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2020-11-19李卫平张晓莉姚正大石王优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李卫平 张晓莉 姚正大 石王优/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爱国教育指通过特定的教育形式,培养学生对家乡、人民、国家产生热爱的思想道德品质。爱国教育是小学教育活动中重要一环,但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在爱国教育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要综合利用多种教育形式,充分与留守儿童沟通,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祖国、热爱祖国,提高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
二、农村留守儿童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概述
爱国精神是基于对国家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是维系祖国统一的精神纽带。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爱国教育,能够帮助留守儿童建立正常的人生观世界观,使留守儿童鲜活的、真实的认识世界。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这些被留在农村地区的儿童则被称为农村留守儿童,通常这些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不满16周岁、农村户籍的未成年人。由于缺少家庭温暖,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不健全,爱国教育是帮助留守儿童认识外部世界的主要手段。爱国主义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部分,是历代中华儿女的精神指南,激励着我们持续前行。
三、农村留守儿童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不足
现阶段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主要由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缺少专项负责爱国教育的团委、德育处。在大部分城市小学都有专门负责少先队员管理的教师,而农村资源相对匮乏,教师身兼多职对学生的爱国教育指导不到位,制约着小学爱国主义队伍建设的有效性。
(二)缺乏整体性的爱国氛围
留守儿童自身生活环境比较单一,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关爱与管束容易产生极端心理。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部分农村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升国旗、佩戴红领巾等硬性要求上,校园内缺乏爱国主义氛围。对留守儿童的爱国教育停留在表面上,留守儿童内心没有形成认同感、归属感。“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因此,在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时,则应该促进学校、家庭等多方面人员参与到爱国氛围营造中,从而让农村留守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的爱国精神。
(三)课堂教学单一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教学观念比较落后,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没有将课堂教学与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仍存在形式教条主义现象,生搬硬套爱国思想的,缺少渗透讲解,学生对爱国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上。
四、农村留守儿童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爱国主义思想理论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应该综合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等多个层面,像学生潜移默化的灌输爱国思想的重要性,实现多学科的共同交叉学习,提高学生对国家对民众的认同感,将爱国思想内化到学生的日常行为。
(一)分层次进行爱国教学
教师要进行分层次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家庭状况和年龄阶段,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基础,进行多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得到提升。教师要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询问学生是否有能够辅导的家人,降低留守儿童的作业难度,请及时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学习,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通过对点辅导,加深学生对于自身的认同感。
例如,一到三年级的低年级学生,教师要主要培养其对家庭,家乡和周围环境同学教师的热爱,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鼓励留守儿童主动与父母同学沟通,展现内心的想法。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结合课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提供多角度的爱国主义教学。引导学生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目进行阅读。要坚持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对于幼儿进行教育时,则应该考虑幼儿的特征,用爱国儿歌和周一升旗仪式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爱国精神。
(二)将爱国教育与生活结合
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当代学生需要必备的品质之一,在孕育学生心灵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学生的观念,在利用特殊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过程中,将期间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出现过的核心人物等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深刻了解到其中的精神所在,从而从内心开始养成爱国主义精神。而在家庭方面,家长也应该引导留守儿童正确的爱国,理性爱国,将爱国精神落实到实处,用自己的行为去贯彻爱国主义。
例如,目前许多农村小学开启了营养计划,每日给每一个学生分发一个鸡蛋,一瓶牛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国家的大政策,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家对自己的照顾,从而激发内心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与学校领导协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将爱国教育活动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合理规划留守儿童的学习时间。对留守儿童加以照顾,使爱国主义教育不再流于形式。在幼儿教育方面,则应该用小游戏的方式点燃幼儿爱国兴趣的同时,帮助幼儿提升自己的行为能力。同时农村小学也要完善教师的评价机制,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重要评估层面之一,以结果为导向强化爱国主义的教育。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生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于国家的认可度,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国家对于民族的认同感,为留守儿童的成长保驾护航。
(三)营造良好的爱国氛围
学校也应该加强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积极与当地教育局协调,将党组织思想与国家教育理念作为校园环境建造的主要部分。强化每周升旗的仪式感,给予学生升旗的机会,增强少先队员的责任感,在校内设置轮流执勤,让少先队员组织成为校园活动的榜样。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鼓励留守儿童主动交流,克服胆怯心理。
例如,学校可以开展,“我是小小升旗手”“绘画比赛”,等一系列活动,选择优秀的学生进行升旗,重点关心留守儿童,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内部竞争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爱国主义板报评比,调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教室和走廊等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一个爱国主义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五、结语
爱国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由于农村小学教育的局限性,在环境氛围、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鼓励留守儿童表达自己观点,完善爱国主义机制教育,举办多样化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