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大学生诚信人才教育路径研究

2020-11-19张敬客苏州市职业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教育

张敬客/苏州市职业大学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如今已经进入全民网络时代,大学生作为网民群体的主流,对新鲜事物有更高的敏感度和接受能力,容易接纳各种新鲜的应用媒体和文化,也更容易受其影响。新媒体时代为大学生开拓了眼界,拓宽了学习渠道,丰富了大学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同时也向大学生传递了大量虚假信息,投机取巧的手段等不良价值观,这对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品质产生了极大地负面影响。因此,利用新媒体,转变诚信教育理念,拓展诚信教育渠道,丰富诚信教育内涵,提升大学生诚信素质,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原因分析

(一)诚信教育主体能力缺失

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对当代大学生各方面素质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学生工作的现实性和复杂性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当前学生工作队伍已经被日常繁杂地学生工作事务占满,没有更多地时间去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缺乏健全的知识素质,诚信教育知识积累不足,缺乏主动开展诚信教育意识,因而无法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引导。

(二)诚信教育内容缺失

受中国传统教育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无论家庭还是学校都对学生学习成绩极其关注。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的要求就可以放宽,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尽管学习成绩优秀,但品德修养、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尽管高校在课程设置的时候考虑到了思想政治教育,但教育内容相对比较陈旧,缺乏专门针对诚信方面的教育,且仅依靠课堂上短短几十分钟的课程内容无法实现对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塑造。面对当前发展迅速的社会环境,高校往往未能及时调整教育教学内容,未能实现对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的及时引导和纠错,这就导致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不足,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诚信教育形式单一

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都是沿用传统地灌输式教育,缺乏与社会公德、学术诚信、个人品行相结合的诚信教育,这种教育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对知识的追求有很强的主动性和批判性,对灌输式教育有强烈的逆反情绪。高校未能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及新兴媒体手段拓展诚信教育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使得大学生诚信水平不足与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

(四)自我诚信意识严重不足

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大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更多来自网络的价值观,这其中不乏很多负能量的价值观,由于网络监管力度不够,很多大学生又缺乏甄别能力,不能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渐渐地开始萌生了攀比心理、侥幸心理,追求享乐主义、物质主义;同时,鉴于身边一些大学生通过作弊等手段获得高分而未受惩罚,便开始效仿,甚至进行网络抄袭、学术造假,自我诚信意识淡薄。

三、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当前网络俨然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网络孕育而出的各种新媒体在丰富大学生生活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思想和认知。

首先,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沟通手段。当前大学生常用的新媒体交流方式主要包括手机短信、微博、QQ、微信等,这种便捷的网络沟通手段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实时互动,提升了沟通效率,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网络联系;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部分大学生沉溺手机,产生了社交恐惧,害怕面对面的交流,人际关系逐渐淡漠。

其次,新媒体拓展了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新媒体环境下,知识和信息更加公开透明,覆盖面更广,内容更丰富,大学生已不再局限在图书馆查阅文献,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地查询想要了解的信息,更准确地进行资料汇总和凝练,更加高效地开展学习和研究。在这样信息知识爆炸的时代,有很多谣言和不良的虚假信息充斥整个网络,并透过网络传递给大学生,他们面对这些信息时不能较好地进行甄别,很容易受其影响,极易产生认知偏差。

再次,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方面,高校利用新媒体广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拓展教学思路和方法,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不定期对高校教师进行系统培训,适应不断改进和发展的教育教学设施和手段,并通过利用新媒体开展赛课等形式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实现更高质量的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们利用新媒体主动开展学习,学习不再仅仅局限在短短的几十分钟的课堂上,学习手段更加灵活多样,只要肯学习,随时随地可以学。这种高效的学习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他们本来就比较懒散,现在更是利用新媒体手段投机取巧,依赖新媒体手段进行答案搜索,缺乏自主思考,学习能力降低。

