困村贫困地区脱贫,首先是要为农村培养一批能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带头人。更重要的是,通过示范培训,有力带动了各地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发布,《决定》提出了扶贫攻坚别的总体目标和一系列精准扶贫方略。要实现精准扶贫,人才是关键,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技术硬的“精准”人才队伍,是打赢扶贫攻坚的基础。《决定》是关于扶贫攻坚的政策导向,围绕扶贫攻坚的战略需求来为导向,才能培养出真正“精准的人才”,进而更好实现扶贫攻坚的精准目的。
(三)教育扶贫对扶贫工作发展的影响
人口素质不高是贫困的一大根源问题。人口素质低下、缺乏文化与技能是致使脱贫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人口素质问题解决技能工作可实现脱贫,技能和素质内外一起抓,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学院的优抚贫困生资助,在农村大力招生,解决农村人口素质低下技能不到位等情况从而解决贫困问题。在缺乏资金和技术的地区,出了大力给予资金补助之外更重要的是解决全方面问题,俗话说救急不救穷,不能一味的“输血式”扶贫,要“造血式”扶贫,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再者,教育是解决贫困的一大根本办法,只有真的从根本上解决人口素质的底下问题才能解决贫困问题,贫困地区教育问题有一个非常的大的问题是教育质量的低下问题,从硬件设施到软件一一不能与城镇地区的教育条件相比,所以大力扶贫教育资源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所以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综合素养,增强贫困人口的文化知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地区的贫困落后的问题。最后,教育扶贫是一个增强贫困地区人口的自身发展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经济、技术三者对于个人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当然在农村也不例外,发展新型农村经济也需要技术与知识,只有提升贫困地区人口自身的文化素质才能更好的发展教育扶贫。全面地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提高文化素养,帮助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提高自身发展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素质。要对贫困地区人民实施教育扶贫政策,以精准扶贫项目为主题、提高贫困人员的综合素质、家庭经济增收能力和日常的生活水平为基准,从而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教育扶贫也将全面影响精准扶贫的工作开展与发展。教育扶贫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6]
三、贵州贫困地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对策
(一)将现有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
政府应该重点推进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大力建设教育基础设施,硬件软件准备工作齐头并进,在贵州省贫困村落很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区域内无学校,孩子们每天需要翻山越岭走求学之路,大量的经历和时间都花费在艰辛的路程上,并且镇上的学校基础设施也不完备,一是教学楼的修建存在安全隐患,二是空间也不大基础的黑板粉笔都很稀缺更不要说像城市里的教室电子化齐头。所以我们的政府应该大力的保障贫困地区各个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发动物资捐赠,因为在大多数贫困山村里的孩子连一个基本的书包都用不起,还有基本的文具书本,并且在采购一切设施时应该保障其安全第一,也要用一些对人体无害的材质。
(二)加强扶贫地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贫困地区教育问题有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师资,本地教师很多是仅小学初中毕业教了一代又一代,并没有受过正统的教育训练,在知识文化上也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与更新,村里大学毕业的学生也不会愿意选择回到家乡来建设家乡,人才就会流失。当然有大量的支教老师,但是支教老师流动性很大,在很多支教老师而言他们也在一种体验生活,更多的是不会留下来把知识传授给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且因为流动性大在孩子适应了的时候有更换老师,并且有无老师这个是个不确定性问题。所以我们扶贫教育计划首先要在根源上解决师资问题,把现有师资集中培训加强教师队伍质量要求,扩展教师知识观,尽量做到与县级、市级教师同等化,且稳定师资队伍流动性问题。
(三)完善保障制度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根据《贵州教育精准脱贫规划方案(2016-2020)》规定,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以改善条件为基础,2018年底前,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基本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保障贫困地区适龄少年儿童接受良好基础教育。有了这些措施包括以政府和社会资助形式的营养午餐,解决了学生上学没钱吃饭的问题,并且各贫困地区还加大助学金、奖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生活补助等方略,有了这些办法我们就可以做到避免一个学生失学的问题。
当然这其中有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就是加强精准管理扶贫资金的整合和使用,确保使其在“阳光下”运行,防止资金使用中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因为有一个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中央拨款项给贵州省扶持教育扶贫,但是有时候钱会分配到各市内各个学校,有时候学校名额多,不是贫困生的家庭也会有一种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的不正确心态,就申请这笔钱,实际上真正需要这笔钱的人并没有得到,所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不要让资金流失在这些方面,我们需要把资金花在真的问题上解决好问题才能真的达到我们真正想要的结果,解决国家关键问题,民生之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