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20-11-19霍倩倩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人文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跨文化国际化应用型

■霍倩倩/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人文学院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世界各国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增进交往的需求也日益扩大,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不断升温。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中国学三个专业合并整合为“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培养具有熟练的对外汉语教学、文化传播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相比原对外汉语专业更加突出实践应用性。近年来,海内外汉语国际推广事业蓬勃发展,国际化人才的匮乏与巨大的海外汉语教学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显,当前培养具有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汉语本体知识与对外汉语教学能力扎实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成为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本文以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视角,探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希望能够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有所裨益。

二、国际化应用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国际化、应用型是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如何加快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当代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2]认为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是既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又有国际一流知识结构,还能将专业知识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应根据专业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确定实践教学目标,制定出与专业人才培养相一致的实践教学模式。2012年国家汉办最新颁发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了全面描述,标准涵盖五个模块,即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据此,我们认为国际化应用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可定位为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与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国际化意识与国际化胸怀,熟悉中外文学、艺术、文化等基本知识,能够将汉语本体、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运用于专业社会实践的应用型国际化对外汉语人才。

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应顺应当前汉语国际推广的时代背景,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内容,以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满足社会需求、专业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模式共包含五个模块,包括汉语本体知识应用模块、语言技能实践模块、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实践模块、跨文化交际实践模块和专业综合实践模块。

(一)汉语本体知识应用模块

陆俭明指出“原先的对外汉语教学也好,现在的汉语国际教育也好,就学科性质说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核心任务与内容是汉语言文字教学”[3],可见汉语本体知识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知识与能力形成的基础。汉语本体知识应用模块通过专业核心课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纲要及语言学专题课等理论课程的课内实践环节完成,一般采用课内活动和课外作业形式开展。指导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在课上开展小组讨论,如一些汉语教学方面的偏误现象,对某一语言问题学界的不同认识,可让学生们结合课上知识谈谈自己的理解,帮助增强思辨能力。此外,教师可将问题布置成作业,让学生独立查找资料或解决问题,拟定调查研究选题要求学生完成课程小论文。这些活动与作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的转换,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知识并加以运用。

(二)语言技能实践模块

为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们的外语实践能力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尤其是外语听说能力。2012年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介绍在外语方面的第一个变化就是外语要求国别化,英语不再作为外语的典型代表出现,但是对于大多数院校本科生而言,一般还是以英语为主。高校英语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哑巴英语”,即考试能力强但口语听说能力弱,这使得专业学生们无论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管理、还是海外生活适应能力上都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实践教学必须重视英语口语听说训练。高校可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高级英语口语训练课程,帮助练习对外汉语教育教学口语以及日常会话口语,提高学生的发音能力和交际水平。此外,教师还可借助一些课外活动,如英语口语大赛、英语演讲比赛,或者借助考试形式如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

(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实践模块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解决“三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对口职业即国际汉语教师,是否能胜任课堂教学工作是对外汉语教师的立身之本。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实践主要可以通过开设实训课程,如对外汉语教学实训课,对外汉语微格教学等,由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向学生们讲述教学的流程及方法技巧,通过教学录像或真实课堂教学观摩,增强学生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能力。此外,教师还可面向高年级举办对外汉语教学大赛,鼓励学生考取《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让学生们通过积累课堂教学的实战经验,锻炼并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能,为今后从事汉语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四)跨文化交际实践模块

2012版《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是作为单独的一个模块出现的,可见了解中华文化并能理解、掌握、接纳外国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师的必备能力与素质,也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迈向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一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当给与中外文化学习以同等的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通过选修课或第二课堂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中国结、乐器、书法、国画、民族舞蹈、剪纸等。跨文化交际方面学校要加强海内外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外国学生的交流互动,体验真实情境下的中华文化传播、国外文化适应、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通过实习基地提供的平台,学生可通过海外或国内留学生院课堂的教学实习,学生们可接触到大量外国学生,通过与他们课上交流和私下交流,了解外国的文化习惯和文化心理,通过具体的问题解决提高跨文化能力。此外,高校还可通过其他途径搭建与外国汉语学习者沟通的桥梁,如结成语伴、参加留学生活动、志愿者服务或者网络等方式结识国外汉语学习者,通过与他们的交际交流,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水平。

(五)专业综合实践模块

专业综合实践模块一般安排在大三、大四年级开展,是在学生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条件下对学生几年来专业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是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环节。专业综合实践模块主要通过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为主要形式,旨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调查研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等过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总结提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四、结语

在当前汉语国际全球推广的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国际化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紧迫,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转变培养模式,把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专业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指标,加快建立适合社会需求、专业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实践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猜你喜欢

跨文化国际化应用型
聚焦港口国际化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考试管理策略研究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活动预告
演艺之花竞相开放再现国际化的艺术魅力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