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院校学生歌唱中常见的发声问题及纠正方法

2020-11-19张小兰

长江丛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鼻音腔体元音

■张小兰

/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师范院校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及歌唱通道,凭兴趣爱好,考学需要,借助短期强训与模仿学习歌唱,在这种情况下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没有正确声音理念的辨别能力,将错误的发声方法反复练习加固,久而久之不但对歌唱没有帮助,反而形成了毛病,影响了歌唱技巧。对于这一系列问题,我们深入探索,将其攻克。

歌唱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大白声

所谓白声即没有共鸣的声音,一种喊叫的歌唱声音,是初学者歌唱发生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不会歌唱气息、没有正确的声音理念、歌唱发声通道及其共鸣腔体,盲目追求大曲目、上高音、大音量,没有好的气息与正确的发声技巧来支撑,使之力不从心,无法较好的完成作品,在歌唱中不会使用混声,声音紧张、尖锐、刺耳、苍白无力,造成用嗓过度,严重者嗓子发炎、沙哑、失声。

纠正方法:

(1)树立正确的歌唱理念与状态,注意歌唱气息与腔体的建立,侧重的加强各共鸣腔体练习,如:打嘟噜哼鸣练习,元音u的反复练习,都会很好的找到头声位置,声波集中地软腭与上颚之间的最高点,由此处将声音送至面罩。声音沿着后咽壁,顺着软腭往前抛,音色逐渐得到统一,同时解决换声区出现真假声打架的问题;使歌唱发声练习时的白声问题迎刃而解。

(2)平时学习中要侧重于发声练习,多做打嘟噜哼鸣练习,多“u”元音练习,练习时口腔完全打开,打开喉咙,放下喉头,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使歌唱发声逐步走向正轨,避免歌唱时白声及真假声打架的问题。

二、鼻音

鼻音的产生是因为口腔没有打开,或在没有正确声音理念的状态下,过度追求高位置及鼻咽腔共鸣造成的,误以为鼻音即鼻咽腔共鸣;也是歌唱发声练习中普遍发声的问题。为了获得头声,不打开口腔、牙关,软腭与上颚无作为,喉位太高,拉大了后咽壁与软腭之间的距离,堵塞了歌唱的声音和口腔的气息流动,使歌唱的声音在鼻腔内涡流,造成歌唱声音不能从口腔及共鸣腔体发出,仅进入鼻腔,失去了口腔与鼻咽腔对共鸣的调节,造成鼻音。声音闷憋、没有亮度、缺少力度,没有穿透力,传不出去,没有歌唱的表现魅力,不舒畅不悦耳。

纠正方法:

(1)在练习中,尽量避免鼻腔哼鸣,少练习带鼻音的练声曲,可以做打嘟噜的哼鸣练习,寻找头腔高位置,多加练习元音“u”,唱“u”元音时,整个口腔、牙关要完全打开,气息要先于声音发出,同时用手放在嘴边感受有无气息流动,可以准确的判断练习是否正确;练习“i”元音,在练习“i”元音时,避免用带鼻音的韵母,如:mi(咪)、ni(呢)等;练习时需要刻意的将嘴唇微噘,舌面放平,与下牙处同一个平面,气息带动声音,先于声音发出,竖着的状态发声,对照镜子多加练习;练习“a”元音时,要注意鼻音的问题,避免用ma(妈)、na(哪)等,练习“a”元音时的要求更为具体,将牙关,口腔彻底打开,舌头放松,舌位放平,嘴唇微噘、门牙要处于“啃”的状态,软腭与上颚有力度的夸张抬起,声音才能顺着后咽壁,贴至软腭,声音进入面罩,产生腔体共鸣。练习“e”元音时,注意事项与“i”元音相似,腔体打开程度较“i”元音要更大,较“a”元音稍小,舌头位置不发生变化,放松下巴。练习“o”元音时,注意事项与“a”元音相似,但声音位置要更高更竖,一般来说,“a”元音练习更好的进入头声,过渡到“o”元音更容易,更轻松。同时要避免mo(mou),no(nuo)等。练习时需注意歌唱呼吸,平稳的气息,使之匀速的送至声带,放松舌根,沿后咽壁、抬起软腭、使声音流畅的从口腔直达硬腭,进入面罩,产生头声共鸣,避免进入鼻子产生鼻音。

(2)可以用打哈欠的方法反复练习,打开喉咙、打开牙关、打开口腔、抬起软腭、上颚、硬腭,形成自然的发声抛物线通道,使口腔通道完全打开,有意识的让声音音波直达硬腭及面罩;气息平稳,吸于横膈膜以下两肋腰间与下腹部,在平稳的气息、正确的发声理念及歌唱通道的作用下,声音反射到面罩、头腔,同时鼻音也随之消失。