最后,新媒体提供了大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随着对网络和应用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新媒体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学生总是能够第一时间捕捉到这些新鲜技术并加以使用。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利用新媒体提供的便利和丰富资源,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并可以通过新媒体更好地向他人展示自我。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受大学生自我掌控能力的影响,往往很容易迷失自己,忘记自己的学习使命,而更倾向于生活在已颇具成功形象的虚拟网络环境中,这也就导致一些学生弃学从事直播等相关工作,这种价值观极其不利于自身长远发展。

四、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

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核心在于构建新的诚信秩序,而构建新的诚信秩序应着力于顶层制度设计。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国步入大数据时代,这为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结合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具体实际情况,将大学生诚信教育与新媒体互联网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利用新媒体打造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新模式。

第一,社会层面要进一步加强诚信立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而夯实大学校园诚信教育规章制度基础,建立以新媒体为支撑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平台,形成大学生诚信教育长效监管机制。当前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制度约束,绝大多数学校并未将诚信教育作为教学任务,没有设置专门的诚信教育课程,也没有尝试将诚信教育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相结合,也就无法在潜移默化中开展诚信教育。开展大学生诚信人才教育,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社会行为,让诚信行为有法可依。同时,各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校园内诚信行为管理规章制度,设置明确奖惩标准,让守信行为获得赞许,让失信行为无所遁形,只有这样才能让诚信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才能在校园内营造比较良好的守信氛围。

第二,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充分整合校内网络信息资源,搭建大学生诚信教育平台,实现诚信数据互联互通。在各大高校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智慧校园建设一直是高校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各大高校纷纷建立了自己独立的网站和学生事务管理平台,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已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办事效率,同时也不断强化“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随着各大高校对诚信人才培育的重视,势必会将诚信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诚信教育形式将会多种多样,诚信教育内容也会比较繁杂,就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

(1)充分利用校内网络资源,搭建诚信教育平台,设置诚信教育专栏,整合各学院部诚信教育内容,丰富诚信教育平台数据库,同时对接学校诚信教学目标。诚信教育专栏以融合诚信教育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教学资源为主,通过更新诚信教育教学资源,使其极具时代特色并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网络诚信课程教学,充分发挥诚信思想政治教育优势,进行正面教育引导。

(2)依托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诚信教育宣传活动,利用诚信教育平台,设置诚信宣传专栏。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诚信宣传教育逐渐渗透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将诚信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们的诚信行为。同时,利用公众号不定期推送,校园内优秀诚信人物故事,通过这种方式来树立校园诚信人物典型,搭建学生网络自由发声的阵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从侧面来影响学生行为。

(3)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社交工具,拓展网络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配备专门的技术支持服务以及专门的咨询辅导老师,技术层面及时解决好学生在使用诚信教育平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咨询辅导老师不仅要做好前期的诚信教育管理,更要做好事后的教育补救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教育与服务的融合,让学生更便捷的获取诚信教育知识,增进对诚信教育内容的认可度。

第三,基于大学生诚信教育平台及日常诚信行为,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对大学生进行诚信评价,强化监管。要将教育和监管结合起来,通过大学生诚信教育平台记录大学生诚信行为,设置大学生在校期间诚信档案查询系统,既可以方便大学生及时了解自身诚信状况,又可以约束学生在校行为。学校制定严格的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制度,提升奖惩力度,进一步强化大学生诚信意识。大学生个人诚信系统主要纪录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诚信行为,除个人基本信息外,还需要记录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出勤情况、奖惩情况、图书借阅情况、贷款情况、消费情况等,通过诚信教育平台对接校内教务系统及校园一卡通系统,实时记录整合相关信息,并及时做出预警,实现数字化监管。设置专门的校内大学生诚信事务管理部门,按学期对诚信教育平台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划分诚信等级,形成个人诚信报告,对学生进行诚信评价,将结果记录在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通过这些方法来进一步规范大学生诚信行为,不断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

五、结语

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暴露出很多社会问题。对高校而言,诚信教育的缺失无疑会严重阻碍人才培养,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搭建大学生诚信教育平台,集诚信教育、诚信宣传、诚信评价、诚信监督、诚信档案建设于一体,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内化诚信行为,助力高校诚信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诚信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