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孔子的礼乐思想及其对素质教育的启示
——以《论语·八佾》为例

2020-11-19储雨邹马陈铱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礼乐仁爱教育工作者

■储雨邹马陈铱/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前言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代表作之一,其中覆盖了政治、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是孔子思想的完整映现。其中《论语·八佾》篇将礼乐思想进行集中论述,其中包含“礼”的功用、本质、来源和形成背景,以及“乐”的本质内容和演奏。礼乐思想与当代素质教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不仅继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也促进了当代社会价值观念的正向发展。

二、“礼乐思想”的具体阐释

(一)“礼”的本质和功用

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从文学角度对“礼”的本质进行了阐述,表明了礼与人类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在《释礼》中也表明礼与祭祀、仪式有着紧密联系。《论语·八佾》篇第四章中,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回答说:“礼仪与其奢靡不堪,不如简约而从;与其在办丧葬时大张旗鼓,不如真诚的为离世人哀伤。”由此可见,礼与祭祀之间紧密相连,并且在祭祀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礼的本质则为真诚[1]。

在《论语·八佾》中孔子屡次谈到“礼”在治世、维护社会安定、自律等方面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在《论语·八佾》篇第五章中,孔子表明后进的夷狄部落虽然存在着君王,但是却始终落后于有礼而无君王的华夏民族。在第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参与祭祀的人,必要做到诚恳真诚,如若不然,不如不参与祭祀活动。在第十九章的内容中,孔子表现出对“礼”的尊崇,他从礼法的角度,明确表示了君主要礼遇臣子,同时也在君臣关系的建立上提出了自我思考,这些内容不但能够帮助现代人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也对人们处理上下级关系有极大的启发。

礼在维护现代社会秩序规范人的行为方式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孔子才推崇礼制,但是由于礼是一种社会规则,并存在着一定的强制性,维护的是君臣、父子之间的等级制度,这就难免会让两个等级之间的人缺乏沟通,而乐的提出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乐”的本质和功用

一个国家在规范礼仪的同时也必须要“作乐”,重视乐舞,发展乐舞,并深刻认知“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孔子诞生之前,我国的乐舞已经逐步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准,特别是在周代,乐舞容纳了前代的多种精华,从而发展出了大咸、云门等颇具特色的多种乐舞。《论语· 八佾》篇第二十三章,孔子认为音乐演奏在整个过程中给人美的享受,并在循序渐进之间让人深刻感知到音乐的灵性和魅力。在《孔子世家》中记载了孔子多次抚奏乐器的故事,足以见得孔子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有着独到的见解。孔子极为重视乐教、礼教和诗教,并始终认为音乐是体现人格的最高境界,应贯穿学习始终。但孔子并不局限于讨论音乐的问题,而是将其延伸到音乐与人们情感体验之间的关系。

在《论语· 八佾》篇第三章中,孔子以为如果一个人缺乏仁爱之心,则不会受到音乐和礼仪的影响。由此可见,“仁爱”是孔子礼乐思想的核心部分,“礼”和“乐”只是“仁爱”的外化形式。孔子对于“乐”的探究和欣赏,是基于“仁爱”的角度。一旦乐舞背离仁爱、脱离礼仪,则会被孔子摒弃。孔子赞《韶》乐“善美皆全”,是因为舜的天子之位是由尧主动禅让而来的,切合仁和礼。而孔子则认为《武》乐“未尽善也”,就是因为周武王通过暴力手段得到的天子之位,在孔子眼中是“缺善”的。

由此可见,孔子所创建的音乐体系,不仅充分肯定了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应有价值,也肯定了音乐所发挥的作用,在孔子的音乐理论里,礼乐的好坏对国家兴亡产生直接影响,只有礼乐融洽结合,才能够发挥规范人们行为,建立正常社会秩序的作用。孔子始终认为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能够寄予政治期盼的理论内容。这种将“善”和“仁”作为中心的音乐审美观念,把音乐艺术看作人们追求真理的途径,对我国素质教育发展和音乐事业前进有着颇为潜移默化的用途。

三、孔子礼乐思想对当今素质教育的启示

(一)关注个人存在,提升人格修养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素质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新型教育观,孔子的礼乐思想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对孔子而言,音乐对构建个人人格有重要作用,“制礼”和“作乐”只是外化的形式,最终通过“仁爱”的内在变化实现人格精神的构建。在《文王世子》中,孔子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对“乐”的学习达到修身养性、提高自我境界的目的,音乐教育从狭义上讲,只是对舞蹈、文艺、音乐等等艺术形式的教养,是一种审美的教育,孔子将音乐融入到教学中,是引导人们用音乐来丰富自我生活。但是,许多现代学校教育中,仍然沿用传统教育方式,没有深刻认知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或因为资金短缺、设备不足等现实问题直接忽视音乐教育。尤其是在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逐渐流于形式,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会导致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呈下滑趋势。因此,现代教育工作者应当将音乐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引导价值,提升学生素质、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逐步成长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孔子认为快乐和悲伤都应有度,要体现中和之美,一切感情处理恰到好处才是应有的道德修养标准。由此可知,孔子关爱人的生命,敬重人的情感,他期望人类的生活与情感成正向发展,否定人们过度沉溺于悲伤和快乐中。随着学生的成长和年纪变化,学生会因为各种原因面临诸多压力和情绪变化,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发挥“发乎情,止于礼”的引导,才能够高效缓解学生的负面情感。在现代素质教育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学科知识,还要让学生养成新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在世界中迅速找到自己合理的定位,不至于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手足无措,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自身技能。

(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格魅力

孔子礼乐思想的核心是“仁爱”,两者需要统一、结合,才能达到“和”的目标,才可真正实现和谐美好的现代社会。孔子认为,社会既要有亲疏有别的社会面貌、等级森严的制度,又要和谐的共存。在《子路》第二十三章中,孔子认为“和”应是在真善美的主导下形成的,不是盲目跟从和随意跟风,可见孔子“和”的思想始终建立于个人有较高品德教养程度的根本之上[2]。

在《论语·八佾》篇中,既有对音乐情感把控的明确规定,又有待人接物之道的经典概括。其中强调情感必须要适度“中和”,为人要“仁和”。现代素质教育提倡教育工作者要采取多角度、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但是教育始终要建立在统一的教育理念和范畴上,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方案才能够真正实现多样化的教育理想。

其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知“和而不同”思想的实践性。随着高校的不断扩张,学生在学习方式和性格发展上都逐步呈现出多样化的个性特点,这对于教育工作者开展素质教育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传统的教育方式显然无法顺应现代多元化的素质教育内容,因此,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将“和而不同”的教育思想始终贯穿于素质教育理念中,做到因材施教,创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科学、有效、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让学生自主的投身到素质教育的学习中[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孔子的礼乐思想对我国文明的重建和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其将“礼”和“乐”作为表现形式,构筑了中华文明的特有的底蕴。孔子的礼乐思想,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富含了审美、文教、修养等多个方面,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对提升个人素质修养产生重要影响,对现代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有着极大的启发性。

猜你喜欢

礼乐仁爱教育工作者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语文教学中礼乐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仁爱来到我身边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