(3)在练习音阶或练声曲时,要有正确的声音理念,树立正确的声音通道,从而得到歌唱发声的整体共鸣效果,使鼻音逐渐消失。

三、压喉音

喉音在学生歌唱发声练习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发声问题,男声更为严重,喉音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产生喉音的主要原因是歌唱时没有打开喉咙,喉位高,下巴紧、舌根紧,没有气息的支撑点,喉咙过于使劲使其撑大,喉头各肌肉过于紧张,舌根下压,或舌根抬得太高,堵住了喉咙开启的通道,使歌唱声音仅停留在喉咙里,这样发出的声音听起来生硬、压迫、紧张,缺乏声音亮度,无弹性不柔和,声音堵在喉咙里,没有色彩,非常吃力,容易使嗓子疲劳、发炎、嘶哑。

纠正方法:

(1)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与通道,改变听觉习惯,做到自己可以辨别声音的好坏,改正在歌唱发声训练中,误认为发出带有喉音的音色,是由共鸣腔体产生的,具有共鸣色彩。要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找到气息支撑点,加强气息的控制力,使声音找到集中点(硬腭)靠前,舌根与下巴自然放松,掌握好打开喉咙的程度,喉头相对稳定,避免喉位高、喉咙紧,整体要处于松弛,自然的状态,达到良好的歌唱腔体与共鸣。

(2)在歌唱训练中,有针对性的选用声乐作品、练声曲,多采用“打嘟噜”哼鸣练习,在自然的状态下,找到高位置,完成头声练习;以及“u”元音练习,气息带着声音靠着后咽壁、抬起软腭,将其送至面罩(口盖以上,即鼻尖以上的面罩),只有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及歌唱技巧,才能使声音具有腔体共鸣,有穿透力。

四、颤抖音

歌唱中所提到的颤音即(颤抖音),是没有腔体和气息支撑的声音,由于缺乏腔体和气息不稳,造成了无规则抖动现象,是一种病态的歌唱。不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程度的歌者,都会进入这个误区。这种歌唱声音对于声带本身伤害极大,颤抖的声音,失去了声音音色的美感,给人急躁不安的听觉感受。歌唱中正确的声音颤音是声音与气息的摩擦震动,有规则的悦耳声音,并不是因为没有歌唱腔体,没有气息支撑造成的。

纠正方法:

(1)首先树立正确的声音理念,对科学的发声方法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有好的声音的辨别能力,分清歌唱中的自然颤音(声音与气息的摩擦震动下产生的有规则的颤动,是悦耳的声音)与颤抖音的区别,加强好的声音辨别训练。练习时应避免气息对声带的强烈冲击,应加强气息练习,明确声音与气息的走向,所谓声音越高,气息越低,越是高音,气息越低越稳。

(2)歌唱中颤抖音问题较为好解决,用“a”或“o”元音,拉直音练习,控制颤动频率,把握腔体的开合程度,下巴自然放松,气息平稳下沉,长时间叹气练习,即可在较短时间内使声音得到调整,拥有较好的声音与平稳的气息。

五、舌根音

舌根音在歌唱中更为常见,是最易发生的歌唱问题,最为常见的发声毛病。舌根音问题的出现,一般都为初学者没有正确的声音概念,盲目模仿“作”出来的,表现均为舌头后缩,舌根用力过紧,发出挤压、刺耳的声音,舌根音的问题与压喉音的出现极为相似,大多因模仿,没有正确声音的辨别力,寻找所谓的声音共鸣,有意将舌位后缩,发出自认为明亮、漂亮、具有穿透力的声音;这种声音使舌骨后移、舌肌紧张,将咽管口遮盖,牙关无法打开,软腭无法抬起,造成声音不能自如发出、不流畅、不圆润,直接影响歌唱的声音音色、音质、音量,以及声音位置的准确性与咬吐字的清晰度。

纠正方法:

(1)在发声练习时,对照镜子可以准确的发现舌位问题,检查舌头是否后缩、卷曲,以便做好调整。注意:舌头放松、平稳,舌尖舔至下牙,舌位与下牙处同一平面,运用气息支撑发声。

(2)开口音与闭口音皆可,“a”、“e”、“i”、“o”、“u”五个元音循环、反复练习,使声音靠前,舌头放平,顶住下牙,对纠正舌根音问题有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以上五种为初学者在歌唱发声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与毛病。要做到声音美、语言美的统一,需要在平时多加练习,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自如的歌唱。

猜你喜欢

鼻音腔体元音
上了一年级的蚊子
浅谈HVI维护中马克隆腔体的更换步骤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到底谁是老师啊?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大功率连续波磁控管腔体一体化的研究
腔体深度对吸声系数的影响
浅谈民族唱法中共鸣腔体的运用
播音学习札记——鼻音过重
Playing with “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