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分析
2020-11-19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王 禹/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从之前人们需要从报纸收音机到电视,网络到现在的手机今日头条,新浪微博快手快播等等随时随地新闻快播。世界各地的新闻事件不再需要太久的时差,我们只需打开电脑手机则可知道各地今天发生了什么。这种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将文化转播给更多人。然而,网络传播过程难免夹杂各种自我传播的“添油加醋”使得网络传播真假难辨。因此,高校作为学生的领路人有必要加强网络文化如何规范它、让它良性发展我觉得很有必要。
2020年全国两会报告表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法典等热点之外,文化事业发展作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多年来互联网给大众带来便携的同时,难免夹杂一些外来文化对高校学生产生冲击,如何进一步推动网络文化建设,以高校网络为突破口进行一定的管理。从性质上看,数字/互联网文化是实现传统/民族文化继承发展、乡村文化建设、文旅赋能等的重要手段。高校青年作为祖国的新鲜血液如何利用网络便利等新型数字文化发展模式,打造不造谣不信谣可辩真伪的高校网络文化模式,促进高校青年思维良性发展。
一、高校网络文化管理迫切性
高校网络言语作为学生表达自我观点的一种崭新模式,整体上呈现着多元性、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其以不同形态不断涌现,例如百度贴吧、新浪微、今日头条及抖音快手等对当前高校学生网络教育,思维引导产生一定冲击,并带来了一定的低俗误导性负面影响。如何走出低水平发展的困境。高校则需对网络文化赋予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打造高校文化IP。
二、网络文化是把“双刃剑”及应对措施
(一)网络文化对高校影响案例分析
当今的网络文化对高校授课及考试,以及对我国青少年的教育、世界观的形成,都产生了积极广泛而巨大的影响。然而,网络文化蓬勃发展同时,高校学生放弃学业当直播网红,一些短视频其中夹杂了一些庸俗且低级趣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内容。这对社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对青少年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严重的误导作用。例如:快播app的兴起,但其存在不少盗版及色情内容,对情窦初开,懵懂的青少年带来了一定的误导。缺少正确网络文化引导的青少年无知者无畏从而走上犯罪道路。一些学生一时冲动给从未谋面的主播刷礼物。小学生更是有模仿吃鸡游戏等做危险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更有人趁机扭曲历史却被青少年奉为真理的等等。从种种现象我们不难发现,网络文化建设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员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高校作为青少年授业解惑第一指导老师有必要对有青少年进行引导避免走不必要的人生弯路。
高效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分析
(二)高校网络文化符号建设
各大高校特别是在特定时代萌生的高校。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络文化IP。高校第一课应以文化自信文化传承为启蒙,树立青少年对我国文化的自信,术业有专攻,鼓励专业老师做一名优秀的网络“猎手”,不定期搜寻当前大学生的追求及内心文化信仰。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被动局面。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作为学生踏入社会的桥梁,对其今后进入职场乃至人生轨迹都将产生深远影响。高校老师应跨越师生间代沟,追随新时代网络新时代,正如只有参与才有发言权,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参与其中,应通过本身的专业特长,寻找更有利于大众青年理解及认同的教育模式,奉献出更多更精彩的各行业好作品,给青少年更多文化熏陶,使其在众多网络新闻中可以辨别真伪,不信谣,让他们对我国文化树立起强大的自信。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
2020突如其来的疫情把各大网络app推上各大高校,特别是阿里的钉钉网络授课,腾讯会议等。使得以往备受排斥的线上上课推上大众视野。这种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更拉近了彼此距离。让文化的声音传播得更远。每年高校各种文化活动,比如紧追时代的电竞游戏竞赛拉近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再如李永乐老师制作的网络微视频,联合西瓜视频和科普中国出品的一系列科普短视频火遍了全网,或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纷纷转发点赞。网络教育对偏远山区或小县城名师缺乏的地区点燃了新的希望。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教学能够深切感受到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能够给乡村教育带来很多新的变化,不仅让北上广等大城市享受到网络发展的红利。也能成为乡村教育的一笔宝贵财富。通过不断的普及和传播,百姓们和孩子们的科普知识也逐渐提高,让老百姓在精神层面及文化层面感受到时代发展带来的福利,乡村文化也能因此慢慢繁荣起来。
三、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管理机制拓展分析
(一)年轻人要多去了解历史
高校网络文化不足主要在于管理人员观念的落后,导致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每当出现问题才亡羊补牢,未能实现网络文化与当代青年人同步教育发展。其次是部分专科学校以及双非高校管理软硬件未能及时更新换代,管理过程往往心有余力不足。再者绝大多数学生高考鲤鱼跳龙门式进入大学心理生理不成熟,加之对新事物好奇,往往缺乏自我辨别意识。针对上述问题,高效网络管理机制需进一步更新换代,而不是一劳永逸式发展。首先应提高高校网络文化设施软硬件配套完善,即有网络文化管理基础架构。其次术业有专攻,应该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高校网络文化管理建设发展队伍。紧追社会发展潮流,围绕社会热点及时了解学生内心关注的事物减少不必要的错误社会舆论。接着,要善于利用网络文化发展的产物,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知乎、贴吧、抖音和快手等热门网站,及时辨别网络文化的真伪,而不是追风式一边倒,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具备自我思考分析是无能力,高校教师则阶段性的通过网络大数据等手段及时了解并引导学生错误的思维模式。满足学生对新事物盲目追求同时,告知其利弊,站在巨人肩膀前进,少走不必要的弯路。最后,全国社会各界应引导正确的文化宣传潮流,抵制低俗文化冲击。一方面,所谓有经历才有发言权,应指引高校师生一起参与网络文学关注现实题材的建议,希望进一步提升网络文学的文化价值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全国各电视媒介应大力宣传积极有爱国情怀的网络文化,不能只单纯靠高校老师引导教育,网络媒介往往对高校青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必须将国之将,例如抗疫英雄、卫国战士、航天英雄和大国工匠等作为网络宣传标杆。摒弃低俗网络直播和盲目追星不断完善自身网络文化素养,才能引导高校健康发展。
(二)高校网络文化管理分析
对于中国庞大的高校网络文化宣传教育,良好的网络文化发展价值与商业价值并重不仅有助于解决自身的发展瓶颈,更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发展。其次,数字/互联网文化的培育和管理问题也是讨论热点。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就“健全新文艺群体管理机制提升新时代文化治理体系”提出建议,他认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文艺创作传播发生嬗变,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这些新的文艺群体规模之大、活动之多、影响之广,超出想象。需要通过加强组织建设、破除身份歧视和认同偏见等努力,最终加强对新文艺群体政治引领。多位代表、委员则聚焦数字/互联网文化的分级等细化管理问题,推动互联网潮流下的未成年人保护。十九大报告中曾8次提及互联网。数字/互联网文化也是代表、委员重点关注的问题:希望它能更好助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也尽快迎来自己的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