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党员教师法治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2020-11-19滕金聪青岛黄海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5期
关键词:用法法治党员

■滕金聪/青岛黄海学院

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党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公民法治素养的提升这一基石。法治素养是指一个人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形成法治思维方式、坚定法治信仰、养成尊法用法习惯的能力。法治素养是公民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力量源泉。高校党员教师兼具党员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其法治素养的高低关乎高校管理和教学的法治化实现程度,其言行对非党员教师和大学生群体也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提升高校党员教师的法治素养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切实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的必然选择。

一、新时代提升高校党员教师法治素养的迫切性

(一)高等教育领域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团结稳定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党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中处领导核心地位。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规定:党组织应当通过严格组织生活、听取群众意见、检查党员工作等多种方式监督党员遵守党章党规党纪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情况。[1]在高等教育领域加强党员法治素养教育是加强党员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党员教师要发挥如盐在水的先锋模范作用,除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外,还应主动提高法治素养,严格尊法守法用法,深入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切实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二)高等教育工作回应法治社会的时代诉求

自2014 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颁布实施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在教育领域加以推进实施,《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 年)》《依 法 治 教 实 施 纲 要(2016- 2020 年)》等文件相继出台,提高高校党员教师法治素养成为回应贯彻落实国家七五普法规划任务,全面提升教育系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时代诉求。

(三)高校党员教师履职维权的内在要求

在全面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背景下,教育法治开始从文本订立与完善的状态向教育法治理念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的依法治理新阶段迈进。高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对权益保护、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要求也更加强烈,对知情权、民主参与权、维权的诉求更加突出。[2]提升高校教师法治素养有利于将学校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纳入法律轨道,规范教师的执教行为,切实维护教师和学生的正当权益,而高校党员教师如能严格尊法守法用法,其行为在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的同时,也有利于高校法治校园文化的构建。

二、新时代高校党员教师法治素养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自2014 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依法执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等文件实施以来,我国高校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取得了较好成绩,党员教师起到了模范示范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教育管理仍有许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高校党员教师尚存在法治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系统深入、法治思维方式尚未成熟、法治信仰尚未建立、用法行为模式尚未形成等短板,高校党员教师的法治素养提升仍然任重而道远。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因素

我国法治文化传统的缺失导致了高校党员教师法治素养先天不足。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长期在思想领域占据统治地位,“德主刑辅、出礼入刑、先教后诛”等是历代封建统治者遵循的治国方针,即使涉及到法律,中国法治也体现出浓厚的传统公法文化色彩,中国特有的官威刑法文化、民刑不分传统导致我国古代民众普遍惧法厌讼,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党员教师法治素养提升的速度。

(二)学校制度因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就。[2]但部分地区和高校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在教师素质评价考核中重专业能力、师德建设轻法治素养的倾向较为突出,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校教师综合素质尤其是法治素养提升的动力;其次,部分高校面对教师侵犯学生权利、学校与教师产生人事纠纷等事件时,往往仅以校规校纪、党章党规作为解决问题的标准,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法治力量在高校的适用程度;再次我国目前高校教师入职条件中并未将法治素养的考核作为必备条件,也未将法治素养作为在职培训和教师考核的硬性规定,教师法治教育课程未得到有效开发等因素的存在也阻碍了高校党员教师法治素养的提升。

(三)教师个人因素

当前高校党员教师法治素养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高校党员教师或因为教学、科研压力导致提升法治素养的愿望不强,或囿于专业知识背景对法律知识掌握不够深入,或因业已形成的工作作风难以尽快形成民主法治的工作理念,或只重视党员身份和义务而忽视法律义务,因而,高校党员教师对教育法治理念的认知理解还不到位、教育管理者的法治思维还没有形成、教育管理的法治方式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等现象仍然存在。

三、新时代高校党员教师法治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构建高校尚法用法的校园文化

高校党员教师应重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与熏陶作用,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参加多种形式的法治实践活动,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高校领导和管理人员应积极鼓励党员师生共同创设校内民主管理体制,保障党员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高校党员教师在主题班会、校园文化长廊建设、线上课程开发、指导学生社团法律活动、便民法律咨询中自觉发挥党员学法普法用法的引领示范作用;利用国家宪法日、《民法典》颁布等契机,开展教师法治知识竞赛、法治教学观摩、法治演讲等活动,构建高校党员教师积极参与、全面学习、率先垂范的尚法学法普法用法校园文化氛围。

(二)创新党员法治素养提升制度

除构建高校党员教师尚法用法的校园文化外,创新高校党员教师法治素养提升制度也极为重要。高校应探索党员法治素养提升新制度、新举措,健全学校法律顾问制度、科学制定党员教师法治素养提升工作标准、建立完善普法人才资源库、积极开发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法治课程、编写适合高校党员教师研读的普法教材、探索灵活多样的党员教师法治素养提升培训方式、促进普法用法基地建设、保障高校党员教师法治素养提升经费充足、构建多元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等。

(三)高校党员教师自觉学法用法

高校党员教师应系统学习法律法规、重点学好教育法律法规、自觉学习党章党规。高校党员教师应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不断提高宪法意识,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民商法》《行政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法规。还应结合教育实际和需要深入学习《教师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教育法律法规,不断增强践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党员教师也应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自觉尊崇党章及党内法规。

总之,在我国加快法治国家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员教师提升自身法律素养,不仅是我国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也是其正确行使职业权力的基础,更是其维护自身权利和学生权利的需要。

猜你喜欢

用法法治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倔”楼长是个老党员
党员之家
“how many和how much”的用法知多少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特殊用法